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能者多劳」的人,结果都怎么样呢?走的很安详!

「能者多劳」,顾名思义为「能干的人应该承担更多的事情」。但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

一句“能者多劳”却成了安排超额工作,督促加班熬夜的借口。

“能者多劳”这四个字看,越看越觉得别扭。谁最喜欢说这句话?领导!

这话既像是表扬,又像是敷衍,透过这四个字,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点灯熬油、眼圈发黑的背影。

那些「能者多劳」的人,结果都怎么样呢?走的很安详!

能者多劳,“不能者”咋办?

这句话怎么越看越像是那句“谁弱谁有理”呢?

不记得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领导大多数喜欢用人,不喜欢培养人!”这样的心态是导致“能者多劳”的一个主因。

用得顺手了,就一直用,有任务给“能者”派,有活动让“能者”上。诚然这样用人简单省事,可无形间也剥夺了其他人想进步的机会,想展现的舞台。

谁不可能全是“能者”,就算在一方面是“能者”,在另一方面也不见得是“能者”,为什么不给“弱者”些机会,给“隐者”些舞台?

其实,从长远来看,领导要是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也应该下大力气培养人才,因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怎么留,“能者”还是可能走的,如果平时不注重培养,“隐者”不出山,“弱者”不上道,就会陷入无人可用的局面。


能者多劳,难道要全部包办?

“听说你文笔不错,新训总结你写下吧!”;“听说你文笔不错,最近咱们这有几个新闻,你写下吧,争取上报纸!”;“听说你文笔不错,马上咱们有个晚会,你写下小品剧本吧!”……能想象到这是三个领导对同一个人说的话吗?

术业有专攻。新闻专业出身的小 Q 听到领导这安排,只能一边苦笑,一边点头。因为刚下部队时,小 Q 写过几篇新闻,发表了出来,总结、新闻、主持词、小品、宣誓誓词等等,反正和文字沾点边的,都来找小 Q 。不分术业或者粗分术业得使用人才,一定程度上将会导致人才没法“专攻”。

老祖宗也有句话叫:“慢工出细活。”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工作不分类,不分人,只打包,很难保证工作质量,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领导,能者多劳,后半句“多劳多得”!

你多干点儿因为你厉害啊!别人我根本不放心啊!这事儿别人干不了,只有你才行!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

每一个炮弹来的,都是包着糖衣的!你要是什么屁都敢接,就真把自己活成了大裤衩子!

机关有句老话:“多干多错,少干少错!”这话是多少机关人的心得,又噙满多少人的辛酸泪水。当时我看到这句话时,想当然地推出这么个荒唐的逻辑:能干者多干,多干者多错。

付出与收获成正比与奉献精神并不冲突。埋头苦干到头来挨一顿骂,谄媚逢迎到最后站住了脚,肯定会让干活的寒了心,不干活的有了底。

能者多劳没有错,但就怕用人走极端,不顾别人感受,千斤重担一人挑,是走不快,也走不稳的。

那些「能者多劳」的人,结果都怎么样呢?走的很安详!

多劳的人不会说,往往干活想到你,晋级忽略你:

干得多就意味着错的多,反而不讨好。职场没有加减法,不是说你有功劳了,犯错了就能功过相抵,你的功劳领导是记住不的,但你的错误他是不会忘记的。

从领导角度而言,已经付你工资了,你就得给他干活,你的多劳本来就算在给你的工资范围之内。只要这活有人能给他干,能干得好,至于其他人是不是闲着,对你是不是公平,这不是他要考虑的事情。

多劳的人不会说就是白干!没有领导是不喜欢占便宜的,你都不哭,他怎么可能会主动给你提让你多得呢?有些时候,你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如果自己不能主动表达出来要得到奖励的意愿,领导怎么会知道呢,就算知道也会假装不知道。所以你要多汇报多请示,在合适时间提出来。职场中,有时候机会是靠自己去主动争取的。

会干的不如会说的!能者多劳能让我们在职场立身,但并不足得到晋升。

很多多劳的人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能力提升上,放在了多干活上。在他们认为干活才是最实在的,只要能给出结果,领导怎么想不重要。反而那些能力不足的人把精力都放在如何服务好领导上面,怎么让领导高兴上面。领导更喜欢哪种人不言而喻了。

那些「能者多劳」的人,结果都怎么样呢?走的很安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