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嘣脆,雞肉味

嘎嘣脆,雞肉味

嘎嘣脆,雞肉味

提起昆蟲,大多數人是敬而遠之的,然而不可忽視的是昆蟲的營養非常豐富,遠高於常見的食用肉類以及主流種植稻物,是人類的理想美食。不過可能因為外形太過奇葩,而在人類社會進步後,農業的發展提高了動物蛋白獲取效率,人類紛紛放棄了食用昆蟲獲取動物蛋白,如今想好好吃一頓昆蟲大餐,能去的地方已經很少了。


嘎嘣脆,雞肉味

在中國提起吃蟲子,沒有人能超越雲南的傣族人。雲南傣鄉的昆蟲宴全國聞名,蜘蛛、蟋蟀、竹蟲、螞蟻卵、蠍子沒有什麼是雲南傣族人不敢吃的。全蟲宴的特點就是鮮香,沒吃過的人會因為噁心、恐懼等原因而心生抗拒,但只要嘗過一次就會欲罷不能。


嘎嘣脆,雞肉味

雲南人學會吃蟲是受到了中泰邊境居民飲食的影響,實際上東南亞各國才是真正的食蟲高手。如果你走在曼谷街頭,就會看到各種昆蟲小吃,蟋蟀、蝗蟲、蠶蛹、竹蟲、水蟑螂,配上酸辣汁,這裡簡直就是食蟲者的天堂。


嘎嘣脆,雞肉味

但在柬埔寨,當地的昆蟲料理絕對是暗黑物質,當地人深知原汁原味的美味真諦,所以最常見的昆蟲食用方法是:扯掉水蟑螂的翅膀,擠出肚子中的黃色粘稠物,然後整隻放進嘴中咀嚼。光是想象這個畫面,估計大多數外地遊客已經不行了,更別說享受其中了。


嘎嘣脆,雞肉味

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當地人也仍然保留著在以昆蟲為食的傳統。大部分昆蟲還在幼蟲階段就被捕食了,這些幼蟲鮮嫩多汁,是會爆漿的蛋白質。雖然在外人看來這樣的飲食文化未免有些噁心,但在當地人眼中昆蟲幼蟲可是最寶貴的食物之一。


嘎嘣脆,雞肉味

在歐洲,古來就很流行食用昆蟲,例如古希臘先哲亞里士多德就是一位吃蟬的行家,第一次脫殼前的蟬蛹最鮮嫩,剛交配完的母蟬腹內充滿白卵,這些都是亞里士多德日復一日吃蟬總結下來的經驗。


嘎嘣脆,雞肉味

意大利人則是對活蛆情有獨鍾,卡蘇馬蘇又稱活蛆乳酪,是意大利的傳統羊奶乳酪,以內含活的蒼蠅幼蟲著稱。當卡蘇馬蘇被搬上餐桌時,這些活蛆會不斷地蠕動,有的甚至能跳躍15毫米高。


嘎嘣脆,雞肉味

對於中國人來說,最受歡迎的昆蟲食材是蠶蛹。古時的浙江一帶絲業發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養蠶,蠶蛹這種產絲後的副產品,被浙江婦女們烹飪的滋味十足,逐漸走出浙江,成為全國上下的大眾食材。烤、炸、煮樣樣美味的蠶蛹,是夜市當仁不讓的明星食材。


嘎嘣脆,雞肉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