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李斯的仓鼠哲学

名相李斯的仓鼠哲学

荀子有一名学生,有一天,这个学生向他辞行说自己学有所成,决定去外面发展。荀子问他:“你学成之后有何打算?”那个学生说:“若不能使自己荣华富贵,出人头地,此生就白活了。”后来这个学生去到了秦国,成为秦扫六合的关键人物,也是辅佐嬴政治理天下开创大秦王朝的总设计师。

这个人叫李斯,他早年在楚国的一个县衙做管理仓库的小吏。他有一次去仓库里检查,看到一只长约三尺的老鼠,十分肥硕,在偷吃谷物。李斯准备去赶走它,没想到这老鼠一点也不怕李斯,反而跳到他的肩膀上咬他。李斯大怒,将老鼠打跑。后来李斯去上厕所,发现厕所里也有一只老鼠,这只老鼠短小,形容枯槁,一见到人就吓得跑了。

李斯晚上睡觉时就在想:“同样是老鼠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仓库里的硕鼠,肥硕无比,见到人也不怕,而厕所里的老鼠形容枯槁,见到人吓得老远。”李斯感慨,这就是平台的差别所导致的,在不同的平台上,老鼠的命运是不一样的。人也是一样,只有到了好的平台,大的平台才有可能有所成就,不然就像厕所里的老鼠这般凄惨。于是李斯辞去了小吏的职务,去齐国拜访荀子,向他学习帝王之术。

学成后李斯离开老师说要追求功名,便去往了秦国。李斯在秦国投奔国相吕不韦门下,做他的门客。当时的嬴政刚刚即位不久,年仅13岁。李斯在吕不韦门下做客多年,对秦国的政局了如指掌。李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嬴政就发挥了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跟嬴政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

名相李斯的仓鼠哲学

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彻底衰落下来,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嬴政别看他年纪小,这个人很有胆识和谋略,他早年和父亲在赵国做人质,各种场面见多了,对政治的问题他了若指掌。

名相李斯的仓鼠哲学

他立刻知道眼前这个人很不一般,自己若要成就大事必须起用此人,于是嬴政就把李斯调到自己身边,任命他为长史帮他出谋划策。李斯虽然跟随荀子学习的是儒家的帝王之道,但是他本人是非常主张学习法家思想和理论,他内心深处更倾向于法家思想,因此这和推行法家思想的秦国不谋而合。

李斯不断劝说秦王下定决心统一六国,秦王开始整顿军队开始灭韩国,韩国韩国怕被秦国灭掉,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后来郑国被人告发,说他是韩国间谍,秦王大怒把郑国杀了。他开始怀疑其它六国来的人也是间谍,于是下令驱逐所有的六国宾客,这其中就包括李斯。

李斯被驱逐了,很不甘心,他想我的宏图伟业不能就这样完了,于是他写了一封《谏逐客书》给嬴政。书中说:“秦国以前之所以强盛用的都是六国的人,如果你把六国的人都赶走了,岂不是违背了天意,天下人才都去到别的国家势必会对秦国造成威胁,当今天下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秦王你用的美玉,你听的音乐都是产自其它六国的,连后宫中的嫔妃也有很多是来自六国的人,如果六国的东西都不用,那你用什么呢?你驱逐六国人才不是等于资助六国削弱秦国吗?”

李斯的谏逐客书写得有理有据,言语动情,等一下我在后面附上。秦王嬴政看了之后大为感动,取消了逐客令,马上重用李斯,封为廷尉。

名相李斯的仓鼠哲学

此后李斯设计离间和攻打六国的计划,短短十三年,嬴政就统一了天下,李斯居功至伟。他建议嬴政采用新的称号,取自三皇五帝,成为“皇帝”,此后数千年中国的君主都成为皇帝。此外李斯还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在全国设立郡县。统一六国文字和马路,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以及统一货币。为了加强统治,他还主张统一思想,焚书坑儒。

李斯的一生可以说实现了他此前的誓言,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也出人头地了,但是他如此功利的做法和处世态度日后也为自己的惨死埋下了伏笔。秦始皇死后,李斯和宦官赵高争权。秦二世听信赵高谗言将李斯逮捕入狱,赵高借机说李斯与其儿子李由谋反,对李斯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李斯被迫承认谋反,于是被秦二世灭其全族。

李斯的一生确实确实令人唏嘘,到底他的一生是好还是不好要看个人的判断。他的平台哲学也给后世留下许多思考,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要去往一个好的平台。

名相李斯的仓鼠哲学

附:谏逐客书全文(写的太好了)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名相李斯的仓鼠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