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眾籌: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


消失的眾籌: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

420萬條!這是鋅財經在百度搜索“眾籌失敗”時得到的結果數據。如果按照4分鐘讀完一篇文章算,那麼看完這些結果,需要花費32年

而這一波眾籌興起至今,還不到4年。

2015年,眾籌被視為互聯網金融的第三波浪潮。那一年,各種形式、不同規模的眾籌項目不停出現在朋友圈、微博和媒體之中,走入人們的視野。

這個新事物,因為監管空缺,行業不自律,信用環境惡劣,熄火了。

消失的眾籌: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

上週一,讀者徐瀟向鋅財經爆料,杭州某知名眾籌平臺在春節前出現近100人的調整,佔總人數的25%。鋅財經專門就此事聯繫上了該公司前員工李萌,而上述說法得到了證實。

這已經是該公司第二波裁員。李萌之前所在組的成員已被裁去一半。她明顯感覺到,這一次還會有更多人拿到OUT牌。

消失的眾籌: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

尷尬,是該公司創始人王冰回顧這段日子時的總結。他向鋅財經獨家披露,公司正在進行進一步的業務調整,眾籌在該公司的業務收入比例正逐步下降到1/3。

這只是冰山一角。據人創諮詢最新統計,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國處於運營狀態的眾籌平臺只有185家,幾乎是2016年12月底時眾籌平臺總數543家的三分之一。

眾籌並沒有消失,但很明顯,它正處在深寒之中。

艱難掙扎的平臺

“公司因為業務挑戰,有一大批優秀員工溢出。哪家公司需要可與我聯繫。”

不久前,王冰在多個微信群裡留下這樣一段話。

王冰創立的公司曾被看做是眾籌平臺中的隱形巨頭。

2016年至2017年,被認為是行業的洗牌期。根據《中國眾籌行業發展報告2018(上)》,截至去年6月底,全國共上線過眾籌平臺854家,其中正常運營的為251家,而下線或轉型的為603家

消失的眾籌: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

這意味著,到去年上半年為止,有七成眾籌平臺,已經退出了市場。

而眾籌項目正在往頭部平臺聚集。那時,王冰在工作之餘,還會和杭州企業圈的朋友打打牌。

但2018年7月份,由P2P暴雷引起的新一波民間金融信任危機,最終還是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王冰和他的平臺。從2018年7月之後,王冰拒絕了很多媒體的報道,他的牌友也有大半年約不到他了。

如今,眾籌從業人員緬懷的,還是2014年至2015年時候的風口。他們無法想象,眾籌行業的未來會是怎樣。

世界銀行曾經做出過這樣一個預測:到了2025年,世界眾籌行業規模將達到3000億美元,其中中國的市場規模,有望佔到六分之一

在2019年年初的寒風中,舉步維艱的眾籌平臺,是否能夠等待,500億美元市場的到來?

“財富自由”背後的坑

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未經教育過的市場,非成熟的投資人,最終也為眾籌的衰落埋下隱患。終於,從2016年起,不少眾籌項目進入退出期。行業亂象,爆發了。

2016年,眾籌行業爆出多起風險事件,其中包括36氪股權投資、眾籌界和原始會等平臺,主要涉及涉嫌欺詐、未能按期放款、拖欠還款、項目運營失敗等問題。

消失的眾籌: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

王冰向鋅財經獨家透露,他經營的眾籌平臺,已上線2300個項目,糾紛率在7%左右。每個糾紛項目涉及到幾十個投資人,因為不能擔保,不能兜底,不能增信,處理過程還是讓他的平臺頭痛不已。

沈林便是其中一名糾紛項目的參與者。2017年12月,她向鋅財經爆料了她的經歷。

一切起源於在2016年5月,沈林在某眾籌平臺上看到了一個燕窩眾籌項目。“讓最傳統的燕窩來一場華麗的變身”,這個文案深深吸引了她。

在項目的推廣視頻中,這對90後“姐弟”想要把燕窩融入英式下午茶,讓燕窩走進年輕人的生活。

沈林著了迷。

她想象著,如果這對姐弟按照在馬來西亞等地的模式推廣他們的產品,再結合民宿開線下門店,她可以很快拿到分紅。實現財富自由,近在眼前

消失的眾籌: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

沈林投資的燕窩項目 圖片截取自宣傳視頻

最終,這起眾籌認籌總額達到180多萬,有28人參與幫助 “姐弟 ”實現創業夢。

4個月後,趁著電影《大魚海棠》的熱度,這對姐弟進行了第二次眾籌,標題為“把大魚海棠裝進一杯燕窩”,認籌總額近50萬。

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走到了另一端。這對“姐弟”鬧掰了。

消失的眾籌: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

燕窩項目中的“弟弟” 圖片截取自宣傳視頻

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姐弟,而是為了實現各自利益搭建的臨時組合。暗流湧動,這兩位發起人竟相互爆黑料,而線下燕窩體驗店卻遲遲未開

從期待到失望,沈林突然意識到,這個項目無法繼續進展。但真相,超出了她的想象。

鋅財經瞭解到,兩位90後發起人原計劃在眾籌完成後成立一家註冊資本200萬的新公司,其中共建人的120萬眾籌款將被投入,其餘的80萬由兩位發起人之前成立的老公司認繳。

而在2017年9月12日進行第三方審計時,沈林卻發現,老公司的出資額僅13.5萬元,而共建人的錢卻被花在了老公司的供應鏈管理費用、員工工資、品牌管理費用等上面。

即便是進入退款程序,當時還有15.9萬沒有退還給共建人

消失的眾籌: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

經歷了這場鬧劇,沈林選擇了妥協。最終,平臺方找了其他資管公司,將參與該實體品牌眾籌股東的股份,以7.5折全部回收

沈林的經歷,不是個例。

“當時參與眾籌以為能夠財務自由,沒想到是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參與過某孵化器的股東李文在微信群裡說道。

他在眾籌平臺上投了3、4個項目,但沒有一個項目實現盈利,本金都不一定拿得回來。

消失的眾籌: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

2015年孵化器眾籌項目非常火爆。當年5月9日,杭州首家資源眾籌孵化器極客創業營推出,投資人包括當時經緯中國合夥人曹國熊,華睿投資集團董事長宗佩民等。該項目總計100萬的認籌額度,發佈1小時內認籌金額超過25萬,並在發佈48小時內,眾籌目標達成。

在雙創最火爆的那幾年,也是早期風險投資最火熱時期,更是政府補貼最多的時間。在理論上,李文所遇到的情況,並不應該出現。

但實際上,參與眾籌的股東並不能非常清楚參與項目的具體經營狀況。隨著謊言逐漸被戳破,投資人一聲嘆息。

走過了“財富自由”背後的坑,沈林和李文至今沒有參與過任何眾籌項目。

曾被眾籌亂象傷透了心的投資人,歷經行業3年洗牌期後,又將如何重拾信心?

缺少自律和監管

監管的空白,行業不自律。這是眾籌行業亂象叢生的根本原因。

對此,馬雙感同身受。

2014年,還在唸研究生的馬雙,在學姐的引薦下,參與了杭州Zoo Coffee的眾籌。整個項目需要3年1000萬的資金,其中大股東拿出510萬,剩下的490萬由眾籌獲得。

年輕氣盛,血氣方剛。馬雙做起了咖啡店的美夢。何況大股東還做出的承諾,3年最壞也能保本保息,可以說是“剛兌”。

消失的眾籌: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

Zoo Coffee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向家裡要了5萬元,全部投入到這個項目。

他的家人也懷疑過這個項目。甚至有法律背景的親戚曾苦口婆心地勸說過,如果咖啡館經營順利,一切都不是問題,但萬一經營出現問題,剛兌幾乎是空話

但他沒有聽進去。他執拗地深陷在這個由金錢交織的美夢中。

這是馬雙人生中的第一筆投資。他天真地以為,賺錢的機會已被緊握在手中。只是當時他並不知道,大股東承諾認繳的510萬元,實際出資只有20萬

2017年底,3年退出期一到,親戚的警告,一語成箴。保本保息的承諾,無奈成了一張空頭支票。

消失的眾籌: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

共建人,自然無法接受這個結果。

2018年6月份,位於銳明大廈的Zoo Coffee悄然倒閉。銳明大廈物業方面負責人告訴鋅財經,當時這家店甚至還沒有償還部分充值卡的資金

“最怕的不是這家店倒閉,而是還有其他的債務。”共建人王強認為。

“你無法證明他們在財務上動了手腳,比如材料成本,上浮20-50%都屬於正常情況。”眾籌股東吳慶向鋅財經透露。即便大家對財務報表等都存在疑慮,但會計和財務是同一人,是由大股東們招聘的。

當時甚至也有工作人員表示,店鋪的經營狀況尚可,流水穩定,但具體的成本和支出他們並不清楚。

消失的眾籌: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

發起人將倒閉的原因歸咎於廣廈銳明打算因修建2號線沈塘橋站影響了客流。但這個理由顯然不能讓眾籌股東們信服。

直至倒閉,眾籌股東恍然發現,他們根本不知曉咖啡店真實的資金狀況

據吳慶透露,這個項目的三位發起人此前曾有一個P2P項目,不僅自己投入了不少錢,還拉了很多朋友投。

在2018年第三季度的P2P暴雷潮中,這個平臺未能倖免。

吳慶告訴鋅財經,和她一同參與咖啡店眾籌的一位股東,曾在這個P2P平臺上投了超過300萬。最終他以股份質押的方式,拿回了咖啡店10萬元眾籌款。這10萬元,還是以發起人的文化創意公司名義轉賬過去的。

消失的眾籌: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

至此,吳慶仔細回想。這些事情在當年的財務報表上和股東大會上並未被提及。而在司法拍賣之後,公司還有多少錢可以用於償還,更是沒了消息。

眾籌股東們轉而質問發起人。起先,發起人則以“投資存在風險”為由搪塞。最終,不耐煩的發起人,在微信上把眾籌股東們拉黑了

聯繫不到發起人,還能怎麼要回錢?群裡只剩沉默。

另一邊,雖然發起人上了老賴名單,但他們通過其他途徑還開出了一家餐館。他們的生活依舊光鮮。他們之後沒有再提起過這個眾籌項目,彷彿眾籌股東的490萬元,從未出現過。

消失的眾籌: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

在整個過程中,眾籌項目信息不公開透明,發起人刻意隱瞞成立的P2P暴雷事實。他們獲取了共建人的信任,卻轉手將亂攤子,丟在共建人的面前。

眾籌發起人缺少自律,市場又缺少監管,當眾籌項目死亡後,共建人又能怎樣面對這個不願意接受的事實?

每當路過廣廈銳明大廈,馬雙總是百感交集。這是他的第一次投資,也是他投資路上的第一堂課。

事實上,一些眾籌項目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存在虛假宣傳、財務作假甚至涉及非法融資、金融詐騙等犯罪活動。

這些現象在股權眾籌市場,更為嚴重。

消失的眾籌: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

“股權眾籌基本不看好,物權眾籌和消費類眾籌馬馬虎虎。”這是杭州某FA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沈靖在去年11月份給出的評價。也是他經歷眾籌興起3年後的反思。

真的好項目,怎麼會缺錢呢?”沈靖認為眾籌的初衷是幫助缺少資金的創業者或有創業想法的人,但目前部分眾籌已經變了味,更像是一種營銷手段。

對於中小個人投資人來說,取得投資高收益本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中小投資者既沒有辦法做專業的VC投中數百倍回報率的早期項目,也沒有辦法參與上市公司定增或是高收益的私募基金募資。

眾籌為他們打開了一扇大門。只是,他們缺乏對於風險和回報的理解。“好項目根本是搶不到”,這也是投資人真正需要做好的心理準備。

消失的眾籌:拿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

而監管層也關注到眾籌行業的一些問題。

2018年12月初,證監會相關負責人提及證監會正在制定完善《股權眾籌試點管理辦法》,準備先行開展股權眾籌試點,建立小額投融資制度,緩解小微初創企業的融資難題,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

這是繼2016年4月,證監會等部門發佈《股權眾籌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後,監管層的又一個重要舉措。

投資人對未來一個更加規範化的股權眾籌市場,充滿了期待。

另一面,根據眾籌家發佈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共有48935個眾籌項目,其中已成功項目有40274個,佔比82.30%;2018年上半年成功項目的實際融資額達137.11億元,與2017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4.46%

走過瘋狂和浮躁,洗牌過後,眾籌行業最終還是向陽而生。

注: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