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虞城苹果如何“带火”一方乡村

看虞城苹果如何“带火”一方乡村

看虞城苹果如何“带火”一方乡村
看虞城苹果如何“带火”一方乡村看虞城苹果如何“带火”一方乡村

□商丘观察记者王平刘梦珂本报通讯员贾文亮王支援“我们这的红富士苹果个大又甜,我通过电商平台每天销售量都在15万斤左右。在我这帮忙干活的每天都有50多人,男工每人每天100块,女工每人每天70块。我每天的收入1万多!”12月9日,虞城县乔集乡候庙村村民刘奎轻一边和果农商谈价钱,一边乐呵呵地说。

看虞城苹果如何“带火”一方乡村

虞城县张集镇红富士苹果喜获丰收。小小苹果为群众增产、增收,助力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王支援摄近年来,虞城县充分利用品牌和地域优势,让地处黄河故道的一些乡镇把“发展优质红富士苹果、培育做强富民支柱产业”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同时出台措施让广大果农增产、增收,从而“带火”了一方乡村,助力了脱贫攻坚。60多岁候庙村村民刘付士,因家里孩子多,又到了结婚的年龄,家庭负担重,成为村里的贫困户。他说:“我在这里给苹果套网装袋,然后搬运到前来拉货的车上,累不着,足不出户把钱挣,说到底还是沾了我们这里红富士苹果的光。”虞城种植苹果的历史已有30多年,是原农业部命名的“国家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红富士苹果以色泽鲜艳,脆甜可口,香味馥郁而闻名遐迩。乔集乡和张集镇分别被授予“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荣誉称号。该县红富士苹果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农副产品博览会金奖、国际果品博览会金奖等。这么多的荣誉来之不易,当地的老百姓非常珍惜这一品牌。据张集镇富硒红富士苹果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史学峰介绍,为保证虞城县红富士苹果的质量,果农们从不给苹果多打药、多上肥,他们要把来自黄河滩的生态果打造成“最红的果子”“最甜的心”。为做大做强红富士苹果产业,提振果农的精、气、神,提升苹果的含金量,激发果农种植积极性,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助力脱贫攻坚。11月3日和10日,张集镇和乔集乡分别举办苹果大赛,根据苹果的品种、果重、果形、表光、色泽、糖分等指标对参赛果品打分,并对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进行奖励。“我今年的参赛苹果获得了一个二等奖。这苹果不仅让我获得荣誉,还让我脱了贫,过上了幸福生活。”张集镇林堂村村民林新民笑着说。林新民老两口都患有病,原是村里的贫困户,种植了五亩地的苹果。在乡村干部的帮助下,他在红富士苹果种植管理上狠下功夫,生产的果子品相好口感好,交给女儿在网上销售,每斤比在当地销售高出近2元,一年收入近10万元,2017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我们村里的贫困户绝大部分种着红富士苹果。为了让他们脱贫走上致富路,在帮助他们打开销路解决卖果子问题的同时,正在想办法提高果子质量和引进深加工设备,以增加果农收入,为打造‘果乡绿城,五金世界’,实施乡村振兴打坚实基础,为促进虞城高质量发展作更大贡献。”林堂村村支部书记史世杰说。来源:河南日报

主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商丘记者站微信公众号ID: hnrbsqgc今日头条号:河南日报商丘观察一点资讯号:河南日报商丘观察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