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为多棒的人?

你想成为多棒的人?啊我想成为爱因斯坦,我想成为成龙,我想成为张小龙,我想成为有很多很多吧……

第一次问这个问题貌似是在大二哪一年给学弟学妹开总结会的时候问过,或许哪个时候的我应该也是不知道怎么样想要成为什么类型的人的吗?也是没有思考过我你想成为多棒的人?这个这么有深度的问题。


你想成为多棒的人?


前不久阅读过《关键不是你现在有多棒,而是你想成为多棒的人》这一本书。书的名字如你想象的一样非常的励志,书的作者是英国创意鬼才保罗·亚顿,听说他在广告行业一直就很出名而我在没有翻看这一本书之前我根本就不认识他。对于他这个人的成长和工作经历比较好奇,就去查了一下他的故事,觉得还真的是有很有意思的一个人。

这一本书在很多书店都放在畅销书的队伍里了,很多人给安利的理由是在你成就自我的路上,他写的书刚好可以为你提供精炼的指导。所以这一本书也被大家称之为“口袋圣经”。

书里分享的观点大多比较积极向上,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见书里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一直就是充满了不设限制的人生态度;他们分享出来的坦率赤诚的职场建议也很适合我们去研究。


你想成为多棒的人?


书里轻松、幽默、真诚、睿智的分享出46条写作者的黄金建议,在快速变化的创意世界里,保持渴望、储存能量、建立人脉才可以快速的成长。

书里的内容很多都分享“创意”,没有广告行业呆过,不知道真正符合甲方爸爸的创意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但书里分享到“工作和生活平衡”这个点,我有自己不一样的思考。

这个话题在我身边很多亲朋好友也讨论过,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看法,但我对于这个看法就是那些人告诉你要平衡工作和生活,在我现在的这个阶段做不到的,我只能选择拼命的工作。况且现在不是工业化时代,而是互联网时代。

曾经的工业化时代,每天上班几个小时,去工厂把事情做完就好了,回家就是生活了,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工作是用网络用手机完成的,我还真的分不开。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一直就羡慕那种朝九晚五的生活,后来发现自己不是那个阶段的人,就不再幻想了。慢慢的开始去接受生活中有工作,工作中有生活。也告诉自己你可以不用刻意去平衡,而是学会时间管理,把生活和工作当成一个整体来管理。


你想成为多棒的人?



你的生活和工作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无论工作的你还是生活的你,都是你。也是一直相信一个人只要整体是健康的,多一点工作或者多一点生活没关系的吧。

也思考过我身边还也另外的一个怪圈,就是有的朋友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不好,他觉得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工作影响的;因为工作业绩差,他觉得是生活拖了后腿。

以前没有思考清楚这里的直接或者是间接关系是什么?阅读到书里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时我才发现原来生活和工作的关系就是:紧张一段时间,然后放松一段时间,然后再紧张一段时间,一张一弛,也是符合自然之道。

书里分享的案例和金句需要你耐心去研读,书里的内容和字数是迷你版的,但他们如黄金宝典一样给阅读的人点亮一盏明晃晃的指路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