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普丰科技——专业于小程序的开发,制作及运营


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微信用户已经超过10亿,微信每一个更新,都会引来国民吐槽。

在微信公开课上,“微信之父”张小龙这么说:“每天有5亿人说微信不好,还有1亿人要教我怎么做产品。”我们对微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微信的设计和功能再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了。


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如果我们回到8年前,看当初那个简简单单的微信,是怎么一步步走来的,或许大家对微信的今天会有更多的理解。

主要功能:信息收发、照片分享、对方正在输入、设置头像。


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那时候的微信,就像一个缩小版的QQ。随后微信进入快速迭代期,更新了群聊、发表情等功能。微信1.3是一个经典版本,用户能在微信快速切换微信、通讯录、找朋友和设置4个栏目。


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区别于当时的QQ,微信把聊天信息从通讯录剥离,形成类似“瀑布流”的形式,提升了社交的效率,让微信初期累积了400万用户。

主要功能:对讲聊天、QQ邮箱提醒等。


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很多人是因为语音功能而用上微信的。语音推出后,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都可以脱离繁琐的输入法。随后,微信在2.1-2.5版本中更新了同步通讯录、接收QQ离线信息、以及附近的人等社交功能。


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附近的人」,基于用户定位社交,让陌生人社交成为了潮流。你是否也用过「附近的人」结交网友呢?

主要功能:摇一摇、漂流瓶、系统插件管理等


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比「附近的人」更火的,莫过于「摇一摇」了,当时,摇一摇并不是现在出来的一朵花,而是性感的“大卫石像”。当时有人认为,微信就是一个“约X神器”,年轻男女的最爱。(之后,漂流瓶的下线,以及「摇一摇」的改变,证明了微信并不希望贴上“色情”的标签)。


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2011年,是微信的出生年。当年的最后一个版本是微信3.5,这个版本支持了自定义表情,让“斗图”成为了社交的乐趣。


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主要功能:相册、朋友圈、第三方App分享、位置发送等。

现在每天7亿人在用的朋友圈,从这个时候诞生。当时相册和朋友圈是相对独立的,个人相册支持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支持App分享后,微信真正成为一个社交平台,这为微信后期发展带来深远的意义,也是微信成为众多App的“爸爸”的原因。脱离了微信,App的推广就非常困难。连今日头条CEO陈林也在「多闪」发布会上表达了希望微信解禁的“愿望”。

在5.0之前,微信在做好聊天功能的基础上,逐渐强化平台属性,推出视频聊天、撤销语音输入、下载表情、传图、导航、扫一扫、微信官号平台等功能。其中「扫一扫」支持任何二维码,为后期的微信支付、扫一扫加好友等核心功能做铺垫。「微信官号平台」则在后期成为了如今包含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小程序等的「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主要功能:微信支付、订阅号改版、表情商城、收藏、按住加好友等

微信的第3年,微信开始做服务的延伸。微信支付和微信订阅号的改版是5.0版本的亮点。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也比较流行的“按住加好友”。


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之后,微信推出5.1版本,5.1的设计风格一直沿用到2018年,极简风格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5.2后,微信推出钱包、转账、面对面建群、朋友圈定位、微信搜索等功能。朋友圈定位掀起了年轻人的“打卡”热潮。微信搜索的推出,不仅让微信更好用,还为现在的服务搜索做了前期铺垫。


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至此,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微信服务的雏形。微信众多服务的布局,在2013年开始,那时候「微博」还在内容鼎盛期,「支付宝」也从没想过在支付领域会遇到对手。

微信的定位很大: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在微信6.0之前,你或许觉得这是一个夸张的定位,但事实说明了微信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6.0-6.4主要功能:短视频分享、卡券、微信红包、附近餐馆、收付款等。

早在2014年,微信就做短视频了,直到现在,微信依然是短视频的流量大平台。微信红包,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不得不提的,原来「附近餐馆」在2015年就推出了,微信搜索的商业探索早已布局。


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吗?如果是,那么它需要更多功能。但App的功能越多,储存占用越大,用户体验越差。于是,微信6.5,微信小程序诞生。

扫码购、查公交、看天气、线上购物、玩游戏……小程序即用即走,所看即所得,让微信打破边界,真正成为了“生活方式”。


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微信2011年出生,到2014年,共推出了6个大版本。而微信7.0却在2018年末才推出,或许7.0对微信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回顾1.0-7.0,我们发现,微信推出过很多功能,有些沿用到现在,成为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微信红包、朋友圈、微信支付等;也有一些功能,直接被处死了,例如“长按加好友”、“微博分享”、“连接键盘”、“漂流瓶”等。


微信8周年:从QQ缩小版,微信如何成为一个“生活方式”


微信也曾经错过,例如开始朋友圈和相册是相对独立的,后来一不小心做到了一起,让用户感到了社交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7亿人都在使用朋友圈的时候,微信7.0却推出了“朋友圈的反面”——视频动态。

正因为微信不断自我否定、不断适应新时代的精神,才让一个聊天软件成为了“一个生活方式”。让我们期待,微信下一个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