他殺日本人卻被日本人尊敬,他為中國而死卻被中國人掘墳


他殺日本人卻被日本人尊敬,他為中國而死卻被中國人掘墳

1、

被日本人尊敬的敵將,

被中國人掘墳的英雄。

80年代經典歷史劇《三國演義》片尾曲曾這樣唱道:“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多少名人政要為了後世的虛名,作假作惡,雖然說:“不容青史盡成灰”,可翻開我們的歷史書本,究竟有多少水分?“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歷史,終歸是勝利者書寫。

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被反間計所害,以通敵的罪名凌遲處死,行刑時,不知真相的群眾衝上去爭搶他的碎肉,大罵“漢奸走狗”。這樣的悲劇,不止發生在袁崇煥的身上。

就在幾十年前,盧溝橋旁的一座墳墓被群眾們挖開,本來以為這座葬著反動派高官的墓,會有金銀財寶,結果只有一些簡單的日常陪葬品。為了平復這種失望的心情,群眾們將屍體拉出來遊街。

這座墓的主人,正是國民革命軍第29軍第132師師長,抗日名將趙登禹,和他一起葬在盧溝橋旁的,還有當年29軍犧牲的國民將士。

1937年7月27日,抗日名將趙登禹因為被漢奸出賣,遭受日軍伏擊,壯烈殉國。在日軍的檔案中,曾這樣記載:“儘管我軍進攻猛烈,但是,敵將趙登禹的防守非常堅固,幾經阻戰無法容易地將它拿下。”在得知趙登禹殉國之後,日本人用了四個字來形容:“甚為可哀”。

對一位敵軍將領的陣亡,日本人沒有表現出高興和得意,而是說“甚為可哀”,這是他們出於對強者的尊敬。趙登禹,就是一位讓日本人既害怕,又尊敬的強者。

1933年,日軍攻下山海關,準備向長城各口發動進攻。時任29軍37師109旅旅長的趙登禹,率領3000士兵,急行40華里,擊潰了日軍的先頭部隊。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趙登禹命令士兵行進到距日軍百米的距離,再突然發動攻擊。大刀、手榴彈從天而降,日軍的坦克、火炮均無法發揮用場,此役,一舉殲滅日軍先頭部隊3000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也正是這關鍵的一站,讓中國軍隊取得先機,抵擋住了後面幾輪的攻擊,取得了此次戰役的勝利,史稱:喜峰口大捷。

勝利是來之不易的,勝利的開端,是趙登禹親自率領的500人大刀隊,夜襲日本軍營,日軍的騎兵和炮兵一夜之間幾乎都被全殲。付出的代價是,500人大刀隊,僅有23人生還。

他殺日本人卻被日本人尊敬,他為中國而死卻被中國人掘墳

肩扛大刀的29軍士兵

日本人對這次失利惱恨萬分,他們說:“明治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喜峰口外,遭受60年來未有之侮辱。”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趙登禹首先殉國,當時中國作曲家麥新聽聞此事,譜成一首《大刀進行曲》,從此,“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英名傳遍中國。

他殺日本人卻被日本人尊敬,他為中國而死卻被中國人掘墳

2、

都付笑談中

趙登禹殉國後,被國民政府追封為上將,1947年,北平市政府將北溝沿大街改名為趙登禹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向趙登禹的家屬頒發了由毛澤東簽署的烈士證書。在臺灣的“忠烈祠”也供奉有趙登禹的牌位。

這樣一位被公認的烈士英雄,卻在“混賬”年代遭受如此侮辱。1980年,趙登禹的墓才被修復,名譽得到了恢復,到了2014年,趙登禹終於入成為第一批入選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的英雄。

後來的抗日神劇裡,大刀隊的身影也經常出現,觀眾們記住了亮晃晃的大刀,記住了各式各樣花式打鬼子,記住了各種雷人的臺詞。但很少人還記得趙登禹。《三國演義》另一首主題曲是這樣唱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家人坐在一起,看著抗日神劇哈哈大笑,一邊笑一邊大罵:“這神劇的導演和編劇是腦殘吧?這也行?”

戰爭變得輕鬆好笑,歷史也成為了茶餘飯後的笑談,至於英雄——只要宣傳到位,英雄不多的是嗎?記不住一個兩個也不奇怪嘛。更何況,我們還有過那些“混賬”的年代,分不清誰是英雄,誰是惡魔,將英雄的墓砸爛挖開,將惡魔的爪牙供奉如神明。

趙登禹,這個名字如果平時你記不住,那麼在他殉國81週年的時候,花一點時間,記住這位為中華民族殉國的英雄。

他殺日本人卻被日本人尊敬,他為中國而死卻被中國人掘墳

趙登禹戎裝照

3、

將軍血戰不歸還

下面,我們就稍微瞭解一下英雄的生平。

趙登禹(1898年-1937年7月28日),山東菏澤人。少時家貧,輟學習武。後如馮玉祥部隊參軍,當過馮玉祥的警衛員。從一個小兵一直做到排長、連長、旅長、師長。

在馮玉祥的影響下,幾乎是文盲的趙登禹開始讀書識字,多年的軍旅生涯,不僅將他磨鍊成一名優秀的軍人,也培養出了不錯的文化素養。我們可以來看看趙登禹的書法。

他殺日本人卻被日本人尊敬,他為中國而死卻被中國人掘墳

這張信箋上,原文是:“敝師駐防塞北,有名殿布青山者,日前偶在該山得獲火狐兩隻,因敝師不便飼養,恐日久傷其生命,殊為可惜,素諗貴園萬牲羅列,以供遊人觀瞻,茲特派副官單永安,攜往送上,即請查收為荷,此致萬牲園。”

意思是:我們軍隊駐紮在,偶然在山上抓獲兩隻火狐,因為軍中飼養不方便,怕日子久了火狐會死掉,那就太可惜了,想到貴處是動物園,正好派副官單永安,將火狐送來飼養。

“恐日久傷其生命”,這樣一句悲天憫人的話,竟能從久經沙場的武將趙登禹口中說出,更能看出他正直敦厚的修養。

自古忠孝難兩全,在非常時期,“舍小家而保大家”,是每一位抗日將士都要做的取捨。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趙登禹受命往前線。此時的他上有老母,中有懷孕的妻子,下有兩個年幼的孩子,但他還是毅然決然與家人告別,奔赴前線。

他殺日本人卻被日本人尊敬,他為中國而死卻被中國人掘墳

趙登禹手書“孝思維則”

後來他的女兒趙學芬回憶說,“我父親返回河北防地前,見了我祖母最後一面。臨行時,他跪在地上給祖母磕了頭,又叮囑正懷孕的母親要注意身體,然後還抱了抱只有2歲的我和4歲的哥哥趙學武,之後義無反顧地離家而去。”

這一去,將軍血戰不歸還。

81年之後,不管史書如何記載,都不能抹滅盧溝橋畔趙登禹和29軍烈士們的英靈,“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他殺日本人卻被日本人尊敬,他為中國而死卻被中國人掘墳

他殺日本人卻被日本人尊敬,他為中國而死卻被中國人掘墳

關注微信公號“人物十分鐘”,每天一個精彩的人物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