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脱单?

双11: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脱单?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这个本来很有纪念意义的光棍节,给马爸爸一折腾,成了大出血的日子。而那些单身狗们的嚎叫,往往淹没在了铺天盖地的红包中。因为互联网,我们坐在家中就可以购买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那么不如让我们再一次利用互联网,来摆脱单身吧!接下来我将利用互联网思维来系统阐述,如何通过搭建“产品-渠道-品牌”这样的三级火箭来实现你——这个婚恋市场上“滞销产品”的重构升级。

产品:颜值为王

超市蔬菜瓜果不好卖,我们单独拉出来在街边开个店,重新装修一番,做个小程序,再在店里放几个二维码,谓之约新零售赋能线下商超。

三元两大杯的奶茶不好卖,我们单独拉出来在街边开个店,重新装修一番,推个公众号软文,再请几个网红来拍拍抖音,谓之约传统商业网红化转型。

双11: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脱单?

虽然卖的东西没看出和原来有什么区别,但只要重新装修一番,再加点流行的互联网元素,立马鸟枪换炮,成了高大上的明星企业,这招不光对消费者管用,对投资人也能说故事,甚至忽悠到真金白银。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产品传统的功能性需求早已被满足,而一个好的外观设计,也成为同质化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帅哥靓女人人都喜欢,但毕竟不是人人都有这个运气生得一副好皮囊。但你也千万别以为我是鼓捣着你去“重新装修”,毕竟“整容有风险、动刀需谨慎”是吧,那既然你这个“产品”的外形已经决定了,那该如何在你这个人的“颜值设计”上下功夫呢?

两个思路:一,以iPhone为例,虽然自从6代之后,其手机背部凸起的摄像头和“白带”就饱受诟病,但依然挡不住络绎不绝的购买者,当然,这主要依靠的是品牌及系统因素,这点我接下来也会讲到。虽然外型定了,但没关系,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发明了一个上亿元规模的配套产业——手机壳,完全一样的手机,套上不同的手机壳就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变化:同样的手机,你觉得哪个更好看?

双11: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脱单?

正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双十一没事买两件好看的衣服捯饬捯饬自己吧,也不一定要买什么大牌,其实去淘宝逛逛有许多便宜好看的款型,一个月少抽两包烟,少去网吧上点网,就在里面了。关于这点我就不赘述了,毕竟现在这样的穿搭博主也挺多,大家可以自行了解。

从另一方面说,虽然硬件外型虽然决定了,但软件UI还是可以重新设计的啊,正所谓“好看的皮囊三千一晚,有趣的灵魂要车要房。”。当然,没事在朋友圈“哈哈哈嘿嘿嘿”肯定算不上有趣,这最多算有病。那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能够“要车要房”的有趣灵魂呢?如果这么说你可能不太好理解,那我们换个思路,把有趣分为低级和高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低级趣味和高级趣味:你是喜欢一个天天抠脚打游戏睡懒觉无所事事的盲流青年?还是喜欢一个帅气多金有事业心的潜力股?下班回家没事把那些用来YY的韩剧、A片都删了,周末也别吃了睡、睡了吃,当个咸鱼,没事去公园、书店转转,或者学着做一盘拿手好菜,就算没有什么深刻的领悟起码也对生活多点热爱。其实这些所谓“有趣的灵魂”也是品牌化的一部分,后面会说到。

在我说完以上两点后相信大家也能看出来了,我是作为一个产品经理的角色在重新塑造你——这个“产品”的过程,为的是能够更好地在婚恋市场上杀出重围,而我重点把精力放在了“颜值”这一块,而这又包含了内在与外在的“颜值”。也许你会问:难道“功能”就不重要了?难道“卖相不好”的我们这些老实人在婚恋里就没有市场了?当然不是,只是我想对你说,人与人的区别没你想象的那么大,你所具备的那些“功能性优势”也没你想象的那么重要,你以为你天天嘘寒问暖很贴心?也许别人会觉得你很闲,也很烦。这些对于长久相处固然重要,但对于你的“目标用户”,也就是你的男神、女神来说不够直观,TA也无法因此感受到你和别人的差距,你想直接打入TA的心,就得来点更直白的。

渠道:回归线下

以上说的是作为一个在婚恋市场上“滞销产品”的你来说,如何从产品特性上获得突破:即在满足基本功能性需求的前提下在“内在外在颜值”上狠下功夫,完成逆袭。接下来我将从渠道出发,进一步剖析为什么你(觉得)那么优秀,却还是单身的原因。

你以为你这个“产品”很好就一定比别人卖的牛逼?别做梦了,现在大家都很忙,哪有空了解你的优秀。就像人们从不会翻看10页之后的淘宝商品,你需要做的,就是通过一切方式打开渠道,让别人感知到你的“好”。其实关于渠道,我在上面已经说了,你的微博、微信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它们都有一个缺点,不够精准。因此,像世纪佳缘、百合网这样的平台出现了,再和《非诚勿扰》这样的相亲节目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所谓完整的“O2O生态闭环”。我父母从我高中就开始看这个节目,我也经常一直跟着看个乐,网上关于男女嘉宾的绯闻争议其实一直也挺多的,对于质疑节目作秀、假牵手的讨论也是层出不穷,不过我还是觉得真心人总会遇到真心人,虽然有各种黑料,但我觉得大部分应该还是奔着恋爱、结婚来的,即便有炒作的嫌疑,起码也有潜在需求。

双11: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脱单?

而一到过年,类似于这种的场景就会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的各个角落轮番上演,我并不是说相亲不好,但即使是相亲介绍,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渠道:同样一个苹果手机,街头一个面目狰狞的大哥跟你兜售与和蔼可亲的苹果店员向你推荐你会买谁的;同样道理,老家的七舅姨和你身边的闺蜜向你推荐的男生,你会更愿意和谁试着约会相处?

但又有人会说了,我就是不喜欢相亲怎么办?自己的社交圈又很小,很难认识新的合适对象该怎么办呢?这其实又回到了那个问题,社交软件这样To C的不行,不如试试相亲介绍这样To B的,如果To B还是不行,那么你还可以试试别的To C渠道。陌陌依靠着陌生人社交早已在美国上市,此类的社交软件也是层出不穷,如果一个方向打不开市场,就从另一个方向入手。不过我其实不太建议你花费大量时间在这些社交软件上,毕竟这些平台上面的信息量都很大,容易让人挑花眼。而在线上流量日渐紧张的今天,我建议你追随BAT等巨头的步伐,回归线下,多去参加同学朋友的聚会,以及一些社交活动,说不定就能遇到你的心仪对象。总之,无论是通过什么渠道想把自己“推销”出去,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品牌:个人IP

刚刚我所说的两点,都是“主动进攻”的环节,但这样的方式无疑是费力且低效的,下面我就将教你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让别人主动追求你。

什么是品牌呢?大多数人可能觉得广告打得多就成为了品牌,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整。品牌就是那种独一无二的个性化体验,而对于人来说,也同样如此。某些时候,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你在别人心里是什么样,或者说你的人设是什么样才重要!手机谈到性价比我们就想到小米,谈到商务就想起华为,难道说华为手机就没有便宜又好用的型号吗?难道说商务人士就不能用小米吗?当然不是,但你得有一个具象的词语概括你这个人,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力,那种别人都不具备或者做的不好的“人设”。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娱乐圈那些小鲜肉、小仙女都喜欢所谓的“立人设”,这就是一种独特的“品牌包装”。

双11: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脱单?

那你可能会问,我又不是明星网红,从哪找那么多资源给我曝光,立人设?其实,这样的方式很多很多,就比如上文反复提到,你天天都在玩的朋友圈、微博,是不是就是你那个小社交圈里展示自我的好地方?你偶尔在深夜发个美食别人可能以为你饿了,发了10次后别人可能以为你是个吃货,发个100次而且都是用单反拍出来的精修照,恭喜你,你就成了朋友圈里的美食达人;你偶尔发张化妆品的照片别人可能以为你最近过生日收到了个礼物,发了10次后,别人也许会觉得你是个很爱美的女孩,发了100次后,恭喜你,别人都以为你做微商把你屏蔽了......

玩笑归玩笑,无论是品牌还是人设,建立起来都需要时间,毕竟驰名全球的可口可乐,第一年也才卖了20几瓶,只要你建立起独一无二的人设,那么相应的你拥有了与之对应的“目标人群”。文青喜欢文青,浪子喜欢浪子,只要你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价值,你就很容易成为那个圈子里的KOL,并借助平台的影响力,进一步放大。你是XX公司总监,就不愁没有猎头给你高薪Offer;而如果你是某某领域的达人,也不愁没有同样喜欢这块的异性/同性跟你告白,你们会自然而然的走到一起。

之前那个火上热搜的上海“富二代”徐子博,也就是靠着这样的路子成为了骗财骗色的渣男,牛皮吹的多了,连自己都信了。

双11: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脱单?

当然我也不是让你去骗人,毕竟伪造出来的人设终究是会崩的,就比如你想伪装成文艺青年,也不一定要饱读诗书,精通诗词歌赋什么,没事刷刷那种文学类的公众号,做到比平均水平高一个等级就可以了。另外,广告打得再好也不如口口相传,注重维护好自己的口碑,成为社交圈里争相夸赞、传颂的对象,你离脱单还会远吗?

最后

OK,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互联网脱单指南”,如果套用雷军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就是“专注颜值,极致化打开各种社交渠道,口碑建立人设,方能快速找到对象”。But,说了那么多,一切还是纸上谈兵,毕竟po主我本人还是个码字的单身狗,所以这套逻辑貌似也不是很有说服力......不过人贾跃亭都能PPT造车,我公众号谈恋爱也不为过吧?而且即便思维再缜密,分析再正确,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执行力。

相信在我这套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你只要突破其中一环,便可取得佳绩,最后即便没有脱单,也能变成更优秀的人。最后祝大家双十一购物愉快,也能早日找到心仪的另一半!手动笔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