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為感謝太監兒時陪伴,捧其上高位,卻引發了一場權勢的鬥爭

在古代,皇帝是最有權勢有地位的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從這句話裡我們就可以看出,古代的皇帝是可以一手遮天的。

皇帝麾下的臣子或是百姓,若得到了皇帝的喜歡便會被捧上高位,若得到了皇帝的厭棄,那便一生庸庸碌碌,無所作為,更甚至可能會隨時丟掉自己的性命。

皇帝為感謝太監兒時陪伴,捧其上高位,卻引發了一場權勢的鬥爭

古代人都信奉為君者為尊,皇帝是一切行動的指揮官,一切聽皇帝的準沒錯。但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會犯錯,皇帝也會不分忠奸,不明事理,意氣用事,信錯人,用錯人。

一旦皇帝在某些決策上有所失誤,那麼一個朝代,一個國家就會動盪不安。甚至如果皇帝的失誤大了一點,很可能會動搖國家的根基。

有一位皇帝就是這樣,他為了感謝這位太監在自己兒時對自己的悉心照料與陪伴,就在自己掌握了權勢之後,將這位太監捧上高位,沒想到卻因此引發了一場關於權勢的爭鬥。

這位皇帝就是明朝時期的明英宗,明英宗在很小的時候就登上了皇位。但明英宗登上皇位的時候年齡太小,當時國家的權力中心集中在皇太后身上。

皇帝為感謝太監兒時陪伴,捧其上高位,卻引發了一場權勢的鬥爭

皇太后當然不會善待將來要和她搶奪權力的明英宗了。所以在當時明英宗還年幼的時候,一直陪伴他的是一個太監,這個太監叫做王振。

王振陪伴著明英宗度過了一個對明英宗來說還算比較有趣的童年,明英宗在自己掌握了權勢以後,也是十分感激王振,他把王振尊為先生,捧他上了高位,甚至還讓自己屬下的臣子們,要和自己同樣的尊敬王振。

這樣的榮耀砸下來,王振很快就認不清自己的地位了,他開始攛掇著明英宗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王振想讓明英宗親自率兵去邊境平定戰亂。

但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皇帝一般不會親自上戰場的,除非是特別緊急的情況下需要穩定軍心,皇帝才會上戰場。

皇帝為感謝太監兒時陪伴,捧其上高位,卻引發了一場權勢的鬥爭

畢竟戰場上刀槍無眼,皇帝作為一個國家的主心骨,他的安全是最需要保證的,自然不可能讓他隨便就上到戰場上去。

正是這場戰爭使得明英宗失去了權力,王振在行軍的途中不斷的攛掇明英宗亂下指令,拖累將士們的行軍速度,使得將士們十分的惱怒。

而且因為錯過了敵方的兵力,明英宗不幸被俘,王振也被亂刀砍死。但國不可一日無君,朝堂上的大臣們在商量後決定,在明英宗還沒有回來之前,立明英宗的弟弟為皇帝。

​如此一來,一場權勢的鬥爭開始上演。代宗嚐到了權力的滋味之後,就不想把權力還回去了。

皇帝為感謝太監兒時陪伴,捧其上高位,卻引發了一場權勢的鬥爭

代宗還力排眾議,把自己的孩子立為了太子。可惜代宗年紀輕輕就患上重病去世了,權力又回到了明英宗手裡。明英宗這才大權在握,重新恢復了自己的皇帝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