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五)

張氏重視陽氣,但更強調真陰的存在,真陰在人體生命活動中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人體陽氣生髮與收藏的根本。他從5個方面介紹真陰,即真陰之象、真陰之髒、真陰之用、真陰之病、真陰之治。“真陰之象”,就是真陰外在的表象,人體外在的形態與體質可以直接反映出內在真陰的盛衰情況,診斷可以通過望人體的表象瞭解真陰的狀態。所謂“真陰之髒”,是指真陰所在之臟腑。張師根據“命門學說”提出腎中命門為藏精之所,是人身之根,命門中藏有真陰,既是陰精化生之所,也是陽氣生成之宅,內具水火,是人體性命之本。

中醫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五)

“真陰之用”,是指真陰在人體中的作用。真陰在人體中既可以強壯形體,又是人體元氣之根。因此所謂真陰充盛則元氣充足,是臟腑精化氣的根本。“真陰之病”,是指真陰虧所出現的病理表現。真陰中既然存有水火,水虛則火不足,火虛則水失其功能。真陰中的水火不足都會影響真陰的病變。真陰不足則陽亢,真陽不足則陰盛。故此,張氏總結說“無水無火,皆在命門、總日陰虛之病。”“真陰之治”,是指真陰虛損的治療方法。張氏創立左歸丸、左歸飲以填補真陰。

張介賓十分重視溫補真陰真陽,後世稱其為溫補派的代表。又由於其創立左右歸丸、左右歸飲等方劑、方中喜用熟地,後世又稱其“張熟地”。張氏臨證十分重視寒熱虛實辨證,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雖然張氏之學,引起後世一些醫家的非議,如陳修園著景嶽新方、章楠著《論景嶽書》等,均認為張氏之學概論溫補,有矯枉過正之失。但究其對《黃帝內經》學術上的貢獻,還是值得肯定的一代中醫名家。

中醫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五)

除此以外,張師的貢獻還在於開啟溫補肝腎之陰的先河,這點與《傷寒論》是有些不同,(傷寒論》中所討論的內容集中在陽氣生長收藏的異常上,三陽病是講陽氣逆於上、外,所表現出的熱證、表證、氣分證,三陰病是講陽氣沉於下、內,表現為陽虛寒證。而張師首開溫補肝腎之陰,滋陰藏精,從陰的角度調理肝腎的陰精。這一點完全打破了《傷寒論》的壟斷地位,從陰的一面調理五臟,先不論其效果如何,提出這個想法就是在恢復《黃帝內經》中關於精的平衡地位。而《傷寒論》多強調陽氣的作用,幾乎沒有滋陰藏腎精的方法,而張師的這一主張也是試圖與《傷寒論》達成平衡之勢。

中醫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五)

中醫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