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死后,被安葬在姑苏老家,贾宝玉为她守墓至死

关于红楼梦的结局,人们做了种种猜测。贾家败落后,贾宝玉是出家了,还是做了乞丐?最后他是回到了青埂峰还是流落到了什么地方?这在红学界是有争议的。林黛玉最后死了是肯定的,但是怎么死的?是病死的还是投湖而死,死后葬在了什么地方?她与宝玉的姻缘到此为止了吗?小编相信,曹雪芹在后四十回肯定给出了一个完整的结局。

小编认为,后四十回的真相应该是这样的:林黛玉是病死的,因为她尚未出嫁,所以只能将灵柩送回家乡姑苏安葬。黛玉死后不久,贾家便败落被抄,贾宝玉也因此看破红尘,出家做了和尚。贾宝玉出家后居无定所,一直流浪到姑苏,在找到了黛玉的坟墓之后,在墓旁建了一座寺庙——智通寺。宝玉此后便一直居住在寺里为黛玉守墓,直到老死。

林黛玉死后,被安葬在姑苏老家,贾宝玉为她守墓至死

高鹗所续的结局是:贾宝玉出家后与一僧一道返回青埂峰下,还原了石头的本质,林黛玉死后也魂归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化为绛珠仙草。高鹗所续的版本,不仅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甚至有逻辑上的硬伤,根本就不符合红楼梦的情节。

贾宝玉是贾宝玉,通灵宝玉是通灵宝玉,他们根本不是一回事。贾宝玉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转世为人,他不是石头,而通灵宝玉才是青埂峰的那块顽石。所以说,贾宝玉不可能与一僧一道返回青埂峰下。即使是要回老家,那也应该是赤瑕宫才对啊。

那么或许有人会问,高鹗所续的结局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那小编你的设想就一定符合原意吗?其实,这种猜想不是我的观点,而是脂砚斋的看法。《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写贾雨村曾在林如海家做西宾,教林黛玉读书。没过多久,黛玉之母贾敏死去,黛玉无力读书,于是贾雨村便四处闲游。

林黛玉死后,被安葬在姑苏老家,贾宝玉为她守墓至死

这日,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剎,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也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想着,走入看时,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雨村见了,便不在意。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贾雨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但对智通寺门口的这副对联称赞有加。还说寺里住着的必定是个翻过筋斗来的。可是里面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别无他人。而且这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答非所问,根本无法与贾雨村交流。大家不要看不起这个不起眼的老僧,其实,他就是红楼梦的主人公,曾经历人生大起大落的荣国府公子——贾宝玉。有证据吗?当然有。

在上面这段文字中,脂砚斋在“老和尚”处连批了两次“是翻过来的”,此外还批了一句更重要的话:“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宝玉未觉之先,贾雨村识得,因为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贾宝玉将来必是一个色鬼。但当时贾雨村却说“只怕此人来历不小”,并做了一番分析。

这就是脂批所说的贾雨村“能识得阿凤未觉之先”,便脂批所说的“不识得既证之后”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贾雨村眼前的这个既聋且昏的老僧,就是既证之后的贾宝玉,但是贾雨村识得翻过筋斗的对联,却不识得翻过筋斗的贾宝玉本人!小编也很赞同脂砚斋的观点,这个老僧正是贾宝玉。

林黛玉死后,被安葬在姑苏老家,贾宝玉为她守墓至死

既然这个智通寺里的老僧就是贾宝玉,那么怎么证明,林黛玉死后就安葬在这里了呢?书中早有伏笔。第二十三回,宝玉和黛玉共读《西厢记》时,曾拌过嘴,宝玉惹黛玉生了气,黛玉要去找舅舅告状。

宝玉着了忙,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

等黛玉病老归西,宝玉要去她坟上驮一辈子的碑去,不正是应验了后来宝玉在黛玉坟着守着一辈子的事吗?我们再看看智通寺旁边的风景,这是“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黛玉能葬在这样的地方,也是不错的啊。

所以,当宝玉说出“驮一辈子的碑”这句话时,黛玉嗤的一声笑了。黛玉能葬在这样美丽的地方,还有宝玉的陪伴,真是此生无憾,所以才会笑了。同时这也印证了,红楼梦为什么又叫情僧录,贾宝玉虽然出了家,但能为爱人守墓至死,不就是一个彻底的情僧吗?大家觉得,小编的分析有道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