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我也成了1000万个“债主”之一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2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助理 企鹅

1

休息下来,刷朋友圈看到许久不联系的老同学坤妮发的一条:

我的押金看来是要不回来了……

配图是她登记退款账号的排名图,大概排在800多万名。

其实,2个月前,我就点击过ofo押金退款了,然后就没有关注过进度。抱着一份好奇,我又打开了许久没有打开的ofo软件,找到押金退回的一页,果然还没退,还要求我做也做个登记。于是,我麻溜地把姓名、账号输入,然后就跳出一张和坤妮截图一模一样的页面。

唯一的区别是,我的排名已经是900多万开头,这才过了5分钟。

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有超过1000万人做了登记。


终于,我也成了1000万个“债主”之一

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很多中小企业不景气,股市等金融市场震荡,P2P一个个“爆”,许多前几年“胆子大”的人纷纷成了叫苦不迭的“债主”。

虽然说“投资需谨慎”,成为“债主”多少还是自己“不够谨慎”,但是当身边有人真的变成苦大仇深的“债主”,蒙受损失,我却不忍“指责”他们之过,因为这主要不是他们的原因造成的。

当历史关键节点来临,大势滚滚之下,看似强大的巨人也只能被裹挟而去,不得不服从命运的戏弄,而虚弱无力的个人就更如蝼蚁一般,任凭如何挣扎,也只是徒劳地扑腾,大的走向根本不是自己能够左右的。

当然,那时我根本不会想到,像我这样“保守型”的投资风格,也会和这1000多万人一起,在年终之际成为这轮大风暴中的一名新“债主”。

2

用“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形容今年陆续从高点坠下的各类企业,大概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其中,ofo是最让我感到惋惜的。

说起来,在ofo还没有“起高楼”的时候,我就是他的客户了。

那是2015年的某一天。

那时我在上海的一所著名学府上一个课程,课程时间都在周末。偌大的校园,靠徒步行走自然费时费力,可是我又不是每天要到学校的师生,专门配一部脚踏车也没有必要。

就在这个时候,我在校园里看到一辆辆“小黄车”。

这种车用校园身份证就能注册,也不用押金,每次骑车费用是0.1元,如果骑到校园外,也就1元。正好符合我的“需求”,所以我就注册成了他的客户,按现在的说法算是第一批“种子用户”吧。

我曾问过负责在学校管理这些“小黄车”的代理人,怎么想到做这样的事情。

他们告诉我,是看到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每天都要在学校各栋楼穿梭,以往就是自己买一部自行车,往往一停就停下来大半天,挺低效的,就想着怎么激活这些自行车,让大家能“共享”起来。

我心想这真是个好主意。我念大学的时候就曾想过这个问题,现在终于有人出面改善。学校的自行车就放在那里挺浪费的,这样的“共享”模式确实高效很多,而且还不用担心自己买自行车会丢失的问题。说实话,谁在大学时代,没有丢过一辆自行车的历史呢!

那个时候,还没有看到摩拜,更没有其他单车。

我是发自内心为创立这样“共享”模式的创业者鼓掌的。所以哪怕我已经不需要使用这样的校园“短驳”服务,我还是继续保留了这个账号。直到后来需要押金的时候,我又把押金给交了,也算是给这个创业团队“鼓劲加油”。

因此,即便这笔“押金”拿不回来了,我倒是没有太多的“后悔”,更多是“惋惜”,为这样的团队、这样比较“纯粹”创业初心未得始终而惋惜。

3

其实,整个2016-2017年都是比较“魔幻”的2年。

各种“新鲜”事物喷涌而出,各种APP平台纷纷冒出来。在大城市生活,在人头攒动的地方,总能看到几个年轻人在卖力宣传自己的APP。你只要掏出手机,下载注册,就赠送一个小礼品。

而街上共享单车也渐渐多了起来,从一开始的摩拜、ofo两强,到五颜六色的车。


终于,我也成了1000万个“债主”之一


各家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大家注册自家的单车。

本来发端于解决偌大校园“短驳”的共享单车,成了在都市生活的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钥匙,也成了互联网资本深度抢占的“市场”。

数量多的时候,管理部门都要出台专门规定,要求加强管理,控制一下发展趋势——不要一下子发展的这么好。

共享单车也成为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亮丽名片,拓展了海外市场,好像大有让全世界的人都能骑上中国造的共享单车的气势。


终于,我也成了1000万个“债主”之一


甚至有领导人“亲自”骑车代言,成为“官宣”的健康交通和生活方式载体。

其实这种“看起来很好”的辉煌,已经埋下了今日危局的种子:

为了抢占“市场”,那些本来并不需要单车服务的人也被各种“红包”好处吸引,注册了账号。自然这些人也成了今日最“怨恨”的“债主”。

为了抢占“市场”,很多并不需要投放的车辆,投放了,并不需要布点的路段,布点了。自然这些成本需要有人埋单。

只是人在“成功”的时候,往往也是容易冲昏头脑的时候,是不会觉察也不愿意看清的。因为那些“真相”都在提醒自己“成功”远远没有实现。

4

那个时候,甚至有单车企业还找到了我,一个心理咨询师,希望开展“合作”。

我一来是感到比较诧异,这个“心理”和“互联网单车”怎么“跨界”合作。二来也感到“受宠若惊”,全国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也能看得上我。

2017年,我刚刚从北京回到上海,冒着40度的酷暑,前往这家单车企业,谈“合作”。

那个时候的互联网单车企业,还是“很好”的。所以“领导”大概很忙,打了招呼,就派了一个低级别的经理与我对接。说“领导”其实也就是一个与我年纪相仿的30多岁青壮年,而那个“经理”更是比我年轻许多的“小朋友”。当然,年轻有年轻的激情,同样也有年轻人共有的弱点,做事容易毛躁,不计后果。

我问了她两个问题。

一是,对于“合作”有什么打算。

二是,你们单车公司接下去有什么打算。

这两个问题并不是随口一问。近一点,是想看看在他们心中对“合作”这件事有多少考虑,远一点是想看看他们对自己在做的事情有多少考虑。这都决定了我能不能与他们“合作”。

而回答是:

希望我,作为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互联网心理活动品牌的设计人,给他们“设计”一下具有吸引力的活动,把“心理”、“单车”元素都放进去,而他们出的是“资源”。

一个很标准的互联网公司的回答。

至于单车公司的打算,就更虚无缥缈,满口都是一些永远正确但是你又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说什么的话。

对这两个回答,我并不满意。

近一点,如果自己只是提供“资源”,别人提供“想法”,这是很不靠谱的事情,除非你有能力垄断“资源”,否则有“想法”的人总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资源”。创业的人不能仗着自己“财大气粗”,真正有价值的永远不是目前手上的钱,而是你的“想法”。任何指望在你之外的人帮你出思路,都是靠不住的。

远一点,关于远期想法,一家企业能不能做得长久,关键还是自己要有前瞻性,有比较长远的目标,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而且这些目标要能够落地,不能在空中飘着。否则作为跟你“合作”的人,怎么敢对你放心?要“合作”也只能是“短视”的,一次性的了。


终于,我也成了1000万个“债主”之一

不过,即便如此,我也没想着单车行业这么快就会进入“危机”,还是比较认真地做了一番思量,提供了一些“想法”,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把“单车”和“心理”做了整合。

我起的名字是“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骑行”。

理念是:

不管你怎么想,人生就是要出发,你要自己设定目的地。

在需要的时候,你要变通骑行的路线,甚至最终的目的地。

人生的坐位坐的舒服不舒服,取决于你调整的位置高还是低。

人生的道路上,该加速要加速,该减慢要减慢,该拐弯要拐弯,该停车要停车。

骑行也是一路遇见各种楼宇、各种商铺、遇见各种人、遇见各种事的过程。只要遇见,就有邂逅,就能擦出火花。

车和人,也就和这个环境、这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

终于,我也成了1000万个“债主”之一

我不知道这个设计理念及配套方案发给他们之后,有没有被认真看过,反正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有一点能够被肯定的是,他们大概是没有接受我想表达的人生哲学和人车环境融合观念。

我依然看到的是整个单车行业,一路高歌猛进的扩张,随后如跳水一般,急转直下地衰败,没有半点漫长骑行的淡定。

我依然没有看到哪个单车公司,有认真考虑过除了玩金融之外,把自己的车以及数量庞大的用户真正地“激活”起来。

遗憾的是,曾经挺有独创性的ofo团队也没能破除这个的迷局,多少也是犯了“激进”、“缺乏真正创新”的错误。

5

然后,美国人就跟我们干上了。

然后,街上不怎么看到发传单推广APP的年轻人了,街上的单车颜色也愈来愈少。

一家又一家单车公司被变卖、被并购,“破产”屡屡成为新闻。

我前面就说过,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个人要独善其身是很难的事情。你能做的已经不是改变局势,而是顺应局势,争取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依然生存下来。

只有活着,才有后面改变的可能。

ofo曾有机会与人合并,但是后面没有做这样的选择。也曾有机会有大的财团注资,但是后面也没有成功。

商业谈判的秘辛到底如何,只有当事人知悉。对我们旁观者来说,只能从今日的局面推断过去的决策是否明智。

我看到的是,从要活下来、谋求后面改变这点来说,ofo好像没有选择符合这点的道路。


终于,我也成了1000万个“债主”之一

我曾经和一个创业的朋友聊天,他跟我讲了许多自己的“理想”,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

你怎么活下去?

他两眼发红,告诉我,我也不知道,只知道下个月的工资和房租还没着落。

我跟他说:

你跟我不同,我做公益,我是可以不计成本的,因为我本身有可以养活我的工作,也不需要再养活别的员工。可你不同,办企业,你得考虑成本,你要先养活自己,其次还要养活跟着你干的员工。

企业可以不以赚钱为目标,但是也必须是赚钱的,至少必须是朝着实现盈利的方向努力。这点不仅是企业,包括公益组织在内,也是适用的。

亏本的生意永远不会有持续性。有理想当然是很好的,但是活下去才能实现理想。

6

在马云马化腾等人走向领奖台,成为改革成果标志人物的那天,我和1000多万人也有了这个新的标签。历史的剧本总是写的这么具有喜剧色彩。


终于,我也成了1000万个“债主”之一

ofo能不能救活?

我和1000多万“债主”的押金能不能拿回来?

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很多人都很关注。

然而,我认为更重要的问题是:

我们曾经活跃的市场能否再度“生机蓬勃”、春色盎然?

与这个问题相比,我觉得押金和ofo能否继续存在都是很小的问题。

而很显然,很多人没有想过为此做点什么。

作为“债主”之一,我想说几句:

我要求退还“押金”是合乎法律的,不管我曾经多么欣赏ofo。这就是“市场”。

但是,我不会采用任何“激进”的方式。一哭二闹三上吊、到别人家的公司闹事这种方式,我不赞成。

这样做,除了逼死几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创业者,又有什么用处?逼死了他们,谁来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也劝告和我同样属于这1000万人中的其他人,也不要采用任何“激进”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在大风大浪的年代,多少船就此沉没,谁都不知道自己乘坐的那艘船是否一定就是能到达彼岸。如果你会为成功而欢呼雀跃,也就要有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和基本素养。

愿赌就要服输。

也想写给“债户”ofo和其他互联网创业的失意者几句:

我欣赏你们的创业和创新,虽然我使用单车服务数量远远不足我支付的押金,但是你们愿意探索,并且曾经成功过,也是一种贡献,很多时候精神的激励远大于也远长于物质红包的影响。

我也想提醒你们,使用你们服务的人这么多,里面什么人都有,ofo如果作为一家有责任感的企业,即便不能维系下去,也要在最后有个“漂亮”的离场,不要做跑路走人的事情。哪怕失败,也要失败的有格局。

一次创业的失败并不可怕,你们都很年轻,平均年龄20多岁的年纪就永远成功了,反倒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你就不会从中进取了。

我更希望,你们能从这次的事情中真正有所反思,用更懂得变通、更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理想不灭,方有未来。


终于,我也成了1000万个“债主”之一

我还想给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我们以及自己,写几句:

时代格局的改变已经发生,不要装聋作哑,也不要只想着风花雪月,谁更愿意直面现实,谁就能更早一点在大时代之下过得更好一些,损失的更少一些。

坐在台上领奖的成功者有很多,而倒在成功之路上的更是不计其数。而且,不会有永远的“胜利者”。一个人懂得享受生活并不是什么本事,一个人有能力享受生活也不是什么大本事。真正有本事的人,能够忍受从高处走向低谷的过程,即便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坦然处之,蛰伏以待,以图来日。

相信,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骑行,有时候停一会,也是为了重新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