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的通行证、地图皮包如家宝《狗十三》激励后代人

最近,为了收集抚顺铝厂老红军的事迹,我专程到共和国长子的原抚顺铝厂老红军张洪玉子女家进行采访,好了解一下中国的老红军后代的现状和想法。

老红军的通行证、地图皮包如家宝《狗十三》激励后代人

老红军的通行证

张洪玉老红军的儿子和女儿向我介绍了他的父亲作为老红军,所经历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迹。他的女儿向我讲述了他的父亲,作为一名老红军战士,亲身经历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新中国成立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他的父亲的传奇经历。

老红军的通行证、地图皮包如家宝《狗十三》激励后代人

老红军珍藏的地图

他的女儿张梅兰首先还是介绍了自己的女儿,也就是张洪玉老红军的外孙女,在姥爷的影响下的成长之路。

她的女儿叫张佳,和姥爷同姓,这个俊俏的小女孩说,她看了《狗十三》后,感觉她和《狗十三》的女孩李玩相似,但命运不同。她于是在抚顺等地方媒体介绍了自己和姥爷一个皮包的故事。释放自己的青春梦想。

老红军的通行证、地图皮包如家宝《狗十三》激励后代人

《狗十三.》剧照

她说,她和李玩虽有相似的命运,但是她是幸福的。虽然我和李玩是同年龄人,但我是在姥爷、姥姥身边愉快地成长并长大的,而李玩在和爷爷奶奶同住,命运却不同,命运坎坷凄凉,我没有李玩的凄惨命运。

老红军的通行证、地图皮包如家宝《狗十三》激励后代人

,《狗十三》剧照

她说,我看了《狗十三》真为李玩的命运哭泣和悲伤。

《狗十三》里的主人公李玩十二岁时,刚上初中,就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同住。母亲在她幼时离家,父亲再婚与继母生了个弟弟。父亲焦虑着该如何告知李玩新生儿的到来,却意外因课业起了争执,为此父亲决定买一只小狗哄劝女儿。热爱物理学的李玩将小狗取名为“爱因斯坦”,但小狗在一次意外中走失,李玩为爱因斯坦走失的事情难过不止,家人为此也不得安宁。

为了安抚李玩,家人将另一只同品种的小狗代替爱因斯坦。在全家人的压力之下,李玩越来越沉默。继母及新弟弟的加入让李玩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当家人称呼新来的小狗为“爱因斯坦”,她开始发现自己无法逃脱成人世界为她编织的谎言。

张佳说,这些故事,对我来说,是不现实的。我生活的幸福,我没有牵挂的狗狗,我只有姥爷牵挂的皮包。也就是姥爷给留下的传家宝,皮包和地图还有朝鲜护照等等。

张佳说,皮包,一个只有在电影里和电视里,才能见到的皮包,我们家就有一个,是姥爷留下的传家宝。

老红军的通行证、地图皮包如家宝《狗十三》激励后代人

老红军的皮包

姥爷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红军战士,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参加过战斗无数,直到去世时体内还留有子弹。

张佳说,这个皮包是姥爷在部队当通讯员是用过的,后来专业到地方,皮包也没有丢弃。像古董宝贝一样珍藏着。

张佳说,姥爷见到皮包,就会回忆起战争年底的风风雨雨,皮包也和他一样经历过无数次的枪林弹雨,生死考验。她说,姥爷在世时,经常讲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年代的艰苦战斗。激励我们不忘过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张佳想对姥爷说,对不起,当时年纪小,不懂事,差点将姥爷皮包丢弃。多亏妈妈的提醒,才留下了这个珍贵的记忆。

张梅兰在讲述了她和儿女的成长故事后。她也介绍了她的父亲戎马生涯的一生,同时也介绍了父亲对她们这一代的教育和关怀,她们都是在父亲严厉的教育下,成长为中国的有用之人的。

张梅兰对父亲是情有独钟的。她把父亲留下的每一件用品,都当做传家宝一样珍藏。

她的父亲1914年3月出生在陕西省绥德县崔家湾乡邱家硷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父亲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先后7次负伤,是二等乙级残废军人。

他们为我拿出了他的父亲的工作时的用具。有功勋奖章和战争时的皮包,以及结婚时的结婚证等等,还有当时的战争地图,以及战争时的日记本等。

他留下的一张抗美援朝战争时赴朝鲜的通行证,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个通行证的原件。有中文版和朝文版两种。上面有张洪玉的名字,是1953年10月25日签发的。朝文版是朝鲜人签发的,签发人为康良煜印。

这张通行证见证了中朝军队之间的交往历史。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老红军的每一件物品都是非常珍贵的,都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红色记忆,是一部反映中国的近代战争史物证。可以说这些物件对中国军事博物馆也是非常珍贵的历史印记。

老红军的通行证、地图皮包如家宝《狗十三》激励后代人

老红军的传家宝

还有一张地图更是珍宝。这张地图,你会发现,中国的版图是富饶辽阔的。台湾和中国的省份一样,标注是中国的一个省。当时的丹东叫安东。安东和朝鲜唇齿相依,一张版图记入了中国的历史。

看完《狗十三》,显而易见地发现,故事以“残忍”的方式,揭示了成年人世界的无趣、虚伪与谎言,以及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充满疼痛的成长过程。

但张佳的感受是,自己没有李玩的充满痛苦的青春期,自己是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快乐生活的。

张佳说,姥爷是个群体,妈妈是个群体,我从这些人中,体会到了爱,看到了爱,《狗十三》留给我的思考时爱,但我不希望是扭曲的爱,我的希望是姥爷的慈祥挚爱,妈妈的真挚情爱。但愿,《狗十三》的悲情之爱不要在我们身上重演。

在这部电影里,每个人都是主角,因为每个角色都对应了社会的一个大群体。

如何从这些角色身上看到痛和爱,并感受到羞愧而产生修正的愿望,是《狗十三》留下我们的思考题。至于如何解析这道难题,想必是每个看过《狗十三》的人,内心深处多多少少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