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饮食养生——一直在您身边,与您一起健康管理!

小雪节气饮食养生——一直在您身边,与您一起健康管理!

  • 小雪节气介绍

今年的小雪节气是11.22--12.6,"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此时节万物失去生机,天气阴冷,黄河以北开始降雪。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而小雪则成了寒冷开始的标志。

养生则顺应自然,减少精气神的消耗,保存阳气,早睡晚起、少欲保暖、适当进补

冬季养生要“养藏”,从小雪开始,就要早睡晚起了,太阳出来再起床。此时肾气强,脾胃消化能力更好,也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开始补冬了。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冬天的三个月里,以精气闭藏为主。天地间一片寒冷,水结冰,地冻裂。这时候我们应该尽量不要扰动自己阳气,早睡晚起,等待太阳出来之后再外出。让神志收敛,处于伏匿状态,不去过度折腾。远离寒凉,常保持身体温暖,不要让身体出过多的汗,而伤了身体的精气。这才是冬季的养藏之道。

  • 饮食调养

小雪节气饮食养生——一直在您身边,与您一起健康管理!

适宜:

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乌鸡、核桃、桑葚干、甲鱼、芹菜、莴笋、生菜、鲫鱼等

此节气过后,各地纷纷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冬季,降温也比较明显。进补可以多食黑色食物,以养精保肾,如黑米、黑豆、核桃、黑芝麻、黑枣、黑木耳等。

这个节气里,室内暖气都开始供暖,外面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易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皮肤干燥,脸上的疙瘩也比平日里多的现象。在寒冷的日子里,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但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可适当吃些苦味食物,如柚子、芹菜、莴笋、生菜等,苦味食物有解热去火、清热润燥、消除疲劳的作用;

自制蜂蜜柚子茶,百分百原料,零添加,爱她就送她健康!

冬季咽喉上火难受,快来一杯蜂蜜百合柚子茶!

建议大家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

冬季饮食应益于精气的充养和积聚,养藏而固肾气,增强体质。小雪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

少吃:

寒凉、油腻、荤腥、粘硬难消化、香燥炙炒、螃蟹、鸭血、墨鱼、文蛤、葱等

冬月咸味入肾水,恐水克火,故少吃螃蟹、动物血、墨鱼、蛤蜊、文蛤等味咸的东西。

养肾则还需少食寒凉,多食恐伤肾气。

此时对进食、喝汤不可放任无度,凡是吃完饭后,感觉胸中有些不舒服的,就是进食过多导致的损伤,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积食。

以清淡食物为好。食物宜熟软,热不灼唇,冷不冰齿。

小雪节气饮食养生——一直在您身边,与您一起健康管理!

<strong>

橘子

味甘酸、性温;入肺、胃经; 具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的功效;治胸隔结气、呕逆少食、胃阴不足、口中干渴、肺热咳嗽及饮酒过度;其皮、核、络、叶都是"地道药材";药食同源,男女老少皆宜,尤其适合冬季。

  • 食疗药膳

小雪节气饮食养生——一直在您身边,与您一起健康管理!

薯蓣(山药)粥

原料:山药20克,杏仁10克,桂花15克,龙眼肉10克,大枣3-5个,花生、玉米、粳米适量(2-3人份)

制作方法:

1.将山药削皮、切片备用;将龙眼肉带壳冲洗、掰开壳备用;大枣冲洗、掰开备用;杏仁、桂花备用;花生、玉米、粳米备用。

2.将所有材料放入汤煲内,加适量水,大火煲开后转小火,煲约1小时左右即可。

功效: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杏仁(南杏仁),也叫甜杏仁,微甜,温;入肺、大肠经;润肺止咳。

桂花辛,温;归肺经;散寒破结,化痰止咳。

龙眼肉,又名桂圆,性甘、温;归心、脾经;《本经》记载:“桂圆,主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大枣,性温、味甘,归脾、胃、心经;益气补血、健脾和胃、袪风功效。

花生,甘、平,入脾、肺;健脾和胃、利肾去水、理气通乳、治诸血症,增强免疫功能。

玉米,甘,平,无毒;入胃、大肠经;调中开胃、益肺宁心、健脾渗湿。

滋补肺脾肾,益气补血。适合北方,尤其适合气虚体质、阳虚体质。

温馨提示:脾胃寒湿者慎服,糖尿病人勿多食。

想要具体了解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请参阅既往文章

中医体质调养——阳虚质

中医体质调养——气虚质

小雪节气饮食养生——一直在您身边,与您一起健康管理!

<strong>

肾之果冬藏汤

原料:

生栗子10个、猪排骨200g、芡实15g、淮山药20g、枸杞10g、生玉米粒、生姜适量、盐等调味品(2-3人份)

制作方法:

1.将猪排骨洗净、切成麻将大小的方块,烧一锅热水,放入汆水捞出;

2.将生栗子剥去外壳,不要去掉内皮,切成两半,将栗子下锅加水煮开后,再煮20到40分钟起锅,此时栗子内皮已被煮到和栗子仁分离,将其用筷子捞出来扔掉。

3.芡实冷水泡好、淮山药剥皮、生玉米粒备用;

4.将排骨、栗子、芡实、淮山药、生玉米粒放入煲汤锅中,加入适量冷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小火慢煲半小时后;

5.最后撒入枸杞,加盐调味;

功效:

栗子“肾之果”;《别录》: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千金·食治》: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

淮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芡实,甘、涩,平;归脾、肾经;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

枸杞,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玉米,甘,平,无毒;入胃、大肠经;调中开胃、益肺宁心、健脾渗湿。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

暖肾固肾,健脾祛湿,温中益肺,适合南方,尤其适合阴虚体质。

栗子煲到最后都碎了,汤色浓浓的,喝起来有淡淡的甜。腰脚无力、补肾气可以常喝。

温馨提示:以上食材皆属于药食同源。

冬季补肾阳,吃当归生姜羊肉汤(特别怕冷的盆友现在就可以开始食用啦)

想要具体了解当归生姜羊肉汤,请留意后续文章

冬季温阳散寒第一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

  • 推荐茶饮

小雪节气起,气温下降明显,寒冬正式到来,养好气血,为身体打好基础,才不会受疾病缠身!

小雪节气饮食养生——一直在您身边,与您一起健康管理!

<strong>

大枣生姜茶

原料:

生姜5片,枸杞8枚,黄芪5克,麦冬3克,冰糖适量

做法:

将龙眼肉带壳冲洗、掰开壳;将以上几味中药一起放入杯中,沸水冲入,闷泡片刻,再入冰糖,搅匀即可饮用。

功效:

大枣,性平,味甘,无毒;健脾和胃,补养气血,安神。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

枸杞,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黄芪,味甘,气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要想脾胃不生湿,四季姜茶别离身

早晨,随太阳升起人起床,一身的阳气也开始升发,这个时候的阳气不像中午那样有底气,很多人升不起来,所以一上午都无力。

喝杯姜茶,中医认为“姜能通神明、去秽恶”,辛辣的性味能一下子把阳气升起来,身体立马就清醒。

温馨提示:糖尿病病人需去掉冰糖,改用甜叶菊。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寄希望于寻找一方一药,或者用某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去帮助自己获得健康。

但往往最深奥的道理就隐藏在这最平常的日常生活里,这或许便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吧。

长寿和养生,不是吃药、药膳、针灸这些治病的方法,而是将顺应自然去活着的道理融入到最平常的生活中去。

小雪啦,气温下降明显,适时增添衣物喽!

小雪节气饮食养生——一直在您身边,与您一起健康管理!

冬安~

欢迎看到本文的朋友转载,让更多人受益!祝朋友们小雪健康喜乐!

中医健康管理就在身边,关心您,我们最专业!王敏医师不仅是您和家人的私人健康管理医师,也是您一生的朋友!

<strong>

  • 互动

冬季来临,关于养生、关于治病

想必你们都有新的困惑、新的烦恼

可以在留言区写下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

也欢迎转发分享

-作者-

王敏,中医主治医师,执业中药师,陕西省保健协会膏方分会委员,西安市针灸学会临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学分会会员。擅长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情志疾病的治疗;每年秋冬季,开展中药膏方调理慢性病、亚健康。本文首发体质调养平台(ID:gh_69c1ed0401c5),中医科普知识宣传、中医医师推广公众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小雪节气饮食养生——一直在您身边,与您一起健康管理!

王敏

陕西省保健协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膏方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学分会会员,西安市针灸学会临床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营养学会委员。

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曾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在西安市中医医院分院、西安碑林健和堂中医医院、北京同仁堂工作多年;师承陕西省名老中医张瑞霞主任医师、周志杰主任医师。

擅长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

1.脾胃病:消化不良、胃胀、胃痛、便秘、腹泻、急慢性胃炎等。

2.中医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白带异常等。

3.中医儿科疾病: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便秘、咳嗽、反复感冒等。

4.神志疾病:失眠、梅核气、脏躁、头痛、焦虑症等。

5.体质调养及亚健康调理:慢性疲劳综合征、肥胖,尤其对痰湿体质、气虚体质、过敏性体质,颇有心得。

6.擅于运用中药膏方,调理慢性病、亚健康,疗效确切。

7.开展中医特色治疗项目-耳穴贴敷,尤对失眠、痛症、月经不调(痛经),收效显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