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剑

十八般兵器

贺玉明

在数万年的漫长历史时期里,中华冷兵器械经历了一个由少至多,由劣到优的发展过程。其品种繁多,又足以令人眼花缭乱,故兵家又有“十八般兵器”之誉。十八般兵器究竟为何,亦是众说纷纭。但较普遍的说法则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棍、棒、镗、槊,拐子、流星等十八种。但实际上,单是流传至今的就不止这些,再加上失传的、鲜为人知的,就更要比这些多的多了。

属古代短兵器一种,自古便有“百兵之君”之美誉。古代的剑由金属制成,长条状,前端尖,后端装有短柄,是两边有刃的一种短柄兵器。

剑由剑身、剑盘、剑柄等几部分组成。剑身前端最尖锐的顶点称为剑尖,两侧锐利的部分称之剑刃。剑身末端,自剑刃至剑尖的棱形刃称为剑锋。剑身中央最厚的、凸起部分称为剑脊。

十八般兵器——剑

剑柄系指手握的部分,又称剑把、剑夹,古称“剑茎”。剑柄的顶端装有饰物,称之剑首,又名“剑头”。剑首的造型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扁圆柱形、突起成冠形等,并根据佩剑者的身份或剑名,雕镌有相应寓意的图案。剑首的尾部有孔,名曰“系带孔”,又称“剑眼”、“剑鼻”等,可穿绳系挂剑穗儿。舞动时,剑穗儿上下翻飞,如同龙翔凤舞一般,甚至还可诱敌惑志。

剑盘,俗称护手,古称“剑镡”、“剑格”等。是位于剑身与剑柄之间、用于护手的突出物,防止与兵器相格时刺伤持手而设置。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在作突刺动作时,防止持手滑落到剑刃上而被割伤。剑分“天、地、君、亲、师”等五位:剑锋为天、剑刃为地、剑盘为君、剑柄为亲、柄首为师。剑盘位于“君”位,也是全剑观赏的中心。故而,也就成了铸剑师们匠心装饰的重点,以表明剑名、剑意的文化内涵。在整剑之中,剑盘的造型及装饰图案等也最为丰富多彩。但凡日月星辰、山川大海、祥兽吉物、花卉鱼鸟等应有尽有。有的还加饰了宝石珠玉等,以显华贵。通常还在剑盘上设有“卡榫”,以锁住剑鞘,用于防止剑身不经意滑出剑鞘之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