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巍,越傳統越時尚

<table>

高巍,越傳統越時尚

高巍 著名民俗學家,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民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多年來致力於研究老北京民俗,推廣傳統文化。著有《長城百科全書》《燕京八景》《漫話北京城》等。

高巍,越傳統越時尚

打春牛、舞飛叉、耍中幡……今年春節期間,北京天通苑立春文化節精彩紛呈的民俗表演,讓鄰里街坊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兒,展現出民間組織在復興傳統中的巨大潛能。

/<table>

春節剛剛過去,高巍已經參與組織了兩場社區裡的傳統民俗活動,一次是立春時打春牛,一次是元宵節的活動。研究傳統民俗十多年,高巍更願意參與到實踐中去,使原本興起於民間的風俗,重新在民間煥發生命力。不過,真正純粹由民間自發組織的民俗活動,依舊太少了。

傳統不排斥時尚

立春那天,在北京活躍了十多年的民間文化活動組織“超級鄰聲組委會”在天通苑舉辦了一場“打春牛”的活動,地點選在一間商場中,聞訊而來的人擠滿了場地,還有不少群眾自發表演。高巍感嘆,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十幾二十年前,我們組織一些民俗活動,幾個發起者自己掏錢舉辦,邀請別人來,人家肯來都是給面子,現在的情況已經好多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節日越來越重視,也明白節日文化的重要性,願意參與其中。”高巍說。

說到傳統,或許不少人覺得傳統離生活很遠,但在高巍看來,傳統其實也可以很時尚,他說:“普通人學習傳統,往往並不是去讀大部頭的經典,去讀四書五經、諸子百家,他們更習慣於通過輕鬆易懂的文化活動、通過電視、通過看錶演等方式來接受和學習。當然,有些文化、習俗確實有陳舊之嫌,但多數依舊是有生命力的,同時還可以不斷地創新發展,創造出適合現代人生活的新文化、新風俗,文化、習俗本身就是不斷演變的。”

社區的文化擔當

其實,“打春牛”原本也並非是民間的活動,高巍說:“傳統時代,都是官府主導的,現在開始回到民間,但還有很多原本就是民間的風俗活動,卻至今沒能夠重新興起。”

在高巍的經歷中,真正由民間發起的文化活動依舊很少,他說:“這是很可惜的事情,但確實有很多困難,首先是經費的問題,錢從哪裡來?即便是有人願意自掏腰包,自己組織活動,但這樣的方式也很難長期堅持下去。其次的問題是缺乏能夠長期堅持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我也遇到過一些願意組織文化活動的人,但組織幾次就幹不下去了。”

之所以難以為繼,在高巍看來,原因在於缺少一種民間的組織力量,他說:“過去這些民間的文化活動,大多是家族、宗族組織的,現代化以後,傳統的家庭解構、宗族逐漸消解,沒人組織了。”

從以血緣為紐帶的聚族而居,到現代化的生活,生活方式變化了,熟人社會變成陌生人社會,在高巍看來,其實傳統依舊可以延續,但需要新的主體。“社區就是很好的主體,現在人們雖然不是大家族住在一起,但住在社區裡,依舊有鄰里、有朋友、有認識的熟人,所以我想,社區承擔文化活動的功能,前景應該很好,關鍵是要解決經費、場地等問題。” 高巍表示。

風俗比民俗更好

研究民俗多年,高巍對“民俗”這個概念頗有看法,他覺得這個詞並不能完全表達傳統的民間文化的含義。

高巍介紹說:“民俗這個詞,是周作人從日本引進的,日本是從西方引進的,如果用民俗這個詞,那就意味著還有一個和它相對的官俗,但事實並非如此。”他解釋說:“傳統時代,官俗和民俗多是一致的,婚喪嫁娶,皇帝和平民的禮儀都是同樣的,最多就是規模不同,但本質是相同的。我一直覺得,用風情、風俗更恰當一點兒,不但體現出百姓的生活、精神的狀態,也有讓人在其中學到為人處世的道理的意思。”

寓教於樂是傳統習俗的習慣,看似普通的禮儀中,往往藏著文化的密碼,高巍說:“比如婚禮中的夫妻對拜,有人解釋說這是男女平等的表現,其實不僅如此,它還象徵著中國文化中陰陽合、萬物生的道理,讓夫妻在眾人面前對拜,寄託著夫妻間和睦相處、和美一生的期望。民俗就有這樣的價值和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人的性格,改變人的行為。在今天,尤其應該重視和弘揚,當然也可以結合新的生活,創造新的文化,都很好。”

北京晨報記者 周懷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