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师《格哈德·豪普特曼》

格哈德·豪普特曼德国剧作家。是19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文学大师《格哈德·豪普特曼》

在他的65个创作春秋中,总共为后世留下47个剧本,5首的文叙事诗,21首散文诗,还有一些小说,其中长篇小说《信奉基督的愚人:伊曼纽·曼特》(1910)被评论界认为是探求基督教及其创建人的登峰之作。他在吸收自然主义、新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创作手法的同时,又对印度宗教、《可兰经》以及中国的老子作了透彻的研究。他把书籍的各种思想和文体熔为一炉,因此在德国以及世界文学史的坐标上很难确定他的准确位置。用纪德的话说,“他懂得不断更新自己”。

格哈特·豪普特曼(1862-1946)德国剧作家、诗人。1862年11月15日生于德国东部西里西亚的欧泊尔 萨尔茨布隆村(现属波兰),父亲是旅店老板。哥哥卡尔·豪普特曼是著名的诗人。

豪普特曼1880年在布雷斯劳艺术学院学习雕塑,1882年到那拿大学读历史、哲学和艺术史,1884年入德累斯顿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并在柏林大学进修历史和戏剧艺术。

1885年与玛丽·蒂内曼结婚后,定居柏林近郊的埃克纳,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与自然主义文学团体“突破社”发生联系。由于受列夫·托尔斯泰和易卜生的影响,他并不拘泥于自然主义的文学主张,作品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1887~1888年相继发表短篇小说《狂欢节》和《铁道守路人蒂尔》。

1889年第一部剧作《日出之前》在柏林自由舞台首演成功,一举成为德国自然主义戏剧代表人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豪普特曼受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影响,豪普特曼对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认识不清,以为德国是在抵抗外来势力。当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要求他谴责德国发动帝国主义战争时,遭到拒绝。随着形势的发展,他很快便觉醒过来,是战争中民族大屠杀的事实使他醒悟。

战后,他表示拥护德国第一个共和国,魏玛共和国视他为德国精神界的代表,授予他勋章。1924年维也纳造型艺术学会授予他荣誉会员称号,1928年普鲁士作家协会吸收他为会员,莱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市授予他歌德奖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动荡年代,他到处呼吁统一,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在政治上却采取不介入党派斗争的态度。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豪普特曼隐居在西里西亚的阿克内滕道夫(于1901年从柏林埃克纳迁去)家里写回忆录,他反对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扞卫人道主义和民主思想。

1945年秋天,贝希尔前去拜访,请他出来担任文化联盟主席,参与德国战后的民主复兴工作,他欣然应允,在准备迁往柏林前夕不幸于1946年6月6日逝世,遗体于7月28日安葬在希登湖畔。

豪普特曼是德国自然主义的主要代表,但他也写了一些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作品。除了剧本,他还写有诗歌和小说。《日出之前》(1889)这是一部社会剧,1889年10月20日在柏林首演。

故事发生在西里西亚的农村。农民克劳塞发现自己的土地下煤的藏量颇丰,他将土地卖给煤矿公司后成了富翁,整天沉湎酒色,他的妻子和4个儿子也都酗酒。克劳塞的小女儿海伦娜对当地居民酗酒十分反感,并想摆脱饮酒作乐的家庭环境。这时空想社会主义者阿尔弗雷德·洛特来到这里调查矿工的生活状况。海伦娜与他相识后,十分佩服他的社会改革的见解和主张,并且爱上了他。但是她父亲要把她嫁给一个富有、庸俗的农民,海伦娜当然不从,她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洛特身上。洛特起初答应带她一起离开这里,但当他得知海伦娜是酒徒的女儿之后,害怕酒痹将来会传给后代,因而拒绝了海伦娜的爱情。洛特离开之后,海伦娜陷于绝望,遂于日出之前自杀。  

这部作品奠定了豪普特曼作为自然主义戏剧家的声誉。剧本的社会批评性是一目了然的,它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不均的不公平现象,农村的解体,以及酗酒作乐、道德沦丧等腐朽现象。剧本也反映了作家的自然主义观点,认为酗酒是环境的产物,是一切堕落之源,同时认为遗传性在个人发展和行为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文学大师《格哈德·豪普特曼》

1948年东德为他发行的纪念邮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