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剛離職,失去“擎天柱”的北汽新能源,何去何從?

“人,既可以朝九晚五,也可以浪跡天涯”。

這是時任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於去年7月份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的一句話。在他看來,人生就像世界一樣,是多元的。

誰知,竟一語成讖。

春節前,一則人事變動的消息,打破了汽車圈年前喜慶的氣氛。

01

2月1日,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汽新能源)發佈公告稱:北汽藍谷董事、總經理鄭剛先生因身體健康等個人原因,向董事會提出書面辭職申請已生效。

在發佈鄭剛離職消息的同時,北汽新能源也不忘對曾經的功臣鄭剛表示感謝。

鄭剛離職,失去“擎天柱”的北汽新能源,何去何從?

鄭剛這個名字,相信汽車圈的人並不陌生。被譽為“北汽新能源之父”的鄭剛,可以說是一手把北汽新能源“拉扯大”。

不過,除此之外,外人對鄭剛最大的印象,就是他的“語錄”。

在接受媒體採訪的各種場合中,鄭剛的“名句”更為人們津津樂道。

比如,在國內新能源車大潮正盛之際,鄭剛語出驚人:“比起彎道超車,如何活下去才是重中之重”。而在北汽新能源初步成型之際,鄭剛又稱“汽車行業正步入不確定時代,技術的突破是關鍵。”

至於文初的“人,既可以朝九晚五,也可以浪跡天涯”,只是鄭剛的基本操作而已,也正式如此,當今年1月28日,北汽新能源在昆明舉辦“2019年北汽新能源全球價值鏈夥伴大會”,鄭剛用“三個祝福”結束演講時,所有人都以為這只是他又一次“名句”。

02

儘管鄭剛的官方離職聲明中,以“健康原因”為由,但是明眼人都看的出來,這是再濫不過的藉口而已。

鄭剛的離職,有著他自己的難言之隱。

鄭剛離職,失去“擎天柱”的北汽新能源,何去何從?

對鄭剛來說,北汽新能源,就像自己的孩子。而鄭剛將要面對的,是親手把這個自己養大的孩子,送人。

由於北汽股份(自主板塊)已經連續虧損多年,北汽集團方面力圖扭轉局勢,而集團高層傾向的方式,是將北汽新能源和北汽股份這兩大自主板塊進行整合。

說白了,就是讓剛剛做起來的北汽新能源,來填北汽股份的窟窿,而且是直接整合——全盤拿走。

數據顯示,北汽股份的虧損,在近幾年逐年增加:2014年,北汽股份虧損19億;2015年,北汽股份虧損33.4億;到了2017年,北汽股份的虧損,已經擴大到了75億。

也就是說,北汽自主板塊,這幾年非但沒有扭虧,反而窟窿越來越大。

也正是於此,北汽掌門人徐和誼表示:“預計到2020年,北汽自主在乘用車範圍內,將不再生產和銷售燃油車型。”

言外之意,北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希望於新能源板塊。而鄭剛所掌管的北汽新能源,就成了“犧牲品”。

03

自己辛苦養大的“孩子”,白白送人,這是鄭剛不捨之處。而另一方面,北汽新能源自己,也是危機四伏。

眼下,終端市場方面,除了拳頭產品EC系列車型之外,北汽新能源的其他產品均銷量不佳,以至於年初剛剛制定的17-20萬輛銷售目標,被調整為10萬輛。

鄭剛離職,失去“擎天柱”的北汽新能源,何去何從?

而國家對新能源車補貼退坡,也使得北汽新能源“很受傷”。要知道,北汽新能源主銷車型EC系列的補貼後售價僅4.98萬元至6.28萬元,這對於大部分限牌城市來說,可以說是“佔牌神器”。

但隨著補貼的退坡,這些車型的市場競爭力有幾何,就很難說了。2017年北京新能源汽車備案公示顯示,北汽新能源旗下車型幾乎全部覆蓋,76款入圍車型中北汽新能源佔了20款。

而北汽新能源財報顯示,2017年應收財政補貼合計49.59億元,而北汽新能源整個2017年的營業額,才109 億,全年的利潤僅為 5800 萬,淨利潤率僅 0.5%。

也就是說,近年來北汽新能源的崛起,是建立在相關部門鉅額補貼之上的,如果離開了補貼,那麼北汽新能源將寸步難行。

也正是基於此,鄭剛在任期間,提出了“擎天柱計劃”,意圖用基礎建設投資提振北汽新能源的體系競爭力。

鄭剛離職,失去“擎天柱”的北汽新能源,何去何從?

根據擎天柱計劃,到2022年,北汽新能源計劃總投資100億元,在全國範圍建成3000座光儲換電站;投放換電車輛50萬輛,梯次儲能電池利用超過5Gwh。

不過,一個換電站連站帶電池成本近500萬元,北汽新能源要建造3000座換電站,成本或將大大超過其計劃的100億元。這對於北汽新能源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然而,隨著鄭剛的突然離職,擎天柱計劃也許就胎死腹中了。

寫在最後:

就目前的消息來看,鄭剛離職後,北汽集團現任新能源汽車管理部部長馬仿列將接任北汽新能源董事、總經理一職,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將兼任北汽新能源的黨委書記和董事長。也就是說,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將親自掛帥北汽新能源。

把北汽自主“做死”了的徐和誼,能“做活”北汽新能源嗎?我們走著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