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學校長的閱讀觀(上)

這是一位有20年語文教齡的小學校長,9歲孩子的母親,有幸聽到她做的關於閱讀的演講,她將自己作為老師和母親的雙重身份,把自己語文教學和陪孩子閱讀的經驗結合起來,從閱讀是什麼,為什麼閱讀,讀什麼、怎麼讀等幾個方面做了分享。以下對演講重點內容做一些摘錄

一位小學校長的閱讀觀(上)

閱讀是什麼?

“(閱讀)是一段愉悅心靈的精神之旅,是打開認識世界的窗欞,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更應該成為未來社會人的生活方式。”一個有閱讀氛圍、閱讀習慣的家庭是一個安靜、善於學習、和諧、其樂融融的家庭。眼下,在小學階段每天都能進行閱讀的家庭非常少,反思一下我們的家庭氛圍是不是這樣的?我們每一個人能為自己和孩子形成閱讀習慣,創設閱讀氛圍做些什麼呢?

為什麼要進行閱讀?

功利一點地講,現在語文課標要求學生進行閱讀。“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

提倡少做題,因為語文的能力絕不是做題能產生的,做題累加的是學生做題的經驗和技巧,而不能代替閱讀的能力;多讀書是對量的要求;好讀書是指要形成學生對閱讀的習慣、愛好;讀好書,不是所有的書都值得讀,要選擇好書來閱讀;讀整本書,雖然看報紙、雜誌也是閱讀,但不是現在談論的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閱讀。

全國統編版教材總編輯溫儒敏談到未來高考的改革,會越來越重視閱讀,要讓孩子有一定的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閱讀題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體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溫儒敏此前曾向媒體透露,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現實層面,學校將閱讀放在校訓的第一位,也竭盡全力提供各種條件來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學校在每一個學年倡導愛讀書,評選讀書三士,小學士、小碩士、小博士。讓孩子每天和好書一起成長。

不過,現在社會紛繁複雜,電子化閱讀,微信文章,漫畫圖書,網絡小說,網絡語言,孩子們在課外閱讀上呈現出令人堪憂的現象,閱讀短時化,碎片化,喜圖不喜文,愛報紙、雜誌勝過愛圖書。手裡拿著整本書的人越來越少。也正因此,閱讀整本書的價值日益凸顯。

一位小學校長的閱讀觀(上)

讀什麼?

中國的兒童文學作家太少了,中國兒童文學一度出現了斷代,兒童文學在文學史上沒有一席之地。以前給孩子們推薦圖書,幾乎都是國外經典,近幾年國內兒童文學作品開始增多。兒童文學作品的讀者不僅僅是兒童,是可以面向所有年齡段的。讀《草房子》和《三國演義》、《紅與黑》的文學造詣一樣高。

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圖書種類:

繪本類

兒童文學類:童詩童謠、童話、漫畫連環畫、笑話、謎語、民間故事、神話故事、探險歷險故事、動物小說、魔幻奇幻故事、成長故事、遊記傳記等

歷史類

科普類

人物傳記:略枯燥,高年級可讀

興趣是最好的通道,先給孩子建立起閱讀的興趣。現在很多幼兒園都需要有一定的繪本儲藏量,小朋友從幼兒園開始接觸繪本,在小學階段也不要扔掉繪本,經常翻看繪本,非常有意義。推薦一些世界經典繪本:

《爺爺一定有辦法》

《母雞蘿絲去散步》

《猜猜我有多愛你》

《逃家小兔》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愛心樹》

《小藍和小黃》

《小黑魚》

《我爸爸》

《我媽媽》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

《我有友情要出租》

《我的爸爸叫焦尼》

《蚯蚓的日記》

一位小學校長的閱讀觀(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