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四娘飛劍斬雍正是真是假?還是看看她兩個師父兩個仇人的履歷吧

雍正是清朝難得的幾位有為之君之一,但是他可能也是清朝人緣兒最不好的皇帝——他的“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得罪盡了天下官員和讀書人,要是有人說他好話才怪呢。所以即使在清朝,罵雍正的筆記小說也沒有人認真去查禁,所以才有了“呂四娘飛劍斬雍正”的傳說。能寫小說的都不是普通老百姓,這些“才子”原本以為一登龍門身價百倍,但是被雍正兜頭一盆冷水潑下:考中舉人進士當了官,也要跟老百姓一樣當差納糧!

呂四娘飛劍斬雍正是真是假?還是看看她兩個師父兩個仇人的履歷吧

被剝奪了特權的士大夫階層,變著法兒來編排雍正,最後讓他身首異處,而做成這件大事的,是一位名字叫呂四孃的“俠女”,他到底是呂留良的女兒還是孫女,咱們就不要深究了,因為這涉及人倫,開不得玩笑,只要說明一點就可以了:雍正查抄呂留良一家的時候(1732年),呂留良(1629—1683)已經過世四十九年了,如果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女兒,在刺殺雍正的時候,應該年過五旬了,雍正不是曹操,是不會看上這位老宮女的。

今天咱們不說呂四娘到底是誰的女兒,而是要捋一捋呂四娘兩個師父和兩個仇人的履歷,看看“呂四娘飛劍斬雍正”的傳說有幾分靠譜。

呂四娘飛劍斬雍正是真是假?還是看看她兩個師父兩個仇人的履歷吧

關於呂四孃的師父,比較被廣泛認可的傳說有兩個版本:其一為長平公主,她還有兩個稱號,分別叫九難和獨臂神尼;其二為江南大俠甘鳳池。這兩個人在歷史上都真實存在,這也是編故事高手的高明之處——傳說要有點影兒,才能“越傳越真”。後來那個“劍仙級別”、出身太極門的閆大師,編故事水平太差,找來的“徒弟演員”演技又太水,自己都笑場,也只有眼瞎心也瞎的人才跟著起鬨,說閆女士“有真功夫”。

言歸正傳,咱們還是來說呂四孃的師父之一長平公主,這個人在《明史》中有傳,非常好找,就在《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九 公主》一章的最後一段:長平公主,年十六,帝選周顯尚主。將婚,以寇警暫停。城陷,帝入壽寧宮,主牽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劍揮斫之,斷左臂……大清順治二年上書言:“九死臣妾,跼蹐高天,願髡緇空王,稍申罔極。”詔不許,命顯復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錢車馬錫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賜葬廣寧門外。

呂四娘飛劍斬雍正是真是假?還是看看她兩個師父兩個仇人的履歷吧

這段話還是要翻譯一下的,大意是長平公主在十六歲的的時候,就被崇禎皇帝許配給了周顯(又名周世顯),但是因為李自成攻勢迅猛,還沒來得及舉行婚禮,就國破家亡了。被親生父親斬斷左臂的長平公主大難不死,在順治二年給清廷上書要求出家。

清廷為了籠絡人心,不但不允許長平公主出家,還出嫁妝讓她跟周顯完婚,結婚第二年,長平公主辭世。也就是說,長平公主去世的時候,順治才十歲,自然生不出康熙,而雍正的姥姥結沒結婚還是個未知數,呂留良倒是出生了,可惜也只有十七歲。

呂四娘飛劍斬雍正是真是假?還是看看她兩個師父兩個仇人的履歷吧

不管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女兒還是孫女,都不可能見過長平公主,看起來不會武功的長平公主也當不成九難師太和獨臂神尼。所以呂四孃的第一個師父“消失”了。但是請讀者諸君不要灰心,呂四娘傳說還有第二個版本呢:呂四孃的師父不是獨臂神尼九難師太,而是歷經康雍乾三朝的江南大俠甘鳳池。

甘鳳池確有其人,其墓地至今尚存。但是很不幸,這為江南大俠在雍正八年就被那個傳說中的小叫花、真實的富家子、康熙最信任的但大督撫之一李衛給逮住了,而且甘鳳池後來還成了李衛的得力助手。這一點筆者前天寫過了,《清史稿》也有記載,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這樣看來,呂四孃的“兩個師父”都不可能傳授給她一招半式武功。

呂四娘飛劍斬雍正是真是假?還是看看她兩個師父兩個仇人的履歷吧

接下來咱們再來看看呂四娘(如果真有呂四娘其人的話)真正的仇人——不是雍正而是曾靜和張熙。如果呂家真的是一心反清復明,那麼他們跟清廷就是兩個陣營的敵人,誰殺誰都是本職工作,而出賣呂留良一家的那兩個叛徒,才是不可饒恕的罪魁禍首。按照慣例,呂留良後人要想報仇,首要目標是曾靜和張熙。

作為志大才疏眼高手低骨頭軟的變節者,曾靜和張熙並沒有被雍正殺掉,而是到全國各地去宣講《大義覺迷錄》。按理說這兩個叛徒身邊,是不會有什麼大內高手護衛的,如果真想幹掉他們,可是要比深入龍潭虎穴一般的紫禁城要容易千萬倍。可是最令人奇怪的就在這裡:不但呂四娘(或呂家後人)沒有找這兩個叛徒算賬,各地“仁人志士”好像也集體消失了——這兩個叛徒優哉遊哉地活到了乾隆繼位,最後還是乾隆幹了自己應該乾的事情:師生二人同時凌遲處死,也算為呂留良一家報了血海深仇。

呂四娘飛劍斬雍正是真是假?還是看看她兩個師父兩個仇人的履歷吧

從上面的講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呂四孃的“兩個師父”是“不存在”的,呂家的兩個仇人是沒有被義士俠客幹掉的,這不能不讓我們對所謂的“俠客傳說”產生懷疑。

事實上呂家似乎跟清廷也沒有太大的冤仇,呂留良的兩個後人還積極爭取通過科舉考試當官,考不上就用錢買學歷(捐監),這兩個人的名字咱們就不說了,因為咱們今天討論的是呂四娘飛劍斬雍正的可能性,就不要拿正史中的呂家後人來說事兒了。

呂四娘飛劍斬雍正是真是假?還是看看她兩個師父兩個仇人的履歷吧

歸根結底一句話:所謂的“劍仙”、“俠客”,只在兩種情況下會出現,其中一種是在武俠仙俠小說裡,另一種是在“傳武大師”的嘴裡,什麼金鐘罩、鐵布衫、隔山打牛、飛簷走壁,都是身體中後偏下部位出來的氣體——國家危難時期,怎麼不見那些俠客用飛劍來取東洋矮子的人頭?難不成傳武大師集體叛變了?他們的“獨門武功”為什麼不傳授給浴血奮戰的將士,以至於我們連拼刺刀都拼不過人家?

天下太平了,“武術家”像雨後的晶粒鬼傘(一種蘑菇,俗名狗尿苔)一樣長出來了。“技高莫用”,讓他們去打阿里和泰森,他們是不肯去的,而且理由也很充分:體重相差懸殊。可是大俠們在小說裡神擋殺神,可是不問對方體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