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的單向空間落戶杭州,全國文青都來打卡,實體書店春天來了

1月21日,紀錄片《四個春天》的放映會及映後談,成了單向空間杭州店

春節前的最後一場沙龍活動。

嘉賓之一,是紀錄片的導演陸慶屹,人送外號“飯叔”。他從2013年到2016年耗費四年時間拍攝父母的日常生活。《四個春天》就出自這將近250個小時的視頻素材。

2800㎡的單向空間落戶杭州,全國文青都來打卡,實體書店春天來了

四年時間,既給陸導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恰好也成就了單向空間和杭州這座城市的一段機緣。

2014年12月28日,單向空間曾在杭州南宋御街曇花一現。這家書店只短暫停留了7天,且有一個非常動人的名字“為你而消逝的書店”。

事實上,這是單向空間首次作為“IDW2014杭州國際設計周”的一部分,在杭州設立的移動書店。雖然只有7天,卻吸引了大批書迷、設計師、藝術愛好者及學者駐足。

在創始人、作家許知遠的一場沙龍中,有讀者曾問,單向空間將來會落戶杭州嗎?許知遠的回答是,“我當然希望”。

杭州有非常好的書店文化土壤,你們是否知道,就在你們腳下這片土地,13世紀南宋時期,這條街上書店就非常活躍,甚至很多書店成了當時的社交中心。

就是這樣一句話,在四年後竟然真的成了現實。這間在北京早已成為文化地標的書店,在去年12月29日正式安家杭州,開始試營業。

2800㎡的單向空間落戶杭州,全國文青都來打卡,實體書店春天來了

只不過,這一次書店遠離了鬧市,落在了有古老歷史的大運河邊。


13年前的一家書店

依然葆有新的創造力


2006年,作家許知遠和另外12位朋友共同在北京圓明園創立了第一家單向街書店(後改為單向空間)。

店名源自德國文學家瓦爾特·本雅明的一本著作《單向街》

經歷幾次變遷,圓明園店最後搬進了朝陽大悅城,後來又有了愛琴海店和花家地店。而前不久,花家地店也剛剛安了新家。直到這個月12日,杭州樂堤港店正式開業。

雖然已經過去13年,但是這家老牌書店反而顯得歷久彌新。這一點在誕生僅半月有餘的杭州店,顯得尤其突出。

2800㎡的單向空間落戶杭州,全國文青都來打卡,實體書店春天來了

整個杭州店面積超過2800平方米,是單向空間目前面積最大的一家門店。分為三層樓,全挑空設計。

主體書區分佈在二層,涵蓋人文社科、文學、生活方式、設計、藝術等各門類的書籍。

據說,書店秉持獨立思考、現代觀念、公共意識、國際視野之精神,打開每一本書去判斷其內容。如此反覆數月之久,方在開業前一週,敲定全部書籍。

書的分類,也基本上不採用傳統的分類方法。比如,“文學的流動盛宴”把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集合在了一起,“自由民主”收錄的是社科類的書籍,還有“兩性”、“女權主義”、“城市和鄉村”等,對應的是社會當下大家所關注的議題。

還有一些區域,則很明顯帶有單向的推薦風格,如“鼓起勇氣讀完一本厚重的歷史書”、“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中國歷史與思想入門”等。

2800㎡的單向空間落戶杭州,全國文青都來打卡,實體書店春天來了

從書店一層到三層,不僅有致力於發掘當代優秀創作者的workshop,還有佳作書局的“藝書志——百部佳作”藝術書展,以及青年藝術家拉黑親手書寫的主題展覽《走失》。

2800㎡的單向空間落戶杭州,全國文青都來打卡,實體書店春天來了

正如書店的主題“We celebrate creativity.(尋找新的創造力。)”杭州店負責人鄒棟林表示,新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多元性,這種多元性不僅體現在書店的創造力,還有書店相關的文化。

“比如我們在做書牆的時候,當大部分的書店都以書牆的裝飾性為目的的時候,我們想讓這面12米高的書牆變得具有一點象徵或是指導的意義。”

2800㎡的單向空間落戶杭州,全國文青都來打卡,實體書店春天來了

書牆的創意,來自創始人許知遠的一個提議:

“我們做個Knowledge Map(單向人文地圖)吧。放上單向最喜歡的書,用新穎有趣的方式組合起來,向讀者推薦最經典的書單。”

經過反覆討論,“Knowledge Map”最終被定義為一個具有現代意識、國際視野的文明人所需要閱讀的最經典的書籍。

它涵蓋古典哲學、啟蒙運動、當代社會問題、文學藝術及生活審美等九大主題座標,而其下又各自分支出更多小主題座標,書籍把各個座標相互連接,形成一條條縱橫交錯的知識地圖。

單向空間杭州店的多元性和包容性,遠不止於此。

目前,店內共有7個原創品牌入駐,覆蓋家居、花藝、攝影、文具等各大行業,他們懷揣著各自的理想,但都有著同樣強大的創造力。

2800㎡的單向空間落戶杭州,全國文青都來打卡,實體書店春天來了


從內容到環境

單向空間這一次有備而來


對單向空間來說,13年後邁出這第一步,雖不算早,但也不晚。

據鄒棟林回憶,早在11、12年的時候,全國的實體書店經歷過一輪衰退潮,再往後才慢慢開始回春,很多書店品牌都在這一時期不斷加速拓店,開書店成了一種潮流。

單向空間在此期間也做過一些新的嘗試,但效果並不理想。

“那個時候我們自己可能也沒準備好,所以後來我們把自己的一些品牌陸陸續續做了豐富。比如說像《十三邀》,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做的,還有我們的文創品牌OWSPACE。”

鄒棟林說,其實豐富的過程,就是儲備內容。從大大小小的沙龍,到現在的文學節、文學獎,還有文學之夜,這些不是商品,而是多重內容的組合。

2800㎡的單向空間落戶杭州,全國文青都來打卡,實體書店春天來了

身為一家標誌性的獨立書店,單向空間對於自身要求嚴苛,對外部環境的選擇同樣有諸多考量。

鄒棟林說,書店優先考慮的是一線城市。“一方面這些城市有廣大的用戶群,另一方面在商業地產的運作上會更成熟一些。”

同時,一座城市對於文化的認同感,也是書店發展需考慮的重要因素。

綜合考量下來,杭州成了單向空間走出北京的不二選擇。

“杭州整體的文化氛圍特別好,並且它見證了中國互聯網轉型的一個時代。”鄒棟林說,單向空間作為一個提倡文化融合的品牌,來到杭州其實也是參與到這種見證中來。

而從書店的地理位置來看,不僅位於文化歷史積澱的運河邊,而且正好處於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和大兜路歷史街區的中間地帶,足以可見單向空間的用心。

2800㎡的單向空間落戶杭州,全國文青都來打卡,實體書店春天來了

就像西西弗、言幾又、鍾書閣等近幾年入駐杭州的“網紅書店”,單向空間的選址同樣瞄準了人流聚集地——商場

鄒棟林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客流。

“你看很多小書店,如果他有固定的客戶,即使不開在商圈裡,也可以活得很好。比如北京的萬聖書園,他的固定讀者都是北大清華的學生和教授。

但是如果你作為一個新的書店品牌,或者說一家在運營上要有所突破的書店品牌,那你對於客流是有要求的。

鄒棟林還提到,現在大家來逛商場的時候,不僅僅是為了購物,他們希望獲得更多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全方位的感受。

就像單向空間杭州店,它的商品部分可能只佔2/3,還有1/3的空間是拿來做一些展覽,“快閃”店鋪,以及沙龍空間。

比如書店裡幾家特別的“店中店”,其中就有77年曆史的

佳作書局和近年來新興的二手書交易平臺“多抓魚”,兩家店都位於杭州店三層,彼此相鄰,相映成趣。

每個品牌它都有各自的粉絲和受眾,大家聚在同一個場所,互相進行交流碰撞,會比自己獨立出來收穫更多。

2800㎡的單向空間落戶杭州,全國文青都來打卡,實體書店春天來了

另外,杭州店還特別設了一個繪本館,這是之前北京店所沒有的。繪本館精選上千冊國內外優質童書,大部分都是海外原版。寶爸寶媽逛商場時無疑也多了一個絕佳選擇。

2800㎡的單向空間落戶杭州,全國文青都來打卡,實體書店春天來了

鄒棟林說,尤其是現在的讀者對書店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去開一家普通的書店,或者只是簡單帶一個咖啡館,帶一個文創商店,是滿足不了大家對於好的閱讀品質的要求。

這就要求每個品牌它都應該有自己的特性。所以在單向空間,我們把自己最擅長的內容呈現出來,才能讓讀者有歸屬感。


多元化閱讀的時代

這裡不僅僅只是書店


今年元旦,打卡單向空間,似乎成了杭城文藝青年的風向標。

甚至不少人還記得四年前偶遇單向空間的場景,正如主題“為你而消逝的書店”,在最後一天,大家可以把店裡所有東西帶走。

“就是以一種帶走一家書店,把它再次清空的方式,去紀念這家消失的書店。”

這樣的形式多少有些悲涼的意味,鄒棟林說,在那個實體書店尚未熬過倒閉潮的時期,單向空間做出這樣的嘗試,第一是想把書店做得更有意思一些,第二是要倡導多元化,書店也能參加國際設計周,這可能是當時很多書店沒有想到過的。

事實上,十多年來,單向空間一直走在行業前列。

不僅僅賣書、賣文創產品,還提供以閱讀、思考、人文智力為軸心的精神內核,持續不斷地舉辦免費的文化學術沙龍。

在許知遠眼中:“單向空間不僅是一家書店,它更是一個場域和氛圍,在這個氛圍中,你可以逃離日常生活的平庸、惡俗和逼仄,可以尋找到精神和審美的同道。

2800㎡的單向空間落戶杭州,全國文青都來打卡,實體書店春天來了

據不完全統計,單向空間已經舉辦了2500多場沙龍,邀請作者、學者、藝術家、媒體人等3000多位文化領域的意見領袖,圍繞時下最新鮮的議題,展開思想交鋒。

從杭州店試營業開始,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裡,已經帶來了幾十場高質量的文藝沙龍,包括新書分享,演出,工作坊等。

這種沙龍和講座有一點區別的地方就在於,它是以一種平等開放分享的姿態,來跟讀者交流的。

鄒棟林說,很多作家願意來到這個地方,是因為他們認同這裡聚集的一種氛圍和理念。

而在新年的活動中,最耀眼的無疑是第四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的頒獎典禮。

自2015年起,單向空間發起全國首個書店行業的文學獎評選。這個完全來自民間的獎項,正在成為每年文化與精神生活一次指標性的總結。

我們的初衷就是想以書店的名義,給這些對出版有貢獻的作家、出版人頒一個獎,他們才是在實體書店背後最大的貢獻者。

2800㎡的單向空間落戶杭州,全國文青都來打卡,實體書店春天來了

誠然,實體書店作為銷售終端,和作為上游產業鏈的出版社有莫大的聯繫。

有人說,過去的2018年,國內出版業的寒冬似乎比別的行業來得更早。

不過在鄒棟林看來,單向空間受到的影響並不劇烈。

對傳統書店來說,會很依賴這種供應鏈。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書店,都在創造屬於自己的平臺。比如說書店的內容,一部分跟書相關,另一部分也在創造自己的內容生產平臺。

比如在單向空間,文化沙龍屬於內容的一環,還有視頻音頻,文創品牌,出版物等。

鄒棟林說,在這個閱讀越來越多元的時代,讀者可以通過紙質閱讀,也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閱讀,關鍵就是作為一家書店,能不能提供更多的內容。

就像杭州店在開闢圖書榜單區域時,除卻常規的“暢銷榜”,員工推薦的“最愛榜”,還首次設立了“滯銷榜”。

2800㎡的單向空間落戶杭州,全國文青都來打卡,實體書店春天來了

‘滯銷榜’不是說賣不掉的書,這裡也是一些好書,只不過都是一些不被大眾讀者所熟知的。比如說題材冷門的,作者小眾的,還有一些大部頭的書。這些書也需要被推薦給讀者。

據說,該榜單果然備受關注,有趣的是,書與書之間也存在“競爭”關係,因為“一旦被人買走一本就會掉出榜首”。

2800㎡的單向空間落戶杭州,全國文青都來打卡,實體書店春天來了

猶記得四年前有人提問:“紙質閱讀存活已經越來越艱難,以後書店還會存在嗎?”

當時許知遠的回答很肯定:“書店不可能消亡,在未來,它一定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無論是書還是人,單向空間都在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可能性。正如它的一句標語:這裡不只是書店,更是一處理想主義者營造的烏托邦。


本文作者 | 咖爺 @文化咖孵化工場成員​​本文由文化咖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投稿或合作事宜,請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