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校刻《昌黎先生集》,平生俸禄大半用于抄书,家有亲校藏书四万卷

他校刻《昌黎先生集》,平生俸禄大半用于抄书,家有亲校藏书四万卷

方崧卿在桂林任官多年,其儿方信孺书刻“世节堂”三字,以纪念他

藏书家与校勘家方崧卿是南宋私家校勘的代表人物,喜欢读韩愈诗文,长期校勘韩韩愈诗文,用力颇深,成果丰硕。他最大的贡献是对韩愈诗文集的校勘,整理出版了《昌黎先生集》,并撰成《韩集举正》。方崧卿校刻的《昌黎先生集》被称为淳熙刻本,成为宋代最完备的韩愈诗文集,也是现代《韩昌黎集》的基础。《韩集举正》是方崧卿校理韩愈诗文集时所做的校勘记,是宋代“独立完整的校勘学专著”,标志着宋代校勘事业已达到了新的顶峰。方崧卿居官三十年,所得的俸禄大半作为抄书的费用,家有亲手校对的藏书四万卷。

方崧卿(1135-1194),字季伸,南宋兴化军莆田县下皋人(今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霞皋村)。宋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宰相叶颙的女婿。他先后知上饶县、通判明州、知南安军、守庐陵、提点广州刑狱,官至京西转运判官。他长期担任地方官,政绩斐然,名重一时,众口皆碑,可惜未能全面施展其政治才华而卒于任上。


他办过的案子离职后无人能易一字

他校刻《昌黎先生集》,平生俸禄大半用于抄书,家有亲校藏书四万卷

《韩集举正》

方崧卿为人刚直,严于自律,待人平和,居家常以“宁人负我,无我负人”教诲家族子弟。他又很有政治才能,颇有政绩。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方崧卿进士及第,又中教官,被任命为绍兴府教授,由于“丁母忧”未去就职。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服满后出仕,任湖广总领所干办公事,他正式步入仕途,开始了近30年的官海生涯。淳熙三年(1176年),方崧卿42岁,担任信州上饶知县,实行宰相叶颙(兴化军仙游县人)的治县法,颇得民心,显示出政治才能,使得声名远扬,传布四方。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周必大赞誉说:“故人林子方,才高而守正,吏事号强明。其守信州,称上饶宰方君季申不容口。”被举荐通判明州,他到明州的当年秋季,天大旱,但他主政的奉化、象山没有饥民,社会秩序井然。当时,绍兴府佛教盛行,寺院广建,僧尼众多。寺院与民争田、争利,甚至导致百姓无力从事生产。方崧卿对此深恶痛绝,想方设法抑制佛教势力。

淳熙十二年(1185年),方崧卿知南安军。在南安军期间,他的学术成就斐然,与教授许开修南安军志、府志,刊刻自己多年整理而成的《昌黎先生集》。他还注意教化乡人,“肇新贡院,修教简严”。大理学家朱熹《韩文考异序》在谈到方崧卿南安军刻本《昌黎先生集》时说:“南安韩文出莆田方氏,号为精详”。

绍熙元年(1190年),方崧卿除吉州。在吉州,充分显示了他出众的政治才华,为时人赞叹。“吉称难治,地广民众,以故其事亦繁多”。但是他办事干练,“决事如流,庭无留讼,未及期,州已大治”。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方崧卿罢“米运力钱”,处理刑狱,虽是快刀斩乱麻,但毫无冤案。他办过的案子,离职后无人能易一字。


他有着强烈的为民请命的精神


他校刻《昌黎先生集》,平生俸禄大半用于抄书,家有亲校藏书四万卷

江西上犹县严湖大屋里方姓属上犹崧卿公后裔

方崧卿以儒者干政,处处不忘提倡文化事业。庐陵是欧阳修的故乡,当时有欧阳修的祠堂,无人过问,年久失修。他到吉州后,待政事稍定,马上动手筹建六一学堂,自己出钱物,派人修葺欧阳修故居,并搜集欧阳修诗文及《集古录》刻于石,以广流传。大诗人杨万里得知此事后,大加赞赏:“然在颖之华屋今为荒烟野草,在庐陵之荒烟野草今为华屋。”因治理吉州有政绩,绍熙二年(1191年),调任广东路提点刑狱。

他忠于职守,“儒雅,饰吏廉”,弹劾不法官员,有着强烈的为民请命的精神。因他上疏指责“(刘)涣权府日,断李次易等罪,不遵三尺,恣情轻重”,致使宋光宗罢免肇庆府通判刘涣。一年后,方崧卿转任广西转运判官。在任广西判官期间,他改革盐政,收效很大。南宋孝宗时变盐法,官府垄断盐的生产与销售,造成很多弊病,官府盐长期积压,财政困难,盐的质量低劣,价格昂贵,百姓怨声载道。方崧卿长期任地方官,深懂理财之道,同情人民疾苦,对盐法的弊病认识得很清楚,决心革除弊政,上书痛陈盐法之弊,要求变法,得到朝廷允许。他改官府垄断为官商共卖,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便利了百姓,并总结改革的经验教训,编为十二条上奏朝廷。他见广西路赋税沉重,认为应该减轻人民负担,于是上书请求废除“鄂靖钱”,结果朝廷下旨“罢岁解‘鄂靖钱’十一万缗”,百姓喜出望外。

方崧卿经常询问民间疾苦,察看一路利病,“躬昌灾瘴,遍行湘、衡、钦、廉、林、贵州”等地,积劳成疾,医不能愈,于是请求奉祠。朝廷为了慰劳嘉奖他,擢升为京西转运判官。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卒于任上,终年60岁。

他去世后,蔡襄五世孙、邑人蔡戡曾状其行事,未见流传。周必大作《墓志铭》,永嘉事功学派代表——叶适撰《神道碑》,略述其生平事迹。


淳熙刻本《昌黎先生集》成为宋代最完备的韩愈诗文集

他校刻《昌黎先生集》,平生俸禄大半用于抄书,家有亲校藏书四万卷

韩愈像

方崧卿不但政绩突出,而且很有学识,学术成就不亚于政绩。方崧卿藏书很多,“筑聚书堂,聚书四万卷”,他才思敏捷,学识淹贯,能“问一事常类举十余”,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是学识渊博的大学者。

方崧卿能取得丰硕的学术成就和自己的努力及当时社会的学术气氛分不开。方崧卿早年生活在福建莆田,这里学术风气浓厚,人才辈出,方氏名士尤多。他从小受到文化熏陶,早年在家刻苦读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出仕后仍不辍学,酷爱读书,手不释卷,利用官俸大量聚书。留下大量的学术著作:校定《昌黎先生集》及围绕《昌黎先生集》著有几种书;《老人丛书集》;诗文集二十卷;《续横浦集》十二卷;《南安军志》二十卷、《拾遗》一卷;《南安府志》四卷;《补襄阳志》。

方崧卿在学术上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校理《昌黎先生集》和围绕《昌黎先生集》著有几部著作。当时,韩愈诗文集流传广,版本众多,各种版本质量参差不齐,有的错误很多,几乎不能读。方崧卿喜欢读韩愈诗文,对于这种状况十分不满,决心整理出一个善本。于是广泛搜集韩文的各种版本和有关资料,认真校勘。经过长期努力,终于整理出一个较好的本子,淳熙年间刻于南安军,世称淳熙刻本。朱熹说韩文“近世南安本号为精详”。淳熙刻本《昌黎先生集》在当时十分流行,叶适称“韩文行于世二百年,其始所以家异人殊,不能相一,学者患之,公会证旁引,为书二十余卷,得以据依,他本废矣”。可见淳熙刻本质量之高,影响之大。

方崧卿校理的《昌黎先生集》在韩愈诗文结集上有特殊的意义,它是韩愈诗文结集的一个里程碑。宋以前韩愈诗文结集比较粗略,到宋代时才搜罗较全,间有注释、考订、辨伪。唐宋时,韩愈诗文集的各种版本所收数量不同。方崧卿集众家之长,整理出《昌黎先生集》。朱熹所校理的《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即是以方崧卿校本为基础,而朱子校本又为后世韩集的基础,后代比较全的韩愈诗文集都是从朱子校本演化而来,方崧卿校本《昌黎先生集》也是现代《韩昌黎集》的基础。


《韩文举正》标志宋代校勘事业达到新顶峰

他校刻《昌黎先生集》,平生俸禄大半用于抄书,家有亲校藏书四万卷

《韩集举正》

在校勘韩愈诗文集时,方崧卿写了一些与《昌黎先生集》有关的著作,今天见到的只有《举正》、《韩文年谱》、《昌黎先生文集》数卷(据傅增湘《藏园经眼录》载,他曾见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昌黎先生集》)。

《韩集举正》是方崧卿校理《昌黎先生集》时做的校勘记,附刻于《昌黎先生集》中,在流传中与《昌黎先生集》分离,单独流传,后人称为《韩文举正》或《举正》。《韩文举正》作为宋代一部高质量的校勘著作,是当时私家校勘专著的典范,在校勘学上有一定的贡献。它使用校勘符号,“是校勘专业化的标志”。《韩文举正》标志着宋代校勘事业已达到了新的顶峰。

《韩文年表》以表格的形式简述韩愈一生行迹,主要是考辨韩愈诗文的写作时间。方崧卿除了长期致力于校勘《昌黎先生集》,还参与编修地方志,倡导文化事业,如在南安军做《续横浦集》。方崧卿喜读韩文,其作品也模仿韩愈,他的“诗文辨丽,略无陈言”,周必大十分推崇。他死后,二子编为“家集二十卷”。此外,方崧卿还有《老人丛书集》,但今已不传。

纵观方崧卿的一生,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取得了一些成就,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各种原因,他的事迹及学术成果被长期埋没,希望能引起更多学者对方崧卿进一步研究。


参考《方崧卿事迹考》等网络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