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本该是正义之举,却成了贻害无穷

“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本该是正义之举,却成了贻害无穷

【代号名称】“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

【英文名称】Operation Davy Jones' Locker(也写作Operation Davey Jones' Locker)

【密级】机密

【发起者】英国和美国

【运作进程】1946年6月-1948年8月

【目的】在海上销毁被缴获的德国化学武器

“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本该是正义之举,却成了贻害无穷

【背景】

化学武器,是人类愚蠢至极的产物,用的时候不敢用,扔的时候扔不掉。如果以无害化处理,即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是难题。从历史上看,解决这些老大难武器的一贯做法是“一扔了之”,而公海就是最佳的“垃圾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化学武器第一次被大规模在战场使用,光气、氯气、芥子气、路易斯气等造成大量士兵死亡。一战结束后,德国大量未使用的毒气弹被英美为代表的协约国缴获,而协约国本身也有大批未使用的毒气弹。由于一战时各交战国都图省事,大量毒气弹在包装、储存等方面并没有严格的安全规范,大都露天堆放,只用简单的篷布掩盖。战争结束后,许多毒气弹已露出破裂痕迹,随时有泄漏的危险。

然而,如果要将这些毒气弹进行正常的无害化处理,需要费时数年。在公众的压力下,协约国为了尽快销毁毒气弹,最终决定把它们直接扔进海里了事。于是,大批毒气弹被装上船,分别运往大西洋、北海、波罗的海、地中海等处,然后被抛进茫茫大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制造的化学武器数量更多,且杀伤力更大。据统计,二战结束后,盟军仅从纳粹德国手中缴获的化学武器就达25万吨左右。如果算上日本制造的化学武器,数量可能更加惊人。

二战中纳粹战败后,盟国占领军再次发现了德国大量储备的化学武器。总共发现了296103吨化学武器,分别位于被占领德国的4个地区中。

他们迅速召集了倾倒问题大陆委员会,并就销毁和处置化学品库存达成协议。盟国决定,4个国家(美苏英法)中的每一个都将以最便捷的方式,在其被占领领土上销毁这些化学武器。

为省钱省事,美英等国又一次采取类似一战时期“把脏衣服塞进床底”的办法,把一船船化学武器直接丢进大海。

“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本该是正义之举,却成了贻害无穷

【行动经过】

1946年6月至1948年8月期间,美国按照协议,进行了所分配的德国化学武器储备的销毁义务,代号是“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

“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涉及3万至4万吨德国化学武器的的销毁任务,这些化学武器被装载到11艘船只上,然后开往预定海域被炸沉。其中:

9艘船只在波罗的海的斯卡格拉克海峡炸炸沉;

另外两艘船在北海炸沉;

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还有11艘船在5个独立的“垃圾场”中被炸沉。

“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本该是正义之举,却成了贻害无穷

【后续】

由于担心毒气弹流入居心叵测的人手上,美国“倒垃圾”行动大部分没留下详细记录,这为后世留下严重隐患。虽然部分专家认为,往海里倾倒化学武器后,发生毒气泄漏的可能性不像人们想的那么严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随着时间推移,那些沉没在海里的“定时炸弹”正显现出危害。

据美国《军队》杂志报道,挪威南部一处深700米的海域是当时最主要的“处理点”,超过30船化学武器被倾倒在那里。而在这之后的30多年里,美国一直采取类似做法处理自己手里多余或过时的化学武器。

日本共同社2010年援引的一份美军调查报告称,从1944年到1970年,美国偷偷向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海、墨西哥湾等海域70余个地点丢弃了缴获自德、日以及美国自己的化学武器,其中有至少26个投放点在美国周边海域。直到1972年,美国国会才下令禁止军队从事此类活动。3年后,美国签署了一项国际公约,同意不再向海洋中丢弃化武。

2004年夏天,美国新泽西州一艘捕捞蛤蜊的渔船捞上来一个炮弹壳,这是一战时沉入大海的。在这个爆炸物里有个柏油状的东西,负责拆卸炸弹的技术人员发现里面装的竟然是固状芥子气。自美军向海洋中倾倒化武以来,毒弹被捞上来还是头一回。更让人心惊肉跳的是,弹壳是和蛤蜊一起从浅海打捞起来的,距大西洋城只有32公里。

2012年1月18日下午大约2时,美国最后一批23枚装有芥子气的炮弹在1500摄氏度高温中炙烤两小时,毒性丧失,从炉中运出。美国定于本周完全销毁最大化学武器库所存毒剂“路易斯毒气”,销毁将近90%化学武器,从而销毁德瑟雷特化武库全部库存。而销毁剩余大约10%的化武,预计耗费大约10年——按美方的说法,剩余化武最晚2021年将全部销毁。

“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本该是正义之举,却成了贻害无穷

德瑟雷特化学武器库毒剂储量一度占美国化武总量44%,不仅存放美军化武,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缴获的纳粹德国神经毒剂,数个月前销毁。换句话说,严肃地说,“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到这时才算正式结束。

美国陆军德瑟雷特化学武器库位于犹他州沙漠。美联社报道,它最多时储存大约1.36万吨化学毒剂,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武器库。美国陆军化学物质局数据显示,军方已销毁位于阿拉斯加州安尼斯顿、阿肯色州派恩布拉夫、印第安纳州纽波特、马里兰州阿伯丁、俄勒冈州尤马蒂拉和太平洋一座环礁上的库存化武。

2012年,两名波兰女子在海滩捡到一枚“琥珀”。正当两人兴致勃勃地研究时,“琥珀”发生爆炸,两名女子被当场烧死。

“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的结束,标志着美国人所担负的销毁德国纳粹化学武器任务的阶段性答卷,虽然距离当时的协议实在太过遥远了。但这丝毫不意味着美国人对于化学武器的垂涎,至于美国人后来的化武之路,“历史脉动”后续将用众多的实锤行动进行详解。

而根据“历史脉动”目前的资料,苏联和法国的履约情况是一片空白。

“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本该是正义之举,却成了贻害无穷

化学武器的遗害,不知要遗留到何时

【关联性】

“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属于军事战术行动,自身没有行动序列。

它本来应该至少有4个协同的关联行动,但事实是,只有英国人发动了同样目的的“沙堡”行动(Operation Sandcastle),最终完成了英国所要承担的义务。不过,“沙堡”行动是将近10年之后才开始的——1955年至1956年间,纳粹德国的化学武器终于倾倒在海中。本行动具体内容,“历史脉动”将在后续腹部,敬请对此感兴趣的及时关注本头条号。而苏联与法国的关联行动则没有。

“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本该是正义之举,却成了贻害无穷

【影响】

对于纳粹化学武器的处置,已经不影响二战及未来历史的总体走向。但是,对于未来国际的道德基准还是具有一定的正面引导意义的,因为它至少表明,战胜国对于化学武器基本持何种态度的问题。

“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给出了一个符合预期的做法,这将对实际的某些国家形成一定的压力。

但是,由于美国不负责任的处理方式,还是为世界留下太大的隐患。

波兰官方资料显示,二战结束时,盟军向北海和波罗的海丢弃30吨化学武器。如今,这些武器在海水侵蚀下已开始泄漏有害物质,有的甚至浮出水面,严重威胁着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欧洲和俄罗斯研究人员在对波罗的海进行水样检测后,写了一份报告,明确表示在水下大约有1.1万吨有毒化学物质,其带来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实际上,科学家至今也不清楚,在海底的冷水环境中浸泡数十年,会给这些化学武器带来什么影响。有研究认为,芥子气在海水作用下,可能转化成一种外壳坚硬的凝胶。但谁也不能保证这种凝胶不会破裂。还有一些武器专家估计,二战时的化学武器在海底大约能封存150年,之后将有爆炸的危险。

如果真如专家所言,那么西方国家当初的一时省事,将给人类带来无穷灾难。

“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本该是正义之举,却成了贻害无穷

【评论】

从“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可以看出,至少美国在欧洲战场,也是在苏联在场的前提下,对于纳粹化学武器的否定态度还是比较坚决的,这在道德层面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但这与其在亚洲独吞731研究资料判若两人,是在令人分裂。

“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本该是正义之举,却成了贻害无穷

西方的文化文化中也有成语

【代号说明】

“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表面看不知所云,实际上,这是一个有来历的西方海底的成语:溺水的水手和沉船中的死亡状态,它被用作溺水或沉船的委婉说法,在这种情况下,水手和船只的遗体被扔到海底(被送到“戴维·琼斯的储物柜”中)。

“水手恶魔”——戴维·琼斯这个名字的起源还不清楚,并且已经告诉许多推测或民俗的解释,一本19世纪的字典将戴维·琼斯追溯到“约拿的幽灵”。关于这种航海迷信的其他解释也被提出,包括一个无能的水手或一个绑架水手的酒馆老板。最早的已知参考戴维·琼斯的负面内涵发生在乔治·罗伯茨上尉的4年航行中,作者丹尼尔·迪福(《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于1726年在伦敦出版。

弗朗西斯·格罗斯于1811年出版的“俗语词典”包含了定义:“戴维·琼斯,魔鬼,海洋精神:在北方国家称为“尼肯”,如挪威、丹麦和瑞典“和”戴维·琼斯的储物柜、大海“。

1898年的短语和寓言词典,将戴维与西印度人的愚蠢和琼斯联系起来,与圣经的约拿联系起来:

他去了戴维·琼斯的储物柜,即他已经死了。琼斯是先知约拿的堕落者,被抛入大海。在水手的短语中,储物柜意味着私人商店的任何容器;和傻瓜是西印度黑人中的幽灵或灵魂。因此,整个短语是,“他去了安全保管的地方,约拿傻瓜被送往。”

语言学家认为,戴维受到威尔士圣徒大卫的启发是最合理的,威尔士的水手经常引用其名字,而《圣经·约拿》则引用琼斯。

并非所有涉及戴维·琼斯的传统都是可怕的。在与穿越赤道线的水手相关的传统中,有一个“喧闹而粗暴”的开始,由那些曾经越过界线的人主持,被称为贝壳,或海王星之子。最年长的贝壳被称为海王星王,而“戴维·琼斯”将被重新制定为他的第一助手。

1960年2月24日,USS“特里同”号作为“喷沙巡航”行动(Operation Sandblast cruise)的一部分,以“戴维·琼斯”,黄色斗篷和柱塞作为权杖穿越赤道仪式,这就绝非斯负面隐喻。


“戴维·琼斯的储物柜”行动:本该是正义之举,却成了贻害无穷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请劳动您宝贵的小手指,或关注、或评论、互收藏、或转发,这将成为坚定“历史脉动”为您地提供各类行动计划不竭的强大动力。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