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居的日子里,你未曾放过自己一分一毫

“搞定啦,来找我玩啊!”

元旦假期的第一天,我看到小姐妹发了一条朋友圈,拍的是她刚搬完家后给自己煮的第一餐。

很普通,只是一碗牛肉面。

照片是随手一拍,几乎没有美感可言;旁边还配了一盘炒得有点糊的油麦菜,但看上去就是有一种让人食指大动的魔力。

我几乎能脑补出来,她打开最新一期的《Running Man》,随便扒拉一下袖子就开始放肆地嗦面,吃得热了就喝两口可乐,到最后把汤都喝光的样子。

真好,真牛逼。

我这样想着,又点开了和她的聊天记录,翻到了她的留言。

她说:我不想和他住了,下周搬,有空来找我吃饭啊。


在同居的日子里,你未曾放过自己一分一毫



姐妹跟我坦白:“我和他这种,大概就是空巢情侣吧。”

在家里等着对方回来的时候,自己就像空巢老人一样孤单又不知所措。

更不知道这样继续同处在一个屋檐下,是不是真的还有意义。

一个还在公司改方案;另一个已经在床上窝着刷剧。一个已经在吃早餐准备赶班车上班;另一个还抱着枕头睡到口水流出来。


两个人的分时差同居,从适度妥协,发展到了不愿意配合,到最后的各自为政。

她也和男友聊过,两个人其实都心知肚明。

哪里还有什么恋爱可谈?

大家不过是睡在一张床上的合租室友而已,合约到期,就各自拜拜。


在同居的日子里,你未曾放过自己一分一毫



自从接触到“同居”这个词以来,好像听到的状况不过以下几种:

准备时的犹豫纠结;早期的新鲜甜蜜;最后就顺顺利利进入类似夫妻生活的普通日常。

一个词就能概括掉的日子,好像过起来就和煮个泡面一样简单。

但你考虑得有多局限,实施起来,就有多兵荒马乱。

我一直觉得,敢于迈出同居生活这一步的人,都是勇敢又乐天的。

他们敢于把自己朴素到无聊的日常大喇喇地敞开,和另一个想要吸引的人分享。

窝在床上用一个姿势玩两个小时手机,尿急了才会起身;头发可以三天不洗,一套睡衣穿够一周也可以接受;磨牙、踢被子、自我为中心的大字型睡姿,只要自己睡得爽就行;……


乐天,大概是因为他们好像能够对“同居后搬出来”这件事保持天真的乐观态度。

不就是搬出来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之前二十多年都这么过来了,还怕这点事?

但说实话,我不敢想。

为什么我这么佩服那个能从同居的房子里搬出来的姐妹?

因为我大概能猜到,当你把所有的私密空间向另一个人敞开之后,再想要恢复原状,真的很难。


在同居的日子里,你未曾放过自己一分一毫



之前有个朋友和女友分手之后,三天两头让我们去他那喝酒吃饭。

那是一套很简单的一室一厅,女友走的时候还有4个月租期,他就继续住了。

只是他太后知后觉,继续住之后,发现为了放两个人洗漱用品的架子,感觉格外的大;

电视柜的三格抽屉,如今只有一格还放着一些常用药,那是女友没有带走的东西。

他每晚都想给自己找点事做,只为了不在那张空荡荡的双人床上睡太久。

巴不得自己再胖一点,至少身边的空隙不再显得那么空旷。

同居后要搬出来这一件事,对于每个人来说,在越大的城市里,要付出的成本越多。

我是不是还有钱自己出来租房住?我下班之后还有没有精神重新找房子?我一个人住还能不能习惯?……


所以有很多“空巢情侣”,依然会在无数次争吵之后,还是不敢说出“分手”两个字。

即使因为讲了无数次也不纠正的坏习惯而吵架,或者再也承受不了和对方0交流的日常,也不肯恢复独居。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一个人的大床,真的太难入睡。


在同居的日子里,你未曾放过自己一分一毫



我知道,没有多少人能在断然分手之后,还有足够的精神应付这些磨蚀心力的琐碎。

同住的空间都是过去的回忆,自己一个人显得无聊又可笑;搬出来,又要钱又要花精力。

可是这样真的值得吗?

是,你是省下了钱,也忍住了和一个不再亲密的人同床共枕。

但是你上班的时候,被虐得人不人鬼不鬼;

平时还要想如何维护两个人尴尬的“同居”生活;

睡着的那8个小时,又在担心这样的生活到底能撑到什么时候。

最后辗转反侧,一夜难眠,第二天带着沉重的黑眼圈起床,又陷入新的死循环。

假如非要二选一,我更愿意付出一些肉痛的代价,来换取一个没有那么折磨的个人世界。

这种时候,不如狠一点。

毕竟在这样的“同居”里,你从未放过自己一分一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