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筆記」瘋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在音樂的世界裡,不只有音樂。美妙的樂曲,配以電影獨特的鏡頭語言,講述音樂人的心路歷程,註定帶給受眾強大的心靈震撼。在為數不多的音樂電影導演中,年輕的達米恩·查澤雷是值得我們記住的。《爆裂鼓手》、《愛樂之城》這兩部世界矚目的獲獎佳片正是他的代表作。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爆裂鼓手》來自於達米恩·查澤雷的親身經歷。在魔鬼訓練與勵志青年的故事情節之下,充斥著鼓手與教授之間的心理較量,這種戲劇張力直到影片最後一刻才被打破。我們以人物心理發展為線索對本部電影進行解讀。

夢想男孩VS暴戾教授

19歲的內曼是音樂學院一年級的學生,在學校裡一個普通的樂團裡擔任替補鼓手。他一直夢想成為像查理·帕克那樣的頂尖鼓手,為此他每天晚上都會獨自一人在教室裡拼命練習。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一天晚上,當他正在埋頭苦練時,門口突然出現了一個人——音樂學院裡聲名顯赫的弗萊徹教授。讓他沒想到的是,正是這次偶遇讓他被選入了弗萊徹指導的頂尖樂團。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這次入選讓性格內向的內曼信心大增,興奮之餘,他第一次向喜歡的女生髮出了約會邀請。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然而在正式的排練場,內曼第一次見識到了弗萊徹教授粗暴的訓練風格。弗萊徹訓練要求極為嚴格,脾氣怪異,他不能容忍任何一點失誤,而處罰學生的手段就是無底限的人格侮辱與打罵。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而且排練前弗萊徹教授對內曼家庭背景的關心成了辱罵內曼的內容來源。內曼一下子從自信的高峰落到了谷底,淚水在臉頰上流淌。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心理解讀】

其實,從打鼓技巧上來說,內曼並非特別優秀。在原來的樂隊中,他也只是後補樂手。但他為什麼會被弗萊徹教授選中呢?

首先,內曼性格靦腆,平時朋友不多,和父親相依為命。這樣的孩子自信心不足,遇到問題喜歡自我歸因,所以比較容易控制。

其次,內曼那天晚上一個人在教室苦練,說明他心中有夢想,願意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經受得住弗萊徹的魔鬼訓練。

控制與服從

為了向弗萊徹證明自己的能力,內曼比以往更加刻苦地投入到訓練中。雙手被鼓棒磨出了血泡,變成老繭,再磨破流血,充滿汗水的面龐在激烈的鼓聲中抽搐變形。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內曼此刻只有一個目標:苦練鼓技,贏得弗萊徹的認可,獲得樂團的核心鼓手地位。

【心理解讀】

對內曼及其他樂手來說,弗萊徹就是樂團甚至是整個音樂學院的權威,樂手們如果想要出人頭地、取得成就,首先就要獲得弗萊徹的認可。這種對權威的極度崇拜和絕對服從,使他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忍受著弗萊徹的暴躁與喜怒無常。

弗萊徹似乎也非常享受這種權威意志下的控制權,每一次對樂手的訓斥和挑釁都讓他獲得了無比的滿足。而他對演奏技巧無比挑剔的極高要求也迫使學生自覺地加強練習,學生的優異表現自然也帶給了弗萊徹更多的榮耀。所有人都認為,弗萊徹的魔鬼訓練是訓練樂手成才的最有效方式。在這種信念的掩蓋下,弗萊徹更加放肆無忌憚地用言語和行為打擊著樂手的自尊。

反抗與超越

由於在校際樂團比賽中的出色表現,內曼成功贏得了自己在樂團裡的核心鼓手地位,而弗萊徹對他的態度也逐漸變得好起來了。內曼有些洋洋自得,在跟家人晚餐時,他自豪地向大家介紹自己所取得的成績,不過好象家人似乎對體育更感興趣,這也讓內曼更加覺得,只有弗萊徹才是理解併成就自己的人。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可是突然事態有了變化,弗萊徹又選了一名新的備用鼓手加入了樂團,內曼突然感受到了自己的危機。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但是這次,內曼沒有像往常那樣簡單服從,他為了自己的權力提出了抗爭,而弗萊徹毫不在意。這件事刺激了內曼,他更加執著地沉迷於練習之中,甚至中斷了與女友的交往。

在一次重要的比賽中,內曼因車禍而差點沒趕上。當弗萊徹決定換鼓手時,內曼卻發瘋地衝著弗萊徹吼道:“我才是核心!”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滿臉是血的內曼衝上了舞臺,儘管他盡了全力,可是顫抖的雙手連鼓棒都拿不起來。當弗萊徹臨時終止了演奏,拋下一句“你完了”的時候,內曼的情緒完全失控。他直接將弗萊徹撲倒在地,他對弗萊徹的崇拜完全變成了憤怒。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心理解讀】

情感與成就感是人的兩大心理支柱。如果把健康的心理系統用一個圓形來展現的話,情感與成就感就是其中的兩個半圓。不同的性別、不同的個性,這兩個版塊所佔有的比例不同。男生的事業心比較重,所以成就感佔的比例會多一些;女性比較感性,所以情感佔主導。但是無論哪一種,情感支撐都不可或缺。

弗萊徹的訓導已經讓內曼放棄了所有的情感,所有的心理能量全部寄託在成就感上,而他的成就感唯一來源就是獲得弗萊徹認可。為了這個目標,他已經變得近乎瘋狂。所以當他這根心理支柱突然崩塌時,他的負面情緒徹底暴發。

這起事件引發學校的關注,加上弗以前調教的學生因不堪高壓訓練而患抑鬱症自殺一事,導致弗萊徹丟了大學的工作,而內曼也消沉了幾個月,直到他在酒吧再次遇到了弗萊徹。弗萊徹友好地向內曼打招呼,並坦言他所採用的方式是為了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潛力。內曼再次被打動了。弗萊徹告訴內曼,近期他會組織一個樂團參加 JVC的開場演出,表現出色的選手將會成為林肯中心的核心樂手,他希望內曼能來參加。內曼心存感激地接受了邀請。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當演出即將開始時,內曼突然發現本次演出的曲目根本不是弗萊徹之前所說的Whiplash,他手裡根本沒有這張曲譜。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指揮台上,弗萊徹輕蔑而得意地向內曼瞟了一眼,一種復仇的快感在他內心蕩漾。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演出失敗了,內曼一個人低著頭走下了臺。這次也許他真的完了,他的爵士鼓之夢徹底破碎了。內曼沮喪地走到後臺,迎接他的是父親的一個擁抱。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正是這個擁抱讓內曼突然有了新的領悟:我要用自己的實力向觀眾證明我的價值,而不是隻為得到弗萊徹的認可。於是他不顧眾人異樣的眼光,重返舞臺,自顧自打起鼓來。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而樂隊團友也在他的帶動下演奏起來。精彩絕倫的演技讓觀眾乃至弗萊徹也為之徵服,終於,他憑一己之力,完成了這首超高難度的樂曲,登上鼓技的巔峰。

最後內曼與弗萊徹的微笑對視的一刻,讓我們看到了內曼的絕地重生,也看到了這場師生對決之戰的最終結局。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感 悟

01

勵志故事與暗黑童話

有人說《爆烈鼓手》像是一部暗黑童話。傳統勵志故事裡,總有一個天賦異稟的學生和一個溫情智慧的導師,在導師的關懷、教導下,男主歷經重重磨難,終於走向成功。我們為這樣的圓滿結局而感動,因為童話總能彌補現實中的缺失。但《爆烈鼓手》恰恰給了這種傳統勵志故事一鞭子:現實的成功之路遠比童話要殘酷得多。痛苦與欺騙,屈辱與爭鬥無處不在。要想在各種危難中脫穎而出,強大的心理承受力是最重要的基石。

02

寓意深刻的片名

電影的英文片名很有講究,《Whiplash》意為“鞭打、鞭策”。既是片中樂團一直在練習的樂曲,也暗指弗萊徹極具爭議的教育方式。而在爵士鼓中也有一種名叫“Whiplash”的技法:將手臂和鼓棒像一條鞭子一樣甩出去,並用鼓棒一半左右的長度抽在軍鼓的鼓邊和鼓面上,聲音效果爆裂異常。中文片名譯作《爆裂鼓手》則是更為具象化了這種表達。

03

關於教育方式

最後小編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談談自己對影片中魔鬼訓練方式的看法。對於偏技巧性的訓練來說,熟能生巧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一定強度的逼迫和訓練確實有突破能力極限的效果。鋼琴家郎朗小時侯也有過一段艱苦的練琴歷程,這幾乎是每一位音樂大師的必經之路。但是我不能認同的是,將人格侮辱和打壓學生的自尊作為激發學生鬥志的主要方式。每個人的性格特質不同,心理承受度各不相同。健全的人格應該建立在成就感與情感的共同基礎之上。如果讓孩子們為了獲取優異成績而放棄所有的情感(包括親情、友情與愛情),就會像片中的另一個樂手Sean Casey那樣,當他達到自己人生的巔峰——成為林肯中心首席樂手後因長期抑鬱而自殺。

教育的前提,是培養人格健全的人才,而不只是把他們變成彈琴的瘋子。

如果失去應有的人際關係與情感支撐,即使獲得事業的成功也很難獲得人生的幸福感。

「电影笔记」疯狂的追求——《爆裂鼓手》

心靈柯南心理電影沙龍,每月數次線下沙龍體驗,邀請臺灣心理專家全程專業解析。同時線上影片推薦與心理學美文分享,請掃碼關注公眾微信號:xinlingkenan。

如需查看近期活動詳情,請關注本公眾微信號後,在活動日曆中查詢。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另一位天才琴童的電影故事《閃亮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