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業務模型,保險完勝銀行!

二馬在今年早些時候,寫過一篇文章《長期看,保險是比銀行更好的生意》,討論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業務模型。

今年理財新規及對應理財子公司的規定陸續發佈,銀行業的業務模型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圍繞這些新的變化。就保險業和銀行業的業務模型,二馬再次進行了梳理,結論依舊。

二馬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證:

1、資金成本:保險對比銀行,資金成本更低;

2、資金週期及股權、非標業務對比:保險資金週期更長,適合保險公司做長期投資。例如股權、例如非標。在銀行業理財新規後,銀行的理財子公司也可以投資股權了,那麼從銀行的傳統優勢領域:非標;保險的傳統優勢領域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我們做一個對比。

A、非標:理財新規,要求銀行投資非標不能限期錯配。非標基本上都是長期投資,銀行缺乏長期資金。基本上銀行的非標算是做不下去了。這塊肉給保險了。

B、股權投資:銀行理財可以投資股權,但是是否可以搶保險公司的飯碗呢。二馬認為很難。原因在於,淨值化管理下,對於理財業務要披露淨值。這個模型會導致很多投資人在最應該買入的時候贖回。今年很多基金就遇到了這種情況。而保險公司卻不用糾結這個。保險的錢到了保險公司的賬上,想這麼用就這麼用。不用給誰去披露淨值,保險公司可以不受干擾的進行股權及非標投資。

3、銀行存貸業務:銀行業務中,放貸佔比很高,貸款公司業績好時,和銀行毛關係也沒有,貸款公司業績差時,銀行有呆賬風險。息差還非常低。真是操的是賣白粉的心,賺的賣白菜的錢。

4、業務選擇權:對比保險來說,銀行是缺乏業務選擇權的,企業困難時,監管一句話,銀行就得去救企業。而沒人會要求保險公司去救企業。

5、資本充足率:償二代後,保險資本金壓力大大降低,不像銀行動不動就要補充資本金。經常性的融資補充資本金是銀行估值上不去的一個主要原因。

長期看,保險是比銀行更好的生意

https://xueqiu.com/3081204011/102450011

論業務模型,保險完勝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