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火朝天建設大數據交易中心“涼涼”後的冷思考

文 | 馬婧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應用的蓬勃發展,“大數據”正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帶來新一輪的信息化革命,不斷衝擊和改變各行各業的生態體系。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大力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和應用,此後各地大數據交易中心、平臺、網站風起雲湧。

熱火朝天建設大數據交易中心“涼涼”後的冷思考

表1 主要大數據交易平臺對比分析

熱火朝天建設大數據交易中心“涼涼”後的冷思考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2015年4月14日開始正式運營,經過近三年的運營,至2018年3月其交易額僅僅突破1.2億元,遠低於預期。長江大數據交易中心僅有350個數據包,儘管門類齊全,但部分分類下並無數據。而縱觀全國,在可檢索到的23家大數據交易機構中,至少有14家處於停運或半停運狀態。

一方面是如火如荼的大數據應用,另一方面是持續遇冷的大數據B2B交易平臺,如何使交易平臺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重新注入活力呢?眾誠智庫認為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突破:

出臺大數據交易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推動建立和完善數據交易標準。為數據交易過程制定安全標準,並逐步在數據採集、存儲、傳輸、應用等環節出臺相應的技術標準,積極參與大數據國際標準化制定。明確數據交易、使用邊界。

實行備案制,數據溯源。倡導國家建立數據保全機制,交易市場接入國家備案系統,做到交易信息有據可查,並強調數據不能跨境,保護網絡主權、數據主權。

豐富可交易數據種類和業務模式。從可交易的數據類型來看,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機器學習等新技術的發展提升了機器對於文本數據、圖像數據、語音數據等數據的處理能力和識別能力,拓展數據採集方式和範圍。從業務模式上看,除提供數據採集與分析類的基礎數據服務外,可向數據清洗、數據建模、挖掘分析等技術輸出服務拓展。

深挖細分行業需求。大數據技術逐漸應用於金融徵信、醫療衛生、交通地理、電商零售、語音識別等多個具體行業,隨著大數據流動需求的增加,交易也將逐漸普及。需求導向的企業應用型業務模式需要運營單位具備一定的大數據平臺的搭建能力以及垂直行業數據挖掘能力。

表2 各行業企業大數據交易需求分析

熱火朝天建設大數據交易中心“涼涼”後的冷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