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即将签订大单,合造200架重型直升机,高原运输不再是短板

中俄即将签订大单,合造200架重型直升机,高原运输不再是短板

日前,据《环球网》从俄罗斯媒体获得的消息称,中俄将在重型直升机领域联手搞一个大动作,双方将在近期正式签署联合研发先进重型直升机的合同,预生产数量有望达200架之多。

俄罗斯技术国家集团的国际合作和地区政策部主任维克托·克拉多夫对俄罗斯媒体断言:该项目将是有史以来中俄之间最大的一笔军事技术合作项目。

中俄即将签订大单,合造200架重型直升机,高原运输不再是短板

中国之所以选择俄罗斯作为合作伙伴,其根源就在于米-26重型直升机留下的深刻印象。该机1977年首飞,1985年正式服役,拥有载重49.6吨的"超能力",以及一个高达121立方米的巨型货仓,使其成为目前直升机界当之无愧的大哥大,美国的CH-53和CH-47都要甘拜下风。

该机长度40米,旋翼直径32米,安装两具D-136涡轴发动机,单台功率8500千瓦,帮助其在满载的情况下达到4600米的实用升限,高原飞行能力和运载能力均全面甩开国内产品。在汶川地震救灾中,正是得益于租借的多架俄制米-26直升机,才使得救灾工程得以加速进行。

中俄即将签订大单,合造200架重型直升机,高原运输不再是短板

正因为在汶川的出色表现,米-26随后被中国采购多架,进入中国的救援和消防等部门服役。但米-26也有它的短板,比如航电设备陈旧,实用升限无法满足中国高海拔地区使用的要求等。因此,基于米-26的技术基础,开发电子设备更先进、飞行高度更高,且载重量满足更广泛需求的新式重型直升机,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中俄即将签订大单,合造200架重型直升机,高原运输不再是短板

此项目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与俄罗斯米尔直升机制造厂共同展开,米尔直升机制造厂的研发单位便是大名鼎鼎的米里设计局。中方提出的技术指标十分明确,先进重型直升机的起飞重量为38.2吨,实用升限要达到5700米,航速300千米/小时,内油航程为630千米。一旦研制成功,将成为全世界仅次于米-26的第二大直升机。实用升限指标定在5700米,也是从中国高海拔使用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大大缓解我军陆航高原运输能力不足的尴尬局面。

中俄即将签订大单,合造200架重型直升机,高原运输不再是短板

尽管俄方承认该机在建造时要使用一些米-26的成熟技术,但从总体上而言,此型直升机无疑将是一款全新的产品,仅复合材料的使用量就不是米-26所能比的。未来,在人员,货物运输、抢险救灾和大型机械吊运方面,中国将更加得心应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