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2019格局生變?

近日,補貼退坡的各種版本網上傳的沸沸揚揚,新能源市場成為業界最為關注的領域。2018年,新能源車增速領跑乘用車大盤,但細分市場暗流湧動,多個信號預示著2019年新能源車市格局或將變天。

新能源車2019格局生變?

新能源車成領漲乘用車大盤的唯一動能。乘聯會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乘用車累計銷量為2107.7萬輛,同比增幅為-2.5%。其中,傳統燃油車售出2021.1 萬輛,同比增幅為-4.5%;新能源乘用車售出86.6萬輛,同比增幅高達88.6%。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有望達到100萬輛,這是政策務實和企業努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小車降溫,大車受寵,政策成產品結構調整的重要推手。2018年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可謂多管齊下,從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車輛能耗三方面對純電動車提出明確要求。技術水平達不到補貼要求的A00級純電動車銷量大減,導致A00級車增速下降,而滿足補貼要求的SUV和A級轎車銷量上漲明顯,成為熱銷車型。

新能源車2019格局生變?

統計顯示,2018年1~11月,A00級純電動車銷量為29.5萬輛,同比增幅為21.6%,遠低於新能源行業平均水平;A級純電動車銷量為22.6萬輛,同比增幅高達171.9%。業內人士指出,2019年,在山東、河南、河北等省份,雖然低速電動車升級換代對於A00級純電動車依然有較大的市場需求。但是,在補貼門檻提高後,技術水平更高的A級新能源車,新能源SUV正成為車企的主攻方向。

新能源車2019格局生變?

新能源補貼退坡,“雙積分”正式考核,傳統車企將面臨巨大壓力,洋品牌新能源車迎來銷量“井噴”。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在“2018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表示:“雖然洋品牌、合資公司對於補貼政策不積極,但更加嚴厲的‘雙積分’政策實施後,大家都動起來了。”

事實的確如此。統計顯示,2018年1~11月,以寶馬、大眾、別克、日產為代表的洋品牌新能源車銷量為3.5萬輛,同比增幅高達1794.8%。顯然,“雙積分”政策壓力下,2019年洋品牌將繼續加大新能源產品投放,本土新能源插混產品或將面臨巨大沖擊。

新能源車2019格局生變?

本土新能源車上攻,洋品牌下探,2019年新能源市場或將迎來深度洗牌。2017年以前,本土新能源車主要以10萬元以下的低端車為主。2018年,補貼門檻提高推動新能源技術水平上升,表現為本土中端(11萬~15萬元,16萬~20萬元)新能源車銷量大幅上漲。同時,2018年部分合資新能源車下探到16萬~20萬元區間,預計2019年中外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爭奪將異常激烈。

統計顯示,2018年1~11月,11萬~15萬元本土新能源車銷量為15.8 萬輛,同比增幅為126.2%;16萬~20萬元本土新能源車銷量為15.7萬輛,同比增幅為153.3%。同時,16萬~20萬元洋品牌新能源車銷量為0.72萬輛,2017年同期該價位區間洋品牌新能源車銷量為0。2018年,洋品牌中端新能源車雖然銷量不大,但在該細分市場率先實現了零的突破,意義非常重大。

新能源車2019格局生變?

補貼款遲遲不到位,讓本土新能源車企揹負著巨大壓力。專家指出:“本土新能源車尚未完全擺脫補貼依賴。然而,‘騙補風波’讓中央對補貼審核加嚴,加之部分地方補貼發放不及時,導致本土車企應收賬款快速增長,不僅成為企業資金回籠的一塊心病,也嚴重遲滯了資金週轉效率。相比之下,洋品牌的新能源車設計之初就沒有考慮補貼政策。所以中國品牌和洋品牌的負擔不一樣,品牌強度不一樣,應對市場變化所做準備不一樣,最終導致市場競爭的結果也會不一樣。”

2018年,雖然本土新能源車在銷量上佔據絕對優勢,並且形成了向上突破的良好勢頭。但是,洋品牌新能源車不但牢牢佔據了高端市場,而且先頭部隊下探至中端市場,合資新能源車以品牌優勢向下打壓的意圖非常明顯。2019年,更多洋品牌將加入新能源戰局,深入細分市場與中國品牌短兵相接,本土車企形成的新能源優勢或將岌岌可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