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琢:传统的核心是发展

崔如琢:传统的核心是发展

绘画最讲究“天趣”“妙趣”“神趣”,这一点,我觉得在秦汉人身上体现得最充分;秦汉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敢于自作主张,独造自创,故能凌越千古。因此,不必过于泥古,所谓“法法非我法,无法法亦法”。说到底,秦汉人,人也;我崔如琢,人也;假如我有独到处,我想即使秦汉人看到,也会钦佩的。总之,要做到“师古而不泥古,有法而不囿法”。

中国文化讲究传承,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要了解过去,弄清历史,理清脉络。而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就是“收藏和鉴赏”。“收藏和鉴赏”是中国画家的基本功。如果一个画家珍藏有历代名画,“坐拥画城”,与古人交友,尽取其精华部分为己所用,真积力久,必可大成。其实,所谓“鉴赏和收藏”是一回事,历史上有不少画家,他们既精鉴赏、收藏,复擅绘画,如近代的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等。

崔如琢:传统的核心是发展

崔如琢 坐看秋色

传统的核心是什么?传统的核心是发展!不发展就没有生命力。而这个发展的模式就是传承,传下去承下来。中国文化就是讲传承的。没有传就没有承,没有你就没有我。

传统就像人的遗传基因,营养可以加强,基因是不能改变的。比如,中国的繁体字是从象形字开始的,文字本身就是一幅画。偏旁部首都是有规律的,非常独特,多音多意多美感,那是中国文化的根。我们的文化是靠文字传承的,假如有一天,连我们的后代都不认识繁体字了,根就断了。

崔如琢:传统的核心是发展

崔如琢 春从醉里回

中国的传统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是博大精深、神秘莫测的。我之所以在各地举办画展,旨在通过作品,证明不用西方的那一套,中国画也完全可以走出令西方人瞠目的创新之路。

作为当代画家,必须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问题作深入的思考。事实上,这种“转化”一方面是对世界文化思潮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优异成分,也在此“转化”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并永葆其文化上的认同及连续性,而这正是中国画“走向世界”的最可靠的保证。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