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文學家、《西廂記》作者元稹曾經二進義烏雙林寺

賈滄斌/文

元稹(779-831),唐朝著名的文學家,他化名“張生”,以自己與崔鶯鶯的戀愛 經歷為韙材,創作了傳世名著《西廂記》首開了愛情小說之先河。他是唐的著名詩人,25歲那年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身詩友。因他每辦一件大事,都喜歡“寫文章或寫詩歌作紀念”,所以他存世的文章和詩作頗多。因他的文筆在白居易之上,歷史上故有“元白”之稱。其中《還珠留書記》與《(一)古寺、(二)定僧、(三)觀心處》三首詩,就是他二次去雙林寺後所寫的“作品”。

唐代著名文學家、《西廂記》作者元稹曾經二進義烏雙林寺

因為元稹二次進雙林寺,都是圍繞可稱為雙林寺鎮寺之寶的“蕭陳二主書”同一主題所寫,所以他於公元826年第一次進雙林寺後,寫了《還珠留書記》一文,由於歷來被研究雙林寺歷史的“好古者”看重。後人將此原文編纂在唐宋時期《續藏經》內的“第一二O冊”“39頁”。他於公元828年第二次進雙林寺後,寫了《(一)古寺、(二)定僧、(三)觀心處》詩三首,他雖然沒有在詩中直接點明與“雙林寺”、“蕭陳二主書”有關,僅用高度凝練的詩歌形式,對第二次進雙林寺的所見所聞,表達了他抒情言志的豐富感情;但是,如果讀者不瞭解元稹為什麼要寫這三首詩的“背景”,就會更不知道這三首詩的主題與雙林寺相關的內容!

所以,若要讀懂《還珠留書記》與這三首詩,其中還頗費周折。

一、《還珠留書記》

《還珠留書記》,是元稹第一次進雙林寺後寫的記敘文。其原文如下:

浙江東道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正議大夫、使持節都督越州諸軍事、守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 稹述。

唐代著名文學家、《西廂記》作者元稹曾經二進義烏雙林寺

梁陳以上,號婺州義烏縣為東陽烏傷縣。縣民傅翕,字玄風,娶劉妙光為妻,生二子。年二十四,猶為漁。因異僧嵩謂曰:爾彌勒化身,何為漁?遂令自鑑於水,乃見圓光異狀。夫西人所謂為佛者,始自異。一旦,入松山,坐兩大樹下,自號為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久之,賣妻子以充僧施,遠近多歸之。梁大通中,移書武帝,召至都下;聞其多詭異,因敕諸城吏,翕至輒扃閉其門戶。翕先是持大椎以往,人不之測,至是撾一門,而諸門盡啟。帝異之。他日坐法榻上,帝至不起。翕不知書,而言語辯論,皆可奇。帝嘗賜大珠,能出水火於日月。陳太建初,卒於雙林寺。寺在翕所坐兩大樹之山下,故名焉。凡翕有神異變現,若佛書之所云,不可思議者。前進士樓穎為之實錄凡七卷。而侍中徐陵亦為文於碑。翕卒後,弟子菩提等,多請王公大臣為護法檀越。陳後主為王時亦嘗益其請。而司空侯安都,以至有唐廬熙,凡一百七十五人,皆手字名姓,殷勤願言。

寶曆中,餘蒞越婺。餘所刺郡,因出教義烏,索其事實。雙林僧挈梁、陳以來書詔,洎碑錄十三軸、與水火珠、扣門椎、織成佛。大水突攜至焉,餘因返其珠椎佛,取其蕭、陳二主書,洎侯安都等名氏,治背裝剪,異日將廣之於好古者,亦所以大翕遺事於天下也。與夫委棄殘爛於空山,益不侔矣。固無讓於義取焉。而又償以束帛,且為書其事於寺石以相當之。取其復還之最重者為名。故曰還珠留書記。三年十月二十日 。

開成二年十二月,內供奉大德慧元、清涔,令弘深禪師及永慶送歸。

《還珠留書記》全文是篇沒有斷句、沒有現代標點符號的“古文”。對該文進行“斷句”與加上“標點符號”後,全文可分為如下四段:

第一段“浙江東道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正議大夫、使持節都督越州諸軍事、守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 稹述”句(51個字),憑“稹述”一連串的“自己的職稱介紹”,就不難看出:這不是作者元稹自己所寫,而是後人“加寫”上去的。

第二段與第三段,是作者元稹為什麼要寫這篇《還珠留書記》因果關係的“原文”。其中第二段“因”,是根據“前進士樓穎為(傅翕)之實錄凡七卷”、“因出教義烏,索其事實”;第三段“果”,是作者元稹於“寶曆中(公元826年)”,“餘(元稹)因返其珠椎佛,取其蕭、陳二主書”的經歷與結果。。

第三段同時“申明”作者元稹撰寫《還珠留書記》的目的:是為了“治背裝剪(拿去裱裝後),異日將(將來把它)廣之於好古者,亦所以大翕遺事於天下也”。時間是“(寶曆)三年(827)十月二十日”。

第四段“開成二年(837)十二月,內供奉大德慧元、清涔,令弘深禪師及永慶送歸”句,雖然僅有“32個字”,但它蘊含著四個“四個內容”:一是時間“開成二年(公元837年)十二月”;二是人物“內供奉大德慧元、清涔,令弘深禪師及永慶”四人;三是(未標明)“送”何物?四是(未標明)“歸”還給誰?

尤其是第四段開頭“開成二年(837)十二月”的時間,與上文中元稹寫《還珠留書記》的時間是“(寶曆)三年(827)十月二十日”,前後整整相差了十年零二個月!這就為細心的讀者,留下了一個必須考究“為什麼”的伏筆。

考《元稹年譜》:

元稹出生於:宋代宗大曆十四年(779);

宋德宗貞元九年(793)15歲,明經及第;貞元十六年(800)21歲,與崔鶯鶯戀愛,旋即棄之;貞元二十年(804)25歲,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詩友;

宋順宗元和四年(809)授監罕御史,妻韋叢卒 ;

宋穆宗長慶三年(823)冬。轉浙東觀察史;

宋敬宗寶曆三年(827),第一次進雙林寺後,寫《還珠留書記》;

宋文宗太(大)和二年(828),第二次進雙林寺後,寫《(一)古寺、(二)定僧、(三)觀心處》詩三首;太(大)和三年(829),入為尚書左丞,調離婺州去武昌任節度史”;“太(大)和五年(831),卒於任所,年52歲 。

由此可見, 在他僅僅52年的人生中,先後經歷了宋代宗、宋德宗、宋順宗 、宋穆宗、 宋敬宗、宋文宗共六個皇帝。其中宋敬宗李湛皇帝的壽命最短,他17歲立國號為“寶曆元年(公元825年)”;18歲寶曆二年(826)12月8日死了;到次年(827)7月13日才出殯下葬。 因此,歷史上把唐敬宗李湛死了下葬、唐文宗李昂開始登基、“兩個皇帝”政權一下一上交接的同一個公元827年,既稱為下葬唐敬宗李湛的“寶曆三年(827)”、又稱為唐文宗李昂始登基接位當皇帝的“太和元年(827)”。

由此可見,一因元稹“太(大)和五年,卒於任所”的時間是公元831年,所以證明了在《還珠留書記》第四段中所寫的“人和事”,是發生在元稹死後的第7年;並證明了這第四段與開頭的第一段一樣,同是由後人“加寫”的。

二因第四段之所以要加寫在《還珠留書記》一文的後面。是因為文尾未標明的“送”何物?、“歸”還給誰的標的,就是《還珠留書記》一文的主題:原屬雙林寺的“蕭、陳二主書”。

這篇《還珠留書記》的歷史價值是:儘管“蕭、陳二主書”在北宋宣和三年(1121)雙林寺遭兵燹“一椽無存”中己被燒燬元存;但是,元稹《還珠留書記》中所寫的“蕭、陳二主書”,證明了雙林寺在北宋宣和三年(1121)前,確實有過樑武帝蕭衍、陳文帝陳蒨下《詔書》敕建雙林寺的史實!

唐代著名文學家、《西廂記》作者元稹曾經二進義烏雙林寺

更可貴的是:《還珠留書記》中的第四段,不僅點明瞭元稹當年《還珠留書記》中己“返其珠椎佛”、留下‘治背裝剪’的‘蕭、陳二主書’”,不但沒有被元稹“佔為己有”。相反還幫助元稹實現了“異日將廣之於好古者,亦所以大翕遺事於天下也”的遺願;使雙林寺在後來發生的“唐武宗的‘會昌夾佛’”、“黃巢造反所過之處玉石俱焚”、“周世宗‘抑制佛教”三大劫難中,因蕭、陳二主書於“開成二年(837)十二月,內供奉大德慧元、清涔,令弘深禪師及永慶送歸(雙林寺)”,而才使雙林寺“逃過三刼”、得以倖免(見佛堂鎮《雙林》季刋2018年第四期第一流9-111頁《雙林寺險遭“三大刼難”》一文)。

尤其是在歷代記載傅大士、雙林寺歷史的官方資料中,都僅稱傅大士“三上京城”與梁武帝切磋佛法,“大同六(540)年,傅大士‘啟帝置寺於雙檮間’”的說,而沒有民間傳說中“大同六(540)年,梁武帝僅準傅大士敕建‘雙林佛殿’”、還有“傅大士‘四上京城’,向陳文帝‘乞建雙林寺’ ”故事的傳說。但在《還珠留書記》第三段中,作者元稹僅一句“陳後主(即陳文帝陳蒨)為王時亦嘗益其請”,就證明了傅大士確實“還有四上京城,向陳文帝‘乞建雙林寺’”一說,為民間“傅大士四上京城”故事的真實性,提供了實事存在過的文字佐證。

二、元稹《古寺、定僧、觀心處》詩三首,

史載元稹有“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之稱。他繼第一次進雙林寺後,在調任武昌節度使前,為表達第二次進雙林寺時所見所聞的感情,寫下了如下三首詩:

(一)古寺

古寺春餘日半斜,竹風蕭爽勝人家。花時不到有花院,意在尋僧不在花。

(二)定僧

落魄閒行不著家,偏尋春寺賞年華。野僧偶向花前定,滿樹狂風滿樹花。

(三)觀心處

滿坐喧喧笑語頻,獨憐方丈了無塵。燈前便是觀心處,要似觀心有幾人。

這三首詩的頭一句“古寺春餘日半斜”,就與《還珠留書記》第三段文末“(寶曆)三年(827)十月二十日”的時間相連接上了;證明了因元稹寫這三首詩的時間是:第二次到婺州雙林古寺的時間是:在“太和三年(829)”要離開婺州去武昌前的“太和二年(828)”春天某日的下午。並十分完整地淺釋了這三首詩,是描寫如下所釋的“時間、地點、人物”之間所發生的“三個故事”。

(一)古 寺:大和二年(828)春天的一日下午,作者元稹第二次去雙林古

寺,古寺內茂竹隨風搖弋,空氣清爽,環境要比大戶人家的大花園優美多了。但是,作者元稹不是到這裡來觀景賞花的,而是來尋找雙林寺裡僧人的。

(二)定 僧:雙林寺裡的寺僧都象“逃難”一樣“逃”得不見了;作者元

稹找遍了雙林古寺,耗費了許多時間,好不容易在寺內花園裡找到了一個“野僧(好象是和尚一樣的人)”,作者元稹就叫他“站(定)住”,向他解釋:自己這第二次到雙林古寺來,是想歸還給你們“珠椎佛”的來意後,原來躲藏在花園角落處的許多和尚,就都象突然被狂風“吹”出來一樣,一下子就擠滿了整個花園。

(三)觀 心 處:眾寺僧聽了作者元稹己寫《還珠留書記》的主張後,個個手舞足蹈,興高采烈、笑語喧騰。這時作者元稹發現在這些歡樂的眾寺僧中,唯不見雙林古寺的主持方丈;經僧人指引才發現,原來方丈一個人獨坐在寺廟的唸經堂裡唸誦佛經,乞求佛祖庇護寺廟平安無事;當方丈知道了作者元稹己寫《還珠留書記》的來意後,轉憂為喜,誇獎元稹是個為數不多的“明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