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湘军与李鸿章的淮军战斗力相比如何?

李解


湘军

由曾国藩创建,是晚清一股重要的军事力量,他最大的贡献当属消灭了太平天国,让清朝得以继续苟存。

湘军大多都是湖南湘南人,采取募兵制招募士兵,而士兵又大多以农民为主。由于曾国藩看透了八旗制度的腐败,特别是八旗军官的贪腐,所以他招募了大量儒生来带军,所以湘军军官大多都是有才有志的儒生。但由于很多儒生都未曾接触到过西洋练兵方法,所以其战斗力的提升有很大限制。

湘军的武器装备早期是冷兵器热兵器混用,在与太平天国打了多次仗后发现太平军使用的洋武器威力十分强大,所以也开始引进洋武器,但由于资金不足,很多都是落后的前膛旧式洋铁炮,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士兵能够装备洋武器。

淮军

由李鸿章创建,这只军队可以说享受到了很多资源。因为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所以其募兵方法效仿湘军,依然采用募兵制,但是由于淮军最开始是临时组建的,所以其士兵质量赶不上湘军,但等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淮军得到快速发展,李鸿章聘请西洋教练来带领军队,用西洋的练兵方法来训练军队,而且这一时期招募的士兵更容易接受西式训练方法,所以其进展非常快。

淮军的武器装备大大优于湘军,李鸿章受到华尔洋枪队的影响也创建了一直洋枪队,后续淮军各营士兵也开始装备洋枪,替换掉了原来的冷兵器,而后李鸿章认为长期依赖于国外的武器装备不是长远之计,便兴办了天津机器局、上海炸弹三局和苏州洋炮局等近代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都是隶属于淮军的。为了能让淮军的战斗力快速提高,便创办武备学堂,而且还定期派人出国学习。这些方法都使淮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而且其军队近代化也非常之快。所以说这只军队从出生起就享受到了非常多的资源。

综上,可以看出淮军的战斗力其实是强于湘军的,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训练方式都优于湘军。


斧影烛声


仅从太平天国战争时期的表现来说,抛却指挥者的能力不说的话,湘军和淮军的战斗力在伯仲之间。因为湘军模仿戚家军营制,招募同乡成军,以乡亲联络同袍手足,在武器方面掺入西洋枪炮。而淮军完全模仿湘军的上述制度和成军方法,几乎就是湘军的翻版。而且湘军、淮军在战术方面的特点也非常相似,不善于机动野战,而喜欢掘壕筑墙,结营打呆仗,即习惯于步步为营的阵地战。

不过,淮军成军后,十三营淮乡子弟兵乘坐轮船到了上海会防,此后淮军在江南地区作战,尤其是和洋枪队/常胜军以及英法联军部队并肩作战,耳濡目染中,对西洋武器的运用渐渐超过湘军,而且上海正当通商口岸,获取西洋武器也较为便利。所以到了太平天国战争末期,淮军的战斗力已经驾乎湘军之上,加上当时湘军因为功成名就、志得意满,湘军大帅曾国藩一方面是担心拥兵过多、功高震主,一方面也确实注意到了湘军朴风渐离,战斗力已经严重下降,于是提出了以淮代湘的主张。

在这之后,淮军成为了清王朝国防的精锐主力。湘军则几乎裁撤殆尽,仅剩的一些老湘营,也已经无法和后来风生水起的淮军比肩了。


海研会


在曾国藩的湘军存续的那一段时间里,淮军的战斗力是无法与湘军相比的。在对抗太平天国的战斗中,湘军是作为战场主力,而淮军是配合的力量。

说到底淮军本来就是脱胎于湘军,等到曾国藩把湘军裁撤后,淮军系统才慢慢接替湘军成为汉人地主武装主导的地位。

李鸿章,字少荃,曾经师从曾国藩。1858年李鸿章进入曾国藩幕府,帮助老师兴办团练,参与机要。1861年冬天,太平军进攻上海,上海的达官显贵数次派人至安庆相曾国藩告急,要曾国藩派兵防御,并巨额军饷。考虑到上海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曾国藩派遣李鸿章带水陆军5000人前往驰援,其中便有曾国荃直属程学启部一千余人。

李鸿章在1861年12月奉命募勇,至1862年2月,张树声、刘铭传、潘鼎新、吴长庆各带所部团练至安庆,并按湘军军制进行整编,这边是最早的淮军四营;同时,曾国藩又从湘军拨调韩正国2个营,程学启2个营,张遇春1个营,以及从湖南新招募的4个营一并交给李鸿章统辖。其中韩正国所率2营为曾国藩嫡系部队,所统领的水师中,淮勇兵源更是远不及湘勇。这是的李鸿章所部名为淮军,实则是湘军的一部分。

抵达上海后,李鸿章依托上海的财力不断扩充淮军实力,起初李鸿章带到上海的部队不过万人,后来通过招募新勇、改编绿营、收编归降的太平军等方法到了1863年李鸿章攻克苏州时,其麾下大军已有7万余人。

另外由于上海为各国在华重要据点,李鸿章可以较为方便的得到外国新式武器和西洋军队训练方法。到了1864年春天,淮军“每营用洋枪四百余,少亦三百余杆。”并且还组建了专门的炮队。这使得淮军的战斗力极大提升,并且西方列强由于其战斗力过硬,并且合作态度良好,也愿意大力提供支持。到了1864年天京沦陷前后,淮军已经摆脱了湘军的附庸地位,成为了可以和湘军分庭抗礼的独立军事集团了。

而也正是1864年受到清廷忌讳最深,也是曾国藩自虑最多的曾系湘军在实力最为雄厚强大的时候被陆续遣散了。


建宁李俊阳


曾国藩的湘军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由乡勇逐渐演变成为一支地方武装,随着时间,形势的变化,湘军成为清廷不得不倚重的一支汉人武装。在剿灭洪秀全太平军的过程中,湘军屡遭败绩,曾国藩几次绝望投河但湘军却日益壮大。湘军采用尾随、包围、蚕食、围困的战术,逐渐缩小包围圈。最后完成了对太平天国的围剿。李鸿章的淮军的建立,是在曾国藩担心湘军力量过大,树大招风。同时希望有其他的地方武装兴起,分担剿匪重担。也减轻清廷对汉人武装崛起的担忧。李鸿章作为曾国藩的得意弟子,另拉起一支武装,湘军、淮军互相倚重,无意比只有一支湘军要好!李鸿章的淮军,以上海为据点,装备了先进的武器,在和捻军的战斗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战斗力,展现出李鸿章的淮军精神!


李军


首先湘军非曾国藩一人创建,有罗泽南及弟子,有胡林翼,有左宗棠等人的功劳!其次湖南并不富有在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前军饷时时不济!但湘军军官大部分是读书人,攻克安庆后湘军中的士兵安徽人增多逐步军纪松散了!但长江水师老湘营(后随左宗棠西征)仍然强悍!淮军在组建后进入上海后会和洋枪队作战,军饷充足武器精良,而后攻下苏州取得了李秀成经营多年的大量财富和武器军需以及兵员!淮军一方面大量进口枪炮武器一方面扩充部队!在剿捻时期淮军的战斗力已经强于湘军,淮军装备精良,湘军能吃苦耐力好!在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陆战,湘淮军的优劣尽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