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吉利出現重大戰略失誤,急踩剎車滿舵新能源追比亞迪和上汽

在急轉直下的經濟形勢加上中美貿易戰把很多人搞得民不聊生,中國車市即將出現28年來首次下滑的狗年月裡,中國的自主汽車品牌又是一番怎麼樣的景象呢?

恰逢2019年新年,最近幾天各大自主品牌紛紛宣佈了自己的年度銷量,有的甚至早早的對2019年目標銷量做了界定。這些或光鮮亮麗,或愁雲慘淡的數字後面,都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吉利汽車:停止壓庫急踩剎車

1月7日晚間,吉利汽車發佈公告,宣佈了其2018年全年銷量:150萬輛,同時吉利汽車還宣佈了其2019年的目標銷量:151萬輛,這兩個數字一出,業界譁然。

特寫|吉利出現重大戰略失誤,急踩剎車滿舵新能源追比亞迪和上汽

2018年目標銷量158萬輛,如今僅完成95.5%;2019年的目標銷量直接下調,僅比2018年多1萬輛。這放在任何一個汽車品牌來說都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舉動,以往大家都巴不得放衛星,不往高裡放簡直就是異類。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國內銷售公司總經理林傑接受《愉觀車市》採訪時稱:“如果從目標銷量看,我們確實沒有完成。實際上,吉利是在最後關頭主動放棄了年初的目標”。

問鼎車市放棄目標:吉利“踩剎車”隱情【愉觀車市】

明眼人不難看出,“主動放棄”是官方說法,換成人話,意思就是“停止向經銷商壓庫”

因此,不難得知,吉利汽車“主動放棄年初的目標”,原因或在於其2018年向經銷商壓庫過甚。

這意味著吉利汽車2018年150萬輛的年度銷量水分有餘,成色不足,其中到底有多少份額屬於“壓庫”而得來的,外界不得而知。

從2019年僅比2018年多1萬輛的目標銷量看,吉利汽車通過壓庫把原本150萬輛這個銷量門檻整整提前了一年。

換個角度來理解,所謂壓庫,從戰略層面來理解就是,吉利汽車2018年年頭錯誤預判了車市增長形勢,如今不得不緊急剎車。這意味著吉利後面必須為這個錯誤買單,問題是,要多長時間才能消化呢?

從另一個角度,不難理解吉利汽車這一“戰略調整”:

根據吉利汽車1月3日發佈的消息,其在人事結構上做出重要調整,宣佈由原來供職於比亞迪的鄭狀擔任吉利汽車集團國內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吉利新能源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並把吉利新能源提升到和吉利汽車、領克品牌同等的高度。顯而易見,把新能源提到新的戰略高度,這種提法多半出自於鄭狀之手。

吉利汽車2018年新能源的銷量表現怎麼樣呢?僅6.8萬輛,這和上汽乘用車的14萬輛,比亞迪的50萬輛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特寫|吉利出現重大戰略失誤,急踩剎車滿舵新能源追比亞迪和上汽

這意味著吉利汽車之前對新能源品牌的認知或重視程度嚴重不足。這也是吉利汽車這一輪跑輸比亞迪、上汽乘用車的重要原因。

就2018年的結果看,這是吉利汽車重大的戰略失誤。在滿街都喊新能源的時代,吉利汽車直到2019年年頭才發現其新能源戰略的重大失誤並緊急進行調整?這和吉利汽車“自主第一”的身份,有些脫節了。人們不禁要懷疑,吉利汽車真能和“第一”這個身份掛鉤嗎?

看來,對中國汽車品牌來說,面前的路,阻,且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