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五大中立國: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瑞士與瑞典

在二戰期間,德國非常清楚自己資源匱乏的實際狀況,因此在戰爭爆發以前就建立了各種戰略資源儲備,這解決了一部分問題,導致到了1943年的時候德國還沒有出現什麼嚴重的資源危機。而且還從其他歐洲國家掠奪一些,所以鋼鐵、煤炭等主要資源還是比較充足的。到了1943年年末意大利投降後,其在戰爭中的儲備落入了德國人手中,暫時彌補了德國本身資源的嚴重消耗。

除了以上這些獲取資源的途徑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資源來路就是當時歐洲的五大中立國——瑞士、瑞典、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土耳其。在戰爭還沒有真正明朗化之前,都是這五大中立國大量的向德國提供其所需要的戰略資源,而讓這些國家斷絕向德國提供戰略資源的主要壓力是美國。

二戰期間五大中立國: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瑞士與瑞典

首先來談一下瑞典,瑞典本身就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其優質鐵礦砂對於納粹德國的國防生產尤其重要。為了確保鐵礦砂的運輸安全,希特勒推遲了對西歐的入侵,首先佔領了丹麥和挪威。舉個例子,瑞典軸承公司向德國出口了大量滾珠軸承,是當時與納粹德國貿易來往最密切的瑞典公司之一,但美國卻很難制裁該公司,因為美國本身也非常依賴該公司的軸承。無論誰贏得這場戰爭,通過向雙方提供軸承,瑞典軸承公司都會是最後的贏家。

其次再來說一下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個中立國,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所急需的鎢砂資源就是依靠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後來盟軍對西班牙和葡萄牙施加壓力才導致納粹德國用於戰爭的鎢砂出現匱乏。鎢在軍備生產中還有特別重要的價值,德國的機械工業使用高強度的碳化鎢車刀和鑽頭,另外鎢合金也用於製造穿甲彈。盟軍也同樣需要鎢,但他們並不依賴於西、葡兩國,而是有有別的來源(例如中國等)。

二戰期間五大中立國: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瑞士與瑞典

與瑞典和葡萄牙的相對中立不同,西班牙的中立是有點偏向於軸心國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開始的時候,英美等國為了使西班牙保持中立,向其提供了大量的穀物和石油。但由於西班牙欠了德國不少錢,因此西班牙只得向德國出口一些牛肉、穀物等食品以及鋅、鉛、鎢砂等礦產資源。對此,盟國也只能向西班牙購買大量的物資,為的無非是以下三個目的:第一為獲得以下只有西班牙才可提供的一些資源;第二為藉此減少西班牙對納粹的供應量;第三為減輕納粹德國對西班牙經濟的影響。

二戰期間五大中立國: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瑞士與瑞典

至於瑞士這個中立國則是作為一個洗錢機器在同盟國和軸心國之間獲得的平衡,藉此得以生存下去。還有最後一箇中立國家土耳其也於1941年10月與德國簽訂了一份重要的貿易協定,德國用軍需品和其它工業品與土耳其交換礦石原料。與此同時土耳其也與盟軍保持了友好關係,用礦產資源與英美交換先進的武器裝備。而且,土耳其還是納粹德國的唯一鉻進口國,而鉻是製造合金鋼的必用材料。土耳其直到1944年4月才停止對德國的鉻礦石供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