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入選“漢語盤點2018”:2018已餘額不足,2019將回歸本源

區塊鏈入選“漢語盤點2018”:2018已餘額不足,2019將回歸本源

2018年已“餘額不足”,是時候該用字詞總結這一年了,也是時候回頭看看那些我們“愛過恨過”的鏈圈了。

從“真香”到“涼涼”,2018的熱詞新語真是“甜到憂傷”,“恨到發燙”! “大豬蹄子”猛講“土味情話”,“中年少女”放養“佛系”青蛙。“世界盃”引爆足球激情,“亞運會”點燃民族自信。“順風車”牽動全民神經,“長生疫苗”敲響生命警鐘。“楓橋經驗”綻放新彩,“上海精神”謀求共贏。“廣深港高鐵”帶動經濟集群,“港珠澳大橋”代言“中國製造”。

改革開放四十年,“逢山開路,遇水架橋”,2018讓我們相信“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2018,是自中本聰正式發佈《比特幣白皮書》的第十個年,也是我們迴歸技術本源,刨去浮雜與泡沫,擁抱“去中心化”的創新理念,並敢於實踐的一年。

這十年,區塊鏈從默默無名到聲名大造,顛覆了多個行業的未來發展模式。這一年,區塊鏈應用已經從二級市場的變化,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場景的調整與更新更是帶來了全新的機會和洗牌刺激。2018年,區塊鏈與貿易摩擦、板門店、伊核協議等一起入選了“漢語盤點2018”國際詞。

區塊鏈入選“漢語盤點2018”:2018已餘額不足,2019將回歸本源

在“漢語盤點2018”活動中,“區塊鏈”被解讀為“一種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主要解決的是交易的信任和安全問題。自2008年首次提出區塊鏈概念以來,這項技術快速發展並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應用,如支持公司開展業務,打擊來自他國的假冒商品,幫助維持雲數據在雲環境中更安全,甚至正在改變多國政府記錄、存儲和共享敏感數據的方式。在全球化、信息化和數字化時代,區塊鏈代表了一種新的技術發展方向,為推動世界經濟與國際合作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

我們不難發現,區塊鏈正在不斷同我們生活緊密相關。如今幣圈的熊市,正是鏈圈的牛市,也是推動區塊鏈技術的深度挖掘與豐富的最好時機。以區塊鏈應用為切入點,以建構行業運行邏輯為落腳點,區塊鏈技術或許能真正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有人說,區塊鏈就像是這樣的造物:窮盡美好的幻想、不加矯飾的人性與隱喻自由的火種。

而今10歲的區塊鏈已不是個孩子,但卻被我們過度消費。妄想者為她編織烏托邦式的成人童話,批評者用傲慢與偏見吹出大話泡沫,投機者們則被反面人性俘虜,留下多餘的悲劇碎片。

正如長鋏在本書中所寫的一樣: “區塊鏈這個領域,沒有權威的專家,沒有無可爭議的定義,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供參考,所有人都像是未知世界的冒險家,四處探索黑暗世界的邊界。何不再過十年,我們回頭看今天的探索,哪邊是懸崖深淵,哪邊是星辰大海。”

不知區塊鏈的未來究竟是懸崖深淵還是星辰大海,但希望行進在這個領域的人,都不忘記秉持一個充滿好奇的“初心”。

話不多說了,確認過眼神,你就是對的人。2018年已”餘額不足”,2019年,願你幸運如“錦鯉”,願你“逆風翻盤”,“C位”出道,天天“吃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