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的单向空间落户杭州,全国文青都来打卡,实体书店春天来了

1月21日,纪录片《四个春天》的放映会及映后谈,成了单向空间杭州店

春节前的最后一场沙龙活动。

嘉宾之一,是纪录片的导演陆庆屹,人送外号“饭叔”。他从2013年到2016年耗费四年时间拍摄父母的日常生活。《四个春天》就出自这将近250个小时的视频素材。

2800㎡的单向空间落户杭州,全国文青都来打卡,实体书店春天来了

四年时间,既给陆导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恰好也成就了单向空间和杭州这座城市的一段机缘。

2014年12月28日,单向空间曾在杭州南宋御街昙花一现。这家书店只短暂停留了7天,且有一个非常动人的名字“为你而消逝的书店”。

事实上,这是单向空间首次作为“IDW2014杭州国际设计周”的一部分,在杭州设立的移动书店。虽然只有7天,却吸引了大批书迷、设计师、艺术爱好者及学者驻足。

在创始人、作家许知远的一场沙龙中,有读者曾问,单向空间将来会落户杭州吗?许知远的回答是,“我当然希望”。

杭州有非常好的书店文化土壤,你们是否知道,就在你们脚下这片土地,13世纪南宋时期,这条街上书店就非常活跃,甚至很多书店成了当时的社交中心。

就是这样一句话,在四年后竟然真的成了现实。这间在北京早已成为文化地标的书店,在去年12月29日正式安家杭州,开始试营业。

2800㎡的单向空间落户杭州,全国文青都来打卡,实体书店春天来了

只不过,这一次书店远离了闹市,落在了有古老历史的大运河边。


13年前的一家书店

依然葆有新的创造力


2006年,作家许知远和另外12位朋友共同在北京圆明园创立了第一家单向街书店(后改为单向空间)。

店名源自德国文学家瓦尔特·本雅明的一本著作《单向街》

经历几次变迁,圆明园店最后搬进了朝阳大悦城,后来又有了爱琴海店和花家地店。而前不久,花家地店也刚刚安了新家。直到这个月12日,杭州乐堤港店正式开业。

虽然已经过去13年,但是这家老牌书店反而显得历久弥新。这一点在诞生仅半月有余的杭州店,显得尤其突出。

2800㎡的单向空间落户杭州,全国文青都来打卡,实体书店春天来了

整个杭州店面积超过2800平方米,是单向空间目前面积最大的一家门店。分为三层楼,全挑空设计。

主体书区分布在二层,涵盖人文社科、文学、生活方式、设计、艺术等各门类的书籍。

据说,书店秉持独立思考、现代观念、公共意识、国际视野之精神,打开每一本书去判断其内容。如此反复数月之久,方在开业前一周,敲定全部书籍。

书的分类,也基本上不采用传统的分类方法。比如,“文学的流动盛宴”把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集合在了一起,“自由民主”收录的是社科类的书籍,还有“两性”、“女权主义”、“城市和乡村”等,对应的是社会当下大家所关注的议题。

还有一些区域,则很明显带有单向的推荐风格,如“鼓起勇气读完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中国历史与思想入门”等。

2800㎡的单向空间落户杭州,全国文青都来打卡,实体书店春天来了

从书店一层到三层,不仅有致力于发掘当代优秀创作者的workshop,还有佳作书局的“艺书志——百部佳作”艺术书展,以及青年艺术家拉黑亲手书写的主题展览《走失》。

2800㎡的单向空间落户杭州,全国文青都来打卡,实体书店春天来了

正如书店的主题“We celebrate creativity.(寻找新的创造力。)”杭州店负责人邹栋林表示,新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不仅体现在书店的创造力,还有书店相关的文化。

“比如我们在做书墙的时候,当大部分的书店都以书墙的装饰性为目的的时候,我们想让这面12米高的书墙变得具有一点象征或是指导的意义。”

2800㎡的单向空间落户杭州,全国文青都来打卡,实体书店春天来了

书墙的创意,来自创始人许知远的一个提议:

“我们做个Knowledge Map(单向人文地图)吧。放上单向最喜欢的书,用新颖有趣的方式组合起来,向读者推荐最经典的书单。”

经过反复讨论,“Knowledge Map”最终被定义为一个具有现代意识、国际视野的文明人所需要阅读的最经典的书籍。

它涵盖古典哲学、启蒙运动、当代社会问题、文学艺术及生活审美等九大主题坐标,而其下又各自分支出更多小主题坐标,书籍把各个坐标相互连接,形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知识地图。

单向空间杭州店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远不止于此。

目前,店内共有7个原创品牌入驻,覆盖家居、花艺、摄影、文具等各大行业,他们怀揣着各自的理想,但都有着同样强大的创造力。

2800㎡的单向空间落户杭州,全国文青都来打卡,实体书店春天来了


从内容到环境

单向空间这一次有备而来


对单向空间来说,13年后迈出这第一步,虽不算早,但也不晚。

据邹栋林回忆,早在11、12年的时候,全国的实体书店经历过一轮衰退潮,再往后才慢慢开始回春,很多书店品牌都在这一时期不断加速拓店,开书店成了一种潮流。

单向空间在此期间也做过一些新的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

“那个时候我们自己可能也没准备好,所以后来我们把自己的一些品牌陆陆续续做了丰富。比如说像《十三邀》,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做的,还有我们的文创品牌OWSPACE。”

邹栋林说,其实丰富的过程,就是储备内容。从大大小小的沙龙,到现在的文学节、文学奖,还有文学之夜,这些不是商品,而是多重内容的组合。

2800㎡的单向空间落户杭州,全国文青都来打卡,实体书店春天来了

身为一家标志性的独立书店,单向空间对于自身要求严苛,对外部环境的选择同样有诸多考量。

邹栋林说,书店优先考虑的是一线城市。“一方面这些城市有广大的用户群,另一方面在商业地产的运作上会更成熟一些。”

同时,一座城市对于文化的认同感,也是书店发展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综合考量下来,杭州成了单向空间走出北京的不二选择。

“杭州整体的文化氛围特别好,并且它见证了中国互联网转型的一个时代。”邹栋林说,单向空间作为一个提倡文化融合的品牌,来到杭州其实也是参与到这种见证中来。

而从书店的地理位置来看,不仅位于文化历史积淀的运河边,而且正好处于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大兜路历史街区的中间地带,足以可见单向空间的用心。

2800㎡的单向空间落户杭州,全国文青都来打卡,实体书店春天来了

就像西西弗、言几又、钟书阁等近几年入驻杭州的“网红书店”,单向空间的选址同样瞄准了人流聚集地——商场

邹栋林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客流。

“你看很多小书店,如果他有固定的客户,即使不开在商圈里,也可以活得很好。比如北京的万圣书园,他的固定读者都是北大清华的学生和教授。

但是如果你作为一个新的书店品牌,或者说一家在运营上要有所突破的书店品牌,那你对于客流是有要求的。

邹栋林还提到,现在大家来逛商场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购物,他们希望获得更多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全方位的感受。

就像单向空间杭州店,它的商品部分可能只占2/3,还有1/3的空间是拿来做一些展览,“快闪”店铺,以及沙龙空间。

比如书店里几家特别的“店中店”,其中就有77年历史的

佳作书局和近年来新兴的二手书交易平台“多抓鱼”,两家店都位于杭州店三层,彼此相邻,相映成趣。

每个品牌它都有各自的粉丝和受众,大家聚在同一个场所,互相进行交流碰撞,会比自己独立出来收获更多。

2800㎡的单向空间落户杭州,全国文青都来打卡,实体书店春天来了

另外,杭州店还特别设了一个绘本馆,这是之前北京店所没有的。绘本馆精选上千册国内外优质童书,大部分都是海外原版。宝爸宝妈逛商场时无疑也多了一个绝佳选择。

2800㎡的单向空间落户杭州,全国文青都来打卡,实体书店春天来了

邹栋林说,尤其是现在的读者对书店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去开一家普通的书店,或者只是简单带一个咖啡馆,带一个文创商店,是满足不了大家对于好的阅读品质的要求。

这就要求每个品牌它都应该有自己的特性。所以在单向空间,我们把自己最擅长的内容呈现出来,才能让读者有归属感。


多元化阅读的时代

这里不仅仅只是书店


今年元旦,打卡单向空间,似乎成了杭城文艺青年的风向标。

甚至不少人还记得四年前偶遇单向空间的场景,正如主题“为你而消逝的书店”,在最后一天,大家可以把店里所有东西带走。

“就是以一种带走一家书店,把它再次清空的方式,去纪念这家消失的书店。”

这样的形式多少有些悲凉的意味,邹栋林说,在那个实体书店尚未熬过倒闭潮的时期,单向空间做出这样的尝试,第一是想把书店做得更有意思一些,第二是要倡导多元化,书店也能参加国际设计周,这可能是当时很多书店没有想到过的。

事实上,十多年来,单向空间一直走在行业前列。

不仅仅卖书、卖文创产品,还提供以阅读、思考、人文智力为轴心的精神内核,持续不断地举办免费的文化学术沙龙。

在许知远眼中:“单向空间不仅是一家书店,它更是一个场域和氛围,在这个氛围中,你可以逃离日常生活的平庸、恶俗和逼仄,可以寻找到精神和审美的同道。

2800㎡的单向空间落户杭州,全国文青都来打卡,实体书店春天来了

据不完全统计,单向空间已经举办了2500多场沙龙,邀请作者、学者、艺术家、媒体人等3000多位文化领域的意见领袖,围绕时下最新鲜的议题,展开思想交锋。

从杭州店试营业开始,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已经带来了几十场高质量的文艺沙龙,包括新书分享,演出,工作坊等。

这种沙龙和讲座有一点区别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以一种平等开放分享的姿态,来跟读者交流的。

邹栋林说,很多作家愿意来到这个地方,是因为他们认同这里聚集的一种氛围和理念。

而在新年的活动中,最耀眼的无疑是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的颁奖典礼。

自2015年起,单向空间发起全国首个书店行业的文学奖评选。这个完全来自民间的奖项,正在成为每年文化与精神生活一次指标性的总结。

我们的初衷就是想以书店的名义,给这些对出版有贡献的作家、出版人颁一个奖,他们才是在实体书店背后最大的贡献者。

2800㎡的单向空间落户杭州,全国文青都来打卡,实体书店春天来了

诚然,实体书店作为销售终端,和作为上游产业链的出版社有莫大的联系。

有人说,过去的2018年,国内出版业的寒冬似乎比别的行业来得更早。

不过在邹栋林看来,单向空间受到的影响并不剧烈。

对传统书店来说,会很依赖这种供应链。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书店,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平台。比如说书店的内容,一部分跟书相关,另一部分也在创造自己的内容生产平台。

比如在单向空间,文化沙龙属于内容的一环,还有视频音频,文创品牌,出版物等。

邹栋林说,在这个阅读越来越多元的时代,读者可以通过纸质阅读,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阅读,关键就是作为一家书店,能不能提供更多的内容。

就像杭州店在开辟图书榜单区域时,除却常规的“畅销榜”,员工推荐的“最爱榜”,还首次设立了“滞销榜”。

2800㎡的单向空间落户杭州,全国文青都来打卡,实体书店春天来了

‘滞销榜’不是说卖不掉的书,这里也是一些好书,只不过都是一些不被大众读者所熟知的。比如说题材冷门的,作者小众的,还有一些大部头的书。这些书也需要被推荐给读者。

据说,该榜单果然备受关注,有趣的是,书与书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因为“一旦被人买走一本就会掉出榜首”。

2800㎡的单向空间落户杭州,全国文青都来打卡,实体书店春天来了

犹记得四年前有人提问:“纸质阅读存活已经越来越艰难,以后书店还会存在吗?”

当时许知远的回答很肯定:“书店不可能消亡,在未来,它一定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无论是书还是人,单向空间都在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可能性。正如它的一句标语:这里不只是书店,更是一处理想主义者营造的乌托邦。


本文作者 | 咖爷 @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本文由文化咖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投稿或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