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说三国2.5」:亲小人,远贤臣,汉灵帝操作得淋漓尽致

「虾说三国2.5」:亲小人,远贤臣,汉灵帝操作得淋漓尽致

那边刘备事情走得不顺畅,这边朝廷上更是阴云密布。

回头说朝廷:

十常侍已经完全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就开始聚合嘀咕了:

如果有人不服从他们的,全部杀了!

赵忠、张让派人去向剿灭黄巾军的将士们索取财物,不给的就用皇帝的名义罢官免职。

皇甫嵩、朱俊不肯给贿赂,赵忠等人就把他们的官职全部罢免了。

灵帝接着又封赵忠为车骑将军,张让等十三人全部封为列侯。

于是朝政更加坏了,老百姓怨声再起。

因为民不聊生,长沙黄巾余党区星趁机作乱;

渔阳张举、张纯造反,张举自称为天子,张纯自称为大将军。

各地告急的奏章连绵不绝,却被十常侍全部隐藏起来,不让皇帝知道。

【虾说】为什么宦官把握朝政,天下就会大乱?

因为宦官是个特殊的群体?

首先,宦官从小被阉割后入宫,对外界的事情只是“听说”而已,没有地方执政经验,没有带兵打仗的阅历,把天下纷争当成宫斗,这是没见识;

其次,宦官最接近皇帝,甚至影响着皇帝的一举一动,一旦掌权,就会假借皇帝的权力号令天下,这是滥权;

三是宦官因为本性功能残缺,进宫又是从事低贱的工作,所以权力欲特别强,从生理上说,希望通过弄权获得别人的“敬畏”与“尊重”。

所以,一旦皇帝对宦官没有节制,就会出现朝政混乱,中央乱了,地方肯定就跟着乱,百姓就活不下去了。

有一天,皇帝在后花园和十常侍设宴喝酒,谏议大夫刘陶(谏议大夫,官职等同于郎中令,负责谏诤议论。刘陶,济北贞王刘勃之后,东汉名臣),直接到后花园皇帝面前大声痛哭。

灵帝问他怎么回事?

刘陶说:“天下现在危在旦夕,陛下怎么还在这里和阉宦们开怀畅饮!”(阉宦,以宦官的生理缺陷来称呼,表示蔑视。),

皇帝说:“现在国家不是很太平吗,哪里有什么危难?”

刘陶说:“现在到处都在造反,侵犯、掠夺各州各郡。这个祸害都是因为十常侍买卖官职、谋害人民造成的,而对您隐瞒真相。朝廷上有正义的、对国家有担当的人都被他们罢免了,国家的危亡近在眼前了啊!”

【虾说】古代是帝王专政,所以国家的好坏全在于皇帝一个人身上。

而可惜的是刘陶以及之前的张钧乃至马上出场的陈耽,都是耿直的人,敢说但没有策略,如果是采用大臣联合进谏,估计皇帝也会有所顾忌。

而他们采用的个人直谏的方式,无异于被十常侍各个击破!可惜了一片忠心!

十常侍马上做出举动,全部脱下官帽,跪在皇帝面前:

“大臣们容不下我们,我们就活不下去了!既然这样,我们请求陛下留住我们一条小命回到家乡种田,我们愿意将所有家产变卖用来充作军资!”

说完,就都跪在那里痛哭流涕。

【虾说】和十常侍相比,刘陶们的职场智慧的确不如!

十常侍毕竟常年陪伴在皇帝身边,很懂得老板的想法。

所以,并不直接对抗大臣,而是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给老板出难题。

十常侍一边封锁消息,一边粉饰太平,这时候用很巧妙的说法,博取皇帝的同情。

本身外臣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就没那么融洽,这样的策略,就是要直接勾起皇帝对外臣的厌恶!

皇帝一听,马上动怒了!而且是震怒级别的!

对刘陶说:“你家里也有在身边服侍的人吧,你怎么就容不得我身边的人呢?”

叫来侍卫,要将刘陶推出去杀了。

刘陶非常悲愤,大声的叫喊:

“我死不可惜啊!可惜的是我们刘汉四百多年的天下,到今天就要灭亡了!”

侍卫把刘陶连抓带拖扯出后花园,带到宫外法场。

正要行刑,被一个大臣看到了,赶紧命侍卫们住手:“你们先不要动手,我现在就去规劝陛下!”

大家一看,是司徒陈耽(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司徒主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

陈耽是很大的官了,就直接到宫里问皇帝:“刘谏议是犯了什么罪,要被杀掉?”

皇帝说:“他诽谤我身边的常侍,并对我冒犯亵渎。”

陈耽说:

“陛下啊,现在天下的百姓,都对十常侍恨之入骨,恨到想吃他们的肉!而陛下您呢,还把他们敬为父母!

他们没有为大汉立下一点点功劳,却被您封为侯爵;而且之前封谞等人还勾结黄巾军,要发动内乱;

陛下现在还没有深刻反省,这样下去,大汉的江山会崩塌、会毁掉了啊!”

皇帝说:“封谞的事情,现在都还没调查清楚。按你这样说,十常侍当中,就没有一两个对我忠心的人了?”

陈耽看皇帝还是执迷不悟,非常愤慨,用头撞台阶死谏。

皇帝一看,生气了,叫侍卫把陈耽拖出去,和刘陶一起关到监狱去。

结果到了夜里,十常侍马上派人到监狱,把陈耽、刘陶给谋杀了。

【虾说】“文官死谏,武官死战”这是古时候士大夫情节,而陈耽、刘陶们正是受此影响很深的人。

死谏,对于“明君”,可能还有点用处;对于“昏君”,那就是自找死路!

不管上文中为刘备请命的张钧还是现在的陈耽,都采用让人不可理解的行为:

比如陈耽,明知道刘陶是因为死磕十常侍要被杀头,既然是要救刘陶,还继续死磕?

按常理,应该是先设法救出刘陶再做打算才是合理的。

只能说,士大夫情怀很伟大,也很悲壮!

十常侍一边偷偷杀掉陈耽、刘陶,也担心如果真的造反的势头太猛,交代不了。

回头就假借皇帝的命令,下诏书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征讨区星。

想那区星哪里是孙坚的对手?

五十天不到,消息就传来了:区星被灭了,孙坚赢了!

于是,江夏这地方就太平了,皇帝下诏书封孙坚为乌程侯(江夏,湖北东部、河南南部。乌程,古县名,在今浙江湖州;乌程侯是县侯。)。

【虾说】看这一场政斗戏,会觉得特别郁闷,以现代人的思维,根本就无法理解古代这些“斗士”是怎么想的?

难道就不能有更好的策略吗?

其实打开历史说,就会知道。

汉朝从刘邦开始,到灵帝时期,已经400多年,已经很习惯“议事”,和现在的开会讨论一样,最后老板决策。

所以,士大夫的血性表现就是“忠”,以刚烈、悲壮的风骨表现对大汉的忠诚,让皇帝自己判断对错!

所以,政斗的残酷性并不在于如十常侍等人的乱政,而在于作为裁判的皇帝的评判标准。

这也许就是古代士大夫的悲哀!

十常侍封刘虞为幽州牧(刘虞,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汉室宗亲。),带兵征讨渔阳的张举、张纯。

代州太守刘恢就举荐刘备给刘虞,毕竟刘备还是很能打的。

刘虞这人本身就很仁厚,也爱才,得知刘备以前打张角兄弟的功绩,很高兴,马上让刘备作为都尉,带兵直接攻打张举的老巢。

刘备和张举、张纯打了几天仗,张举、张纯连吃了几个败仗,士气大减。

而张纯这个人不仅很凶暴而且还很独断,打了败仗,就拿士兵出气。

于是,将逼兵反,张纯手下的一个头目就趁机干掉了张纯,割下张纯的头、带着部队来刘备军中投降。

张举看到大势已去,就上吊自杀了。渔阳的叛乱就此平定。

【虾说】汉代尚武,所以名将迭出。

前面灭了黄巾军的皇甫嵩、朱俊、卢植,现在平定几处叛乱的孙坚、刘虞,都是一打一个准。

如果不是因为恒、灵二帝的昏聩,东汉再存活一、两百年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说,很多时代,最后的灭亡不是因为外力作用,都是内因,窝里斗最后的结局就是灭亡。

前面说刘虞这人很厚道,一平了张举、张纯,就上表为刘备请“大功”。

朝廷于是就赦免了刘备鞭打督邮的罪名,并先封他为下密丞(下密,现山东昌邑市围子镇古城村附近。丞,县的负责行政的官吏,比县令的官职底,相当于县令的助手。),后来又升他去高唐做县尉(高唐,山东省西北部)。

刘备的同学公孙瓒也上表陈述刘备之前的功劳,推荐他做别部司马(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实际的官职为平原县令。

刘备在平原这地方,用心经营之后,钱财、粮食、马匹、士兵都开始多了起来,开始恢复到战乱前的样子。刘虞因为平定叛乱有功,被封为太尉。

【虾说】刘虞给刘备请功,请的是“大功”。

“大功”的意思就是写在功劳簿的前列,是主要的立功者。

所以说,刘虞这个人是个好领导。

公孙瓒现在已经是一方诸侯,所以说话也有分量,敢于“表玄德前功”。

原本朝廷的意思是前功与前过对抵不再提了,只对刘备现在的功劳进行封赏,被公孙瓒一提,只好又升刘备一级。

刘备通过这一战,完成了三级跳:小县县丞---郡县县尉---县令(加别部司马)。

刘备创业的前期,到这里算是功成名就,也正式的获得朝廷的认可。

在刘备的戎马生涯中,平原县,是他很重要的起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