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促成了一次全國統一,又促成了一次國共合作

從1926年開始在國共合作的基礎下,廣州國民政府開始北伐,至1928年為止,國民政府已經基本控制了京津地區。1928年6月4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向關外撤退,在撤退到瀋陽附近的皇姑屯的時候被日本人事先埋好的炸藥炸死,不就張作霖長子張學良接過了他的位置,然後在1928年底宣佈“東北易幟”至此南京國民政府基本統一了全國。

他促成了一次全國統一,又促成了一次國共合作

他促成了一次全國統一,又促成了一次國共合作

當時東北擁有40多萬大軍,而且裝備精良,擁有海、陸、空各個軍種,可以說張學良當時擁有獨霸東北割據一方的實力,但是他沒有選擇這麼做,而是選擇了改旗易幟讓中國結束了十幾年的軍閥混戰,重新完成了統一,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他促成了一次全國統一,又促成了一次國共合作

雖然很快爆發的“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又讓我們的祖國陷入了戰火之中,可是在那樣一個混亂的時代裡,能夠放棄自己一人的得失榮辱,放棄割據一方當一個土皇帝的機會(張家在東北經營多年,張作霖更是號稱“東北王”,可見張氏父子在東北的實力和威望),而去“屈居人下”當一個所謂的“海陸空軍司令”,這樣的愛國心,這樣的民族大義是很難得的。

他促成了一次全國統一,又促成了一次國共合作

後來為了逼迫蔣介石聯合中國共產黨共同抗日,更是不惜個人安危發動“西安事變”,最終在中國共產黨和張學良的共同努力下,蔣介石終於同意“第二次國共合作”,最終在全中國各階層的共同奮戰之下下終於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實現了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

他促成了一次全國統一,又促成了一次國共合作

然而,在今天這個國家富強的時刻,所有的中國人都在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的時刻,我們的國家卻還沒有完成祖國的統一!島內一小部分政客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而置民族大義而不顧,妄想實現“臺獨”這一違背中華民族利益、必將遺臭萬年的計劃。

我不禁在想如果我們的“少帥”張學良能夠像處於東北那樣處於現在的臺灣就好了。或者說現在的臺灣缺少的就是一個像“少帥”張學良這樣的人物,他能夠掌控臺灣的各方勢力,真正的擁有這個地區的實際權力,而同時也要有一顆像張學良這樣的愛國之心,像張學良這樣心中充滿了民族大義,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付諸行動,促使臺灣的真正統一。

他促成了一次全國統一,又促成了一次國共合作

而且,在退一萬步說,這個時候中國大陸的實力已經不是臺灣能夠抵抗的了,如果真的到了必須完成國家統一的危機時刻,解放軍分分鐘就可以拿下臺灣。這個時候如果海峽兩岸同室操戈,肯定會讓臺灣的老百姓受到戰火的波及,高興地只能是隔岸觀火的、居心不良的其他國家。到時候臺灣老百姓、臺灣的經濟、基礎設施等等各方面都要受到戰火的摧殘,何苦呢?和平統一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如果這些投機的政客走向了極端,我們只能被迫用我們不願意的方式——武力統一祖國。

再說,國家統一之後,這些臺灣的政客們在歷史上會變成兩種人:一種會變成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因為他們為祖國的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一定會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受到後人的無限敬仰;而另外一種則會走到歷史的審判席上受到中華民族所有愛國人士的指責,在歷史上遺臭萬年!

他促成了一次全國統一,又促成了一次國共合作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現在臺灣的有些政客們卻極力的賣國求榮,獻媚於曾經侵略過中國的國家,甘願作為他們遏制中華民族崛起的馬前卒。他們也不想一想如果真的發生戰事,那些躲在他們背後的國家真的會站到她們的前面來“保護”他們嗎?一定不會!那些企圖分裂國家的人只會成為他們背後那些人遏制中國的炮灰!

國共第一次合作讓北伐勝利,結束了中華民國幾十年的混亂、分裂、割據,最後張學良“東北易幟”,實現了中國的統一這一偉大功績;在張學良“兵諫”之下,實現了國共第二次合作,這次我們趕跑了日本侵略者,讓中華民族不再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略;現在......國共的第三次合作會在什麼時候呢?誰又會來推這最後一把呢?

他促成了一次全國統一,又促成了一次國共合作

這時候不禁想起了郭嘉死後,曹操曾經發出的感嘆:“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我這時卻想說:痛哉漢卿!惜哉漢卿!(張學良字漢卿)漢卿之後何人可當此大任啊!?

我想,現在有一個名傳千古,流芳百世的機會!有一個成就不世之功的機會!現在有一個成為民族英雄,助推中國統一的機會!期待英雄的早日出現,完成中華兒女的夙願,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