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饭桌上的一句话激励了无数学子,高中生最受益

清华大学饭桌上的一句话激励了无数学子,高中生最受益

清华大学饭桌上有这样的话:“只要方法正确,总会有突破瓶颈,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那为什么有些同学看起来付出了很多,却成绩平平?是不够聪明吗?是缺少天赋吗?

不,那都是借口。部分人之所以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思考和回顾的重要性。

他们要么一天到晚忙着做题,要么一天到晚忙着问题,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了大量的表面功夫,自己确实很累,但没有丝毫效果。

因为他们永远在接受别人的思想,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的人只是“纸老虎”,题目一旦发生变化,就现出了原形。

随着年级的升高,题目的增多,他们会不堪重负,越学越吃力,最终往往会归结于自己太笨了而放弃。

到底原因出在哪里呢?怎么办呢?

第一、很多同学相信“题海战术”,觉得题做的越多越好。

不错,我们承认“题海战术”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管用。

有人基础知识都还没记住,基础题还没吃透,就忙着去刷题,追求弄懂一些很难的题以炫耀自己的水平与智商,殊不知,一个不牢的基础,会让你在关键时刻功亏一篑,全盘皆输。

即使有些同学,在最后的模考中,凭借题海战术占有了一席之地,也多半会在高考的时候被打回原形。

不要指望高考所有的题型你都刷过,总还会有你没遇到过的问题。基础知识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做题练的是能力而不是记忆。机械地背题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不要因为题太简单就放过,特别是对于学奥赛的同学,不要觉得课余时间少就舍不得拿出时间做简单题。

因此,学生更需要一个扎实的基础,不要对一轮复习抱太大希望,你可能根本没有一轮复习的机会,要争取一遍成功,不要给自己留后患。

也有很多同学不愿意做改错这样枯燥、毫无挑战性的工作。他们觉得他们会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会做根本不管用,分数才是硬道理。

第二、拉开我们差距的就是课堂。在这种事上,不要过于自信。

不要觉得自己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不要看不起老师强调的那些貌似愚蠢的错误。相信自己不会犯错的人其实恰恰是犯错的人。

你我都是智商再普通不过的人,不可能轻易避开大家常犯的错误。

相信你的老师,不要整天牛气冲天,自命不凡,看不起老师,看不起同学,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

这样的人可能学得不差,但永远不会是最后的赢家。

所以说149与150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你总是有那样的心态,那你永远无法跨越149的坎。不要以为那样就是自信,自信并不是相信自己已经学得足够好,而是相信自己可以学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