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評論丨保障扶貧要“輸血”“造血”並行

(央視財經《央視財經評論》)8 月1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正式發佈,對脫貧攻堅戰作出了新的部署。《意見》要求,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實現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20號,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對指導意見進行解讀。

當晚,《央視財經評論》邀請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以及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做客演播室,深入解讀。

央视财经评论丨保障扶贫要“输血”“造血”并行

三年脫貧攻堅戰 目標有哪些?

從脫貧攻堅任務看,未來三年,還有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越往後難度越大,平均每年需要減貧1000萬人以上,脫貧攻堅面臨的任務仍然十分艱鉅。

姚景源:打好脫貧攻堅戰是莊嚴承諾

央视财经评论丨保障扶贫要“输血”“造血”并行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姚景源:剩下的這3000萬人,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就是說這3000萬人脫貧問題是難啃的硬骨頭。但我們黨已經做了一個莊嚴承諾,就是我們要讓這3000萬人在2020年和全國人民一起同步進入全面小康,這是莊嚴承諾,是我國一個重大戰略決策。這3000萬貧困人口能夠擺脫貧困走向小康,對我們整個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結構的優化轉變也有重大意義。

王冠:要做好3000萬貧困人口的建檔立卡工作

央视财经评论丨保障扶贫要“输血”“造血”并行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剩下的3000萬貧困人口一方面是所處的地區更偏遠,本身的起點也相對低一些。在國新辦發佈會上,兩位相關部門負責人都談到了,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對每一個家庭包括每一個人進行相應扶貧對接的成本也會更高。眼下這兩年半的時間,這3000萬人要做到更為動態明確的建檔立卡工作,所謂的脫貧即出、反貧即入,這對於統計工作和其他舉措都要做精準的數據調整。

保障性扶貧 保障誰?

根據建檔立卡的數據分析,這3000萬左右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因殘致貧比例分別超過40%、14%,65歲以上的老年人的比例超過16%。這個貧困群體,很多不具備自我發展的能力和條件,開發式扶貧難以發揮作用,必須調整攻堅的打法,從以開發式扶貧為主向堅持開發式和保障性扶貧相統籌轉變。

姚景源:精準扶貧首先要精準“識”貧

央视财经评论丨保障扶贫要“输血”“造血”并行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姚景源:我們講精準扶貧,第一要精準“識”貧。這3000萬貧困人口更多分佈在西部,包括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偏僻山區。那麼在精準識別的過程當中要精準把握他們貧困的原因,就是說他為什麼貧困?然後再精準扶貧,就是對症下藥來解決問題。我們要在精準上面下功夫,我是上山下鄉知青,在吉林省的一個山村,前些年回去過一次,經過多年的變化,確實成就很大,現在多數家裡有電視機了,但當地農村的醫療條件還是比較落後,現在的有些農民還是小病硬扛,結果最後扛成大病,等到了大病的時候就出現兩個問題,一個是治癒率比較低,第二個花費太高,而且要看一個大病往往得到縣裡甚至到省裡,這樣就導致家裡有一個人得了大病,整個家庭就會陷入貧困。從這個角度來說最後的攻堅戰對這3000萬難啃的硬骨頭,在解決因病致貧的問題上要下大功夫,我們首先應當完善縣、鄉、村這三級的醫療保障體系,讓農民小病不出村,力爭不出鄉。

王冠:產業扶貧和保障兜底要雙軌並進

央视财经评论丨保障扶贫要“输血”“造血”并行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脫貧攻堅戰,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產業扶貧和保障兜底要雙軌並進。這次提出要以開發式扶貧,轉向開發式和保障性扶貧相統籌。我理解是這樣,一方面隨著我們自古以來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我釣魚的能力比我給一條大的魚要開心的多。但另一方面,剛才背景數據談到了,40%左右的因病致貧,包括因殘致貧達到了14%,還有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16%左右,這個背後實際上是最近十幾二十年來,一些貧困地區的青壯年人口在大量的流出。在這種情況下,就是有產業政策,誰來就業也是一個問題?這是我們一直強調對於部分和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要做好相應的保障兜底工作。

保障性扶貧 怎麼做好保障?

《意見》明確,保障性扶貧並不是對剩下的貧困人口採取低保一兜了之的方式,而是重點針對那些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為主體,以慈善幫扶、社工助力為輔助的綜合保障體系。通過這些綜合措施來實現對他們的兜底保障。

姚景源:精準扶貧要精準到村 到戶 到人

央视财经评论丨保障扶贫要“输血”“造血”并行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姚景源:三年扶貧攻堅戰一定要精準,就是要精準到村、精準到戶、精準到人。但是我在下去調研的時候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一些貧困地區這幾年經濟發展上去了,GDP和財政收入都上來了,縣城的建設大為改觀,但是一些貧困人口特別是極度貧困人口的狀況沒有太大的改變,獲得感不是很強,所以回過頭來還是要精準到村、到戶、到人,精準扶貧應該是一村一策、一戶一策、甚至是一人一策。

王冠:創新制度供給 增加有效供給

央视财经评论丨保障扶贫要“输血”“造血”并行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創新制度供給,增加有效供給。先說創新制度供給,也就是說除了中央和各級財政拿錢之外,如何引入更多的力量來培養當地的造血功能?8月1日四川省政府在官網印發了《省稅務局關於發揮稅收槓桿作用助力脫貧攻堅的意見》。通俗的講就是企業購買印有四川當地扶貧標誌的這些商品,將按規定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

姚景源:要動員全社會力量投入到扶貧攻堅戰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姚景源: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投入到扶貧攻堅戰裡面來,企業、社會團體,包括一些慈善機構等等,比如說萬企幫萬村扶貧行動。我在山東調研的時候,一家大型國企幫扶一個村,怎麼辦?它就派一些人包括專家到村子裡面指導農民去種菜、養豬、養雞,生產綠色食品。企業集團的食堂完全可以消化這些綠色農產品,農民生產的綠色農產品賣給企業,企業職工能夠吃到好的綠色農產品,解決了貧困扶貧的問題。我們講扶貧也要創新模式,扶貧絕對不是簡單的給錢給物,簡單的給錢給物是不行的,還要扶智、扶志。

王冠:三年攻堅是分號不是句號 守望相助體現中國溫度

央视财经评论丨保障扶贫要“输血”“造血”并行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三年攻堅是分號不是句號,這也是今天在國新辦發佈會上兩位負責人的原話,既是最後的攻堅戰,消除的是絕對貧困,接下來我們長期的扶貧工作還會進行,要更多解決的是相對貧困。另外守望相助體現中國溫度,2000多年前孟子提出來守望相助,到今天整個扶貧事業,用3年的時間來消除絕對貧困人口,從中國的歷史上從全球的視野中都是難得的善舉和勝舉,我想這會成為一張非常亮麗的中國名片。

姚景源:保障性扶貧要“輸血”“造血”並行

央视财经评论丨保障扶贫要“输血”“造血”并行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姚景源:在扶貧問題上,開發性扶貧和保障性扶貧應該是並行並舉,也就是說輸血和造血功能要並重。不單單給錢給物,更要給產業給就業,一個人就業了,全家就有可能脫貧。但另一方面,產業扶貧也有覆蓋不了的地方,比如說剛才講到的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是說保障性扶貧至關重要,產業扶貧解決不了的問題,產業扶貧覆蓋不了的,就得靠保障性扶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