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一下明朝情報機構錦衣衛

錦衣衛是明朝專有軍政蒐集情報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燬錦衣衛刑具,所押囚犯轉交刑部審理;同時下令內外獄全部歸三法司審理,將錦衣衛廢除。朱棣時,錦衣衛又得以恢復,並由北鎮撫司專門處理詔獄。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

淺談一下明朝情報機構錦衣衛

錦衣衛的官職等級分為:指揮使一人,正三品、指揮同知二人,從三品、指揮僉事二人,正四品、鎮撫使二人,從四品、十四所千戶十四人,正五品、副千戶,從五品、百戶,正六品、試百戶,從六品、總旗,正七品、小旗,從七品。下屬有將軍、校尉、力士,對外有參某某事、校令,另有精通多國語言的翻譯。明初軍制為“衛”和“所”,每衛轄正規軍士約五千人,其下設所,分為千戶所和百戶所,京城的禁衛軍所轄衛所為四十八處。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改革禁衛軍,建立了十二個親軍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錦衣衛”。

淺談一下明朝情報機構錦衣衛

錦衣衛高級官員有三種服飾:蟒服、飛魚服和鬥牛服。蟒袍是一種皇帝的賜服,穿蟒袍要戴玉帶。蟒袍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飛魚服是次於蟒袍的一種隆重服飾。官員要有一定品級才允許著飛魚服,比如六部大臣及出鎮視師大帥等可以穿著。鬥牛服,明朝賜予一品官員的官服,上繡虯屬獸鬥牛,而得名。還有就是錦衣衛的武器大名鼎鼎的“繡春刀”。還有一個以繡春刀為名的電影就叫《繡春刀》張震演的挺好看,推薦看一下。

淺談一下明朝情報機構錦衣衛

說一下錦衣衛指揮使經手的大案子,第一任指揮使在歷史上沒有明文記載,不過有錦衣衛指揮使名分的第一人是毛驤,毛驤製造了胡惟庸死後的牽連大案,最後自己也被朱元璋為了平息眾怒而殺頭。第二任是蔣瓛,歷史上藍玉謀反的罪證就是他秘密稟告朱元璋的,藍玉案之後也被朱元璋賜死。此後到建文時代都沒有常設。第三任是明成祖時的紀綱,永樂十三年(1415年),他將《永樂大典》總裁官解縉置於雪地凍死。永樂十四年(1416年)因為支持漢王奪嫡被殺。明朝開國以來,錦衣衛一直存在。延續至1661年南明永曆帝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死後,錦衣衛結束了達290年的歷史。清朝入關後也設置了錦衣衛,不過清朝的錦衣衛僅存在一年。

淺談一下明朝情報機構錦衣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