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後的小朋友出現這些行為,其實想你知…….

小朋友人仔細細,每天返學與老師同學的接觸,未必天天都可以稱心如意,有時都會遇上一些事情,令他們感到失落、傷心。可能是給老師責備,或同學之間的相處有問題。但如果小朋友難以啟齒,不懂表達自己,家長又可以如何從他們的行為察覺到問題?

入學後的小朋友出現這些行為,其實想你知…….

一、懂得自己做的事,但想媽媽替自己做

如果一向小朋友都是表現獨立,但突然提出「媽媽,我想你幫我。」這個行為反映小朋友想撒一下嬌,希望得到家長的注意,令小朋友不安的心情都得以安定下來。雖然家長希望子女獨立,但應該都不會介意讓他「嗲」一下吧!

二、出現與平日不同的習慣

小朋友不安的時候都可能會有些小動作,家長很易會留意到,例如咬手指、啜手指。這些行為可能在入學前已經被戒掉了,但在返學後又出現,甚至次數增加。其實都反映出小朋友內心感到不安,家長見到小朋友的壞習慣可能一時間感到失望,但出言制止之餘,都必須要想辦法令小朋友放鬆心情,表示出關心給注意,安慰一下小朋友的心靈。

三、容易誘發情緒

大人感到身心疲憊時,情緒都會較為波動,其實小朋友都一樣。小朋友若因小事變得沒有耐性、發脾氣、哭泣等等,都是身心感到疲憊的表徵。家長儘量要表現出自己已經留意到他們的感受,不要而只是叫小朋友「唔好再喊喇!」,可能令小朋友有更大反差。家長可以耐心引導小朋友講出內心問題,幫助開解和解決:「與學校的老師同學相處如何啊?」小人兒不會撒謊,只要被問及,通常都會透露到失落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