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从乾隆皇帝一日早膳说起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人体亦会顺应自然界之规律,吐故纳新,新陈代谢逐渐加快,因此春季是养生保健的绝佳时机,善于养生者常借此春回大地之机,调治身心,防病治病。

我在研究清代宫廷养生保健经验时,认为史上最长寿、89岁高龄方寿终正寝的乾隆皇帝的养生秘笈尤其值得借鉴,“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作为这位“古稀天子”“十全老人”养生的四大方面,而饮食养生又是养生保健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就从乾隆皇帝的一则早膳说起,借此来跟您聊聊春季养生之道。

乾隆五十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之膳食档中如是记载:

炒鸡、炖酸菜热锅、鹿筋折(拆)鸭子热锅、羊西尔占、苹果软烩、烧狍肉、醋烹豆芽菜、肉丝炒韭菜、象棋眼小馍首、火爆豆腐包子、甑尔糕、粳米干膳、豆腐八仙汤、银碟小菜、银葵花盒小菜……

春季养生,从乾隆皇帝一日早膳说起

宫廷中的御膳,常应时而变。此为乾隆二月二十三日的早膳,正值春季,春季的饮食应遵循什么原则呢?早在唐代,百岁医家孙思邈就曾经提到春季食养的原则之一乃“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即春季少吃酸味的食品,多吃甜味的食品,以养护脾胃。

中医认为,按五脏对应五行的关系,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春季肝气过旺,容易伤及脾脏,导致脾胃虚弱。上面所列的乾隆帝早膳中选用了少许酸味的炖酸菜热锅,即所谓“省酸”(编者注:省即少之意),避免肝气过旺,又选择了苹果软烩、醋烹豆芽菜、豆腐八仙汤、火爆豆腐包子等多种清淡菜肴,避免加重脾胃负担。同时这则御膳中既有偏于温性的鹿肉,又有偏于寒性的鸭肉,寒温并用;点心亦粗细搭配;纵观这则早膳兼有谷、果、肉、菜,膳食十分丰富。

俗语有言“食补胜药补”,是药三分毒,适时进补,在疾病来临之前通过饮食调理、未病先防是养生的关键之所在。当然,并非说无论何种身体情况都要以补为主,而是强调要合理膳食,这样才能保证机体得到更加全面的营养。《黄帝内经》中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同样是这个道理。

乾隆皇帝养生亦是如此,据说他很喜欢吃鹿肉、熊掌等野味,还喜欢食用鸭子,可谓寒温并用。在吃肉的同时更讲究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如他喜欢吃各种豆类食物和蔬菜,尤其是豆腐和豆芽菜,早晚就食用一些热汤面、粥类等,平时也经常喜欢吃杂粮糕点,粗细搭配。据清宫《膳食档》记录,乾隆皇帝对豆制食物有着特殊的嗜好,几乎每日的膳桌上都有,而且多日都不得重样,他常吃的豆类菜品有很多,比如豆片汤、炒豆芽菜、红白豆腐、厢子豆腐、鸡汤豆腐、锅塌豆腐、什锦豆腐……

根据《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借鉴乾隆皇帝的养生经验,现代人养生亦应菜、果、畜、谷合而服之。

1


春季养生,从乾隆皇帝一日早膳说起


春季回温后,与冬季相比气候较为干燥,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以防止鼻咽、口唇干燥掉皮等津伤情况,而饮茶更是不错的选择。

春天适合饮用香气芬芳的花茶,如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等,有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寒邪,促进阳气的升发,饮用后令人神清气爽,可缓解“春困”现象。

泡茶时可选用透明玻璃盖杯,取花茶3克~5克放入杯中,用初沸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泡,2分钟~3分钟后即可品饮。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就酷爱饮用花茶,她常命人将刚刚采摘的鲜花掺入干茶里再泡入茶盅,饮用起来既有茶香又有花香。泡茶用的水则是当天清晨特地从西郊玉泉山运来的泉水,玉泉水洁净甘甜,冲泡出来的茶更加清香。

此外,清宫中有诸多代茶饮,服用方便,易于调理,既可防病治病,又可养生延年,现代人亦可效法。如清宫原始医案中曾有这样一则记载:“二十七日,李万清请得璷嫔脉息平缓。诸症俱好,惟肝气稍有未和。今用和肝代茶饮。香附二钱、麦冬三钱、白芍三钱、归身三钱。水煎代茶。”

现代应用时可选用香附6克,麦冬、白芍、当归身各9克,洗净放入杯中,沸水浸泡5分钟~10分钟即可饮用。该茶饮方养血益阴、和肝理气,可防治头晕目眩、口干目涩、心悸胁痛等症状,对妇女血虚肝郁及月经不调、痛经当亦有效。

中医认为,肝为刚脏,主升主动,遇春而旺,春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助升肝火。因此平时我们可选择一些有芬芳气味的、绿色的蔬菜以疏肝柔肝,如芹菜、香菜、菠菜、小白菜、春笋、西蓝花等。

春季气温适宜,各种细菌病毒滋生、繁殖速度加快,可食用一些菌类如木耳、蘑菇以及各类豆制品等补充蛋白质、膳食纤维以提高免疫力;菠萝、草莓、苹果等富含维生素C,可促进新陈代谢;大枣,甘甜入脾,能补益脾气,符合“增甘”的养生原则,春季可适当食用。


春季养生,从乾隆皇帝一日早膳说起


为防止饮食不当而助升肝火,春季应少食羊肉、鹿肉等过于温燥之品,尽量不食用肥肉,可选择一些低脂肉,如牛里脊肉、猪里脊肉、鸡胸脯肉、鸭肉、兔肉等。自古便有“牛肉补气,功同黄芪”之说,牛肉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此外,鸭血性平,可养肝血,鸭血和菠菜合用做汤,有养肝护肝、疏理肝气的功效;小米、燕麦、粳米、高粱等谷类,配合枸杞、菊花、大枣、山药等药食同源之品熬粥,既可养肝疏肝,又可补脾健胃,是春季啜粥养生的较佳选择。具体方法可将燕麦、粳米各30克洗净后,武火煮成半熟,再加入枸杞子20克、菊花15克 ,文火熬成粥即可食用。该粥有养肝明目、清降肝火、健脾益肾等作用,适用于头晕目涩、头痛目赤、腰膝酸软等症。

情志

除合理饮食外,春季养生亦应注意调畅情志。肝性喜调达而恶抑郁,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肝火过旺等会使人产生头晕、头涨、失眠、烦闷或脾胃不适等症状,因此春季养生应使身心舒畅。

调畅情志最主要的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根据十二经络运行时间,凌晨1点~凌晨3点血液流经于肝,此时肝经当令,应让身体得到完全的休息,否则肝的修复功能会受到影响。同时,晚上不应从事过多脑力工作,尽量在23点之前睡觉,如此方可保证较好的睡眠质量。遇到生活应激事件时,需学会自我调节或向他人倾诉以纠正不良心境。


春季养生,从乾隆皇帝一日早膳说起


运动

运动也是调畅情志、健身养生的重要方式。春暖花开之时,于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适度运动,可以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有助于升发阳气。

清朝康熙皇帝曾将骑射定为祖宗家法,教诲皇家子弟要“习骑射,勿持贵纵恣”,不可因为自己是皇家子弟就骄纵懒惰,都要学习骑马射箭,所以在他的熏陶下乾隆皇帝自幼喜欢骑射,箭术、马术均精,曾在避暑山庄几次皇家射箭比赛中大显身手。有史料记载他曾在王公大臣面前展示箭法,竟能九射九中,直到他80岁高龄时还能去围场狩猎。

我们在春季也应每天抽出时间做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登山等,可放松身心、增强抵抗力。当然,运动不能过于剧烈或时间过长,每日可根据自身情况运动1小时~2小时。

但是太过剧烈的体育锻炼不但有可能损伤肌肉、韧带、关节等,也有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的发生,尤其是长期不进行锻炼、突然进行剧烈运动的人。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适当的锻炼可以强身健体,但锻炼时间太久、强度过大反而有可能增加心脏负荷。

此外,早春日出的时间较晚,早晨空气中氧气不足,故不适合晨练。运动时间可选择在14点~19点之间,有研究表明14点之后人体机能开始上升,17点~19点达到最佳,显然锻炼选择在此时较为适宜。

春季养生,从乾隆皇帝一日早膳说起

最后,作为一名心血管科医生,我想提醒读者在春季养生时应注意保暖。春季气温冷暖变化频繁,早晚温差较大,人体血管随着骤冷骤暖的气温而收缩和舒张,易造成血压不稳定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因此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

“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如果衣着过于单薄,不但会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亦会受到风寒之邪的侵袭而产生呼吸系统的疾病。另外,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倾向或者已经明确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抓紧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就医,避免心脑事件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