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为什么要背叛岳飞,投靠秦桧?

历史大变局


答:这里是覃仕勇说史,为您揭晓最真实的历史。

首先,再老生常谈地唠叨上一句:岳飞死得真冤。

我知道,每当我说这一句,就有无数人会怼我:岳飞死得一点都不冤!

为什么不冤?

岳飞口口声声说要迎归二圣,触怒了宋高宗,该杀。

岳飞不听指挥,十二道金牌都传不回,该杀。

岳飞拥兵自重,威胁到南宋江山,该杀。

岳飞武将妄议建储,该杀。

……

这些“义愤填膺”的人一多,可以罗列出十几条甚至数十几条岳飞“该杀”的“罪状”。

以上“罪状”我已经辩白过无数次了,不想再辩了。

我只想说,说这些话的人,根本就没弄清楚什么叫“冤枉”。

所谓冤枉,就是甲没有做某事,而乙硬咬定他干了某事,那就是冤枉。

知道宋高宗和秦桧是捏造了什么罪状来杀岳飞的吗?

不是因为迎归二圣、不是十二道金牌,不是拥兵自重,不是妄议建储……而是“敌侵淮西,前后受亲札十三次,不即策应,为拥兵逗留”。

所以说,所谓“迎归二圣、十二道金牌,拥兵自重,不妄议建储”等等,都是后人臆想出来的东西——其实稍加动动脑就想到了,如果这些真是事实,宋高宗和秦桧肯定会在杀岳飞时加上去,以使他们的行为更正当、更合法,也更“高尚”。

当然,也有人会说,“迎归二圣”、“拥兵自重”这些东西,宋高宗难为情,拎不上面台嘛。

但不管怎么样,你用不存在的东西强加在人家头上,就是冤枉人家。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算有人纵火杀人,该判决死刑;但是,法院找不到他纵火杀人的证据,于是另外捏造了他下毒杀人的罪名去判决他的死刑,这个人也是被冤枉的。

懂了吧?

实际上,宋高宗和秦桧想诬陷岳飞谋反,用“谋反罪”来判决死刑的。

所以才会出现王俊个人口述他和张宪“两个人造反”、才会有岳云写给张宪那一封根本不存在的“信”等等滑稽故事。

没有任何证据,也没法让岳飞父子屈打成招,宋高宗和秦桧才会那样气急败坏,才会演出臭名昭著的“莫须有”段子,也才会以“敌侵淮西,前后受亲札十三次,不即策应,为拥兵逗留”这条不切实际的“罪状”来“行凶杀人”。

杀了岳飞,为了平息军愤民怨,秦桧再施予下流无耻的手段去补全岳飞谋反的证据。

如此颠倒的司法程序,可笑吗?

秦桧就大大方方地这么干了。

为此,岳飞军中的多名将佐和幕僚,如王敏求、杨浩、邢舜举、朱芾、李若虚、高颖、王良存、夏珙、党尚友、张节夫等,全被贬逐流放。

曾为岳飞仗义执言赵士褭、何彦猷、李若樸、薛仁辅、于鹏、孙革、王处仁、蒋世雄,智浃、刘允升、范澄、刘洪道、张戒等等,或为高官,或为宦官,又或是布衣,或贬或流放,或下狱,或处决,或暗杀,手段狠毒、惨烈、令人发指。

这里,特别要说说虎将董先。

董先,乃是一等一的英雄好汉。

当年,他和杨再兴两人为先锋北伐伪齐时,指南打北,予取予求,无往而不利。

他还上演过一出类似三国张飞大闹长坂桥的好戏:曾独据桥头,单骑退敌,威风八面,雄霸一时。

就是这样一员阵前虎将,在岳飞遇害后的第二年春,被秦桧派人带到行朝临安大理寺提供岳飞谋反的证据。

当时,岳飞父子横遭惨死,朝野上下,噤若寒蝉。

在这样的白色恐怖的政治环境下,董先已经胆寒,一见到刑吏,马上“叩伏”,有问必答,人家要什么样的答案就说什么样的答案,答到对方满意为止。

没办法,有时候,刑吏比敌人更可怕。

因为董先表现得乖巧,秦桧就没怎么为难他,很快将他释放。

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王贵在开始的时候,不肯和秦桧合作,秦桧于是指使王俊改了口供,说岳云写的那封信,上面的收信人除了张宪外,还有王贵。

王贵听到这个消息,差点就吓得大小便失禁了,赶紧“抗章而自列”,“引疾以为辞”。

所以,说“王贵背叛岳飞,投靠秦桧”,并不是事实,王贵不过是自辩、请辞而已。

和董先相比,王贵表现得还要好一点。


覃仕勇说史


严谨来说,王贵谈不上是投靠了秦桧了。

王贵是岳飞的老乡,同样也是岳飞麾下中军统制,与前军统制张宪是岳飞的左右手。他与岳飞出生入死,转战各地,履立战功。可是最后他却选择在岳飞遇害的时候默不作声,我认为其中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岳家军纪律森严,而王贵因为触犯了军纪而被岳飞处以刑罚,这时候王贵就觉得自己与岳飞多少年的兄弟了,而且立下了多少军功,没想到他这么不给自己面子,依然按照军法来处置自己。要知道,兄弟间大多数的离隙都是因为某一方的要面子而造成的,无疑,这时候王贵就对岳飞有点意见了,只不过因为兄弟间的感情,而一直没有发泄出来罢了,可是,这见事情也在王贵的心中扎下了根。



第二,秦桧与张俊抓住了王贵的把柄。具体是什么把柄也不太清楚,有人说,是因为王贵睡了张俊的小妾。而秦桧与张俊就利用这件事情来要挟王贵说出一些岳飞的“不轨之事”,不过,岳飞比较坦荡,王贵也不能胡乱的编织罪名,而且兄弟感情毕竟摆在那,也不好对兄弟下手,于是王贵究竟是否参与了陷害岳飞的事情,这倒没有定论。

第三,王贵与张宪之间有矛盾。张宪与王贵一样,同为岳飞的左膀右臂,而其实,岳飞在一些事情上更加偏重张宪,并且张宪确实以“忠义”著称。而且,据说张宪与岳飞还有一层亲戚的关系,这一点是王贵比不了的。所以王贵难免会对张宪以及岳飞有一点想法。

在岳飞遇害后,王贵自知处境艰难,引疾辞职,于绍兴二十三年八月病死,宋廷追赠其为宁国军节度使。


妙龄老翁谈历史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可以详细答一下。

王贵与岳飞的关系大家是很清楚的,在评书和小说里面是结拜兄弟,在历史上也是一起出生入死的袍泽兄弟。在岳飞单独领军初期,王贵是岳飞最重要的帮手,没有之一。特别是岳飞军与牛皋部合并之前,王贵可以说是岳飞军的二当家,地位非常高。

后来宋高宗赵构重新整合军队,将撤离南下的牛皋部与岳飞军合并,也就成了完整的岳家军。两军合并后岳飞为首,牛皋为次,他们的任务是南下至湖北一线防御金兵,同时也要负责清除两湖地域内的乱兵和土匪。

当时牛皋本人的军职不在岳飞之下,年龄比岳飞大,作战经历也比岳飞丰富,所以安排作为岳飞副手其实有些屈才的。但当时宋高宗赵构特别看重岳飞,而岳飞在牛头山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所以牛皋对当岳飞的副手并无异议。

但如此一来王贵就尴尬了,他本来是岳家军二当家,但牛皋一来就变成三当家了。而王贵本人在各个方面都不如牛皋的,所以他也没本事跟牛皋争,只能带着一肚子怨气当三当家。当然王贵这个三当家还是很值钱的,毕竟是南宋精锐的三当家,拿二线部队的大当家也都换不来的。

在岳家军抗金后期,岳飞非常注重培养人才,很多岳家军的年轻人由此崛起。其中张宪和岳云的崛起对王贵的地位产生了威胁。张宪的老爹张所是岳飞的伯乐,是宗泽手下的大将,也是岳飞最尊敬的将领之一。张所受李纲牵连被迫害后,张宪流落四方。后来岳飞设法遭到张宪,悉心培养,视如己出,使其成长成为岳家军中年轻将领中的NO.1。

张宪在军事上很有天才,天赋还在岳云之上,成长非常迅速,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岳飞把岳家军最精锐的两支部队交给张宪指挥,那便是大名鼎鼎的背嵬军和游奕军。当时岳云虽然也非常卓越,而且是岳飞长子,但也只能作为张宪的副手带领背嵬军作战。由此可见,岳飞对张宪的看重和培养。

张宪也没有辜负岳飞所托,在多场大战中展现出不下于岳飞的能力。被很多粉丝认为是南宋第一门将的杨再兴,两次带兵与张宪作战,皆全军覆灭,他自己还在第二次作战中被张宪俘虏。郾城大战中与牛皋分两路进兵,遇到金兀术的主力部队。在杨再兴战死小商桥的情况下,他带兵逆流而上,直接将金兀术的主力军打残。实际上岳飞的大军还未抵达战场,金军主力已经不存在了。

由于张宪和岳云的卓越表现,宋高宗赵构也对其反复表彰。到了岳家军后期张宪和岳云的组合基本上能替代原先岳飞和牛皋的职能,岳家军对金作战未尝一败,彻底成了金兀术的苦主。可以说基本完成新老交替的岳家军,比岳飞和牛皋合并之初强大不知多少。

然而这种情况下王贵就更尴尬了,他从岳家军的三当家成了实质上的五当家。虽然名义上的还是三当家,却没有什么实际指挥作战的机会,大多数都在搞后勤。而且按这样的趋势发展,如果岳飞和牛皋入朝,张宪和岳云必然接替他们作为一线指挥。王贵作为长辈,被两个年轻人骑在头上,自然是不愿意的。

当秦桧和张俊阴谋对付岳飞时,就考虑道拿下岳飞怎么控制岳家军的事情。正好当时管后勤的王贵处于养老状态,在张俊的煽动下立刻反水,成了压死岳飞的最后一根稻草。实际上如果没有王贵帮忙控制岳家军,以岳飞在军队的影响力和岳家军的力量,再加上韩世充旁敲侧击,宋高宗赵构也不敢对岳飞下死手。


惊心鸟


王贵背叛岳飞投靠秦桧不成立。

第一,王贵是岳飞的老乡,一直是岳家军的主要战将,与岳飞死生与共,在岳飞被害时没有出面,选择沉默,只能说他非常明智。不仅仅只是保全自已,既使他出来发表意见也改变不了岳家军被收编,岳飞被杀的命运。

第二,岳飞在皇帝十二道军令没有撤军的这件事以后,他就注定了自已’被杀的命运。张宪和岳云抗命不接受改编的命令,一定被杀,王贵知道了结果选择放弃,是明智之举。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细节,在岳飞没有被杀之前,皇帝召见他,谁都知道结果,张宪王贵有反意,岳飞压下来了,不能反,又要等死,当然不明智,王贵的选择是正确的。

王贵不是投靠秦桧,而是选择了生路。

王贵没有背叛岳飞,岳飞死是莫须有。


道行一憎


岳飞被罢职赋闲后,秦桧和张俊一直在想方设法构陷岳飞。担任鄂州驻御前诸军都统制的王贵在颍昌之战中一度畏敌怯战,差点被岳飞斩首,因众将求情,方才得免。还有一次民居失火,王贵中军的部卒乘机窃取了百姓的芦筏,岳飞发现后,将犯事的军士依律处斩,并责打了王贵治军不严的一百军棍。秦桧和张俊以为王贵一定非常怨恨岳飞,可以为他们所用,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王贵不仅拒绝,而且说道:“相公为大将,宁免以赏罚用人,苟以为怨,将不胜其怨矣!”意思就是说:岳飞身为大将,自然得以赏罚治军,我被治以军法,是罪有应得,没什么好埋怨的!张俊看王贵不肯配合,就以掌握了其家人阴私(不可告人的秘密)为柄,进行胁迫,王贵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只能从命。

秦桧和张俊陷害岳飞的步骤是这样的,先是从岳家军中寻找几个败类告发张宪与岳飞合谋造反,以此达到牵连岳飞的目的。而王贵的任务就是接受状告张宪的诬状,将诬状送达张俊负责的枢密院。

岳飞冤案了结后,王贵不仅没有加官晋爵,反而被秦桧和张俊炮制的冤案牵连其中。说岳飞父子的“谘目”,是寄给王贵和张宪两个人的。王贵深知他本就是违心的参与其案,秦桧和张俊故意将王贵牵扯其中,还是说明对他不信任。为了保命,王贵主动向宋高宗上疏自明,“引疾以为辞”。宋高宗顺水推舟,授予他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的虚衔,添差福建路马、步军副都总管的闲职。

绍兴二十三年八月,王贵病死,绍兴二十八年,南宋追赠王贵为宁国军节度使。


历史的小学生


起因是岳飞和韩世忠被宣召到京城,质问他们不救淮西的责任,岳飞因违抗17道旨意按兵不动最怕进京后会入狱,失去兵权,就写信给张宪,让他出兵挑起战事,金兵如果南下,那么朝廷就会放他继续回去带兵,宋朝重文轻武,武将没有朝廷手令出兵千人就是莫反,张宪将岳飞信给岳家军的将军们看了,但是除了岳云以外没有人愿意干,后来有将领王浚告发,朝廷审讯岳飞时岳飞不承认写给张宪这封信,王贵,牛皋等13员岳家军将领被叫来作证,都说见过这封信,但信已经被张宪销毁,没物证,所以判岳飞莫反就是(莫须有)。开始岳云被判流放,但是淮西大战得不到岳飞救援被杀3万军队的杨将领不愿意了,请旨当监斩官杀岳云。赵构下旨杀岳云。韩世忠也因不救淮西免职,如果没有那封信的事岳飞也会像韩世忠一样免职回家,不会丟了性命。


手机用户6733570360


据说是王贵有一个把柄被秦桧抓住了,王贵如果不去搞岳飞,那么秦桧就去治王贵。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之下王贵出于自保的情况下,出卖了岳飞自己的老上级。王贵也是出于无奈,岳飞死后王贵就被调离了岳家军。去了福建做副指挥使职务,死后追封节度使一职。

岳飞死后王贵自己心里也很明白在岳家军是混不下去了。他背叛了岳飞也没有被升官,可见高宗压根没把王贵当回事,武将的地位是多么的低下,所以说南宋的士兵为什么战斗力不行,即使你功劳在大也不会收到重用,宋代百姓当兵就是为了混口饭吃,高层的决策,百姓看的很清楚,所以不会玩命。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打仗时候皇帝都带头跑,士兵心想,我替谁玩命?刘光世为什么一打就跑。其实刘光世很圆滑的,既然你高宗皇帝不相信武将,那么刘光世最会配合。只要给银子,能活着,被人骂就当没听见。




逆風讲历史


识时务者为俊杰。王贵真正好人。

1、岳飞想维护宋朝的封建统治本身就不值得赞扬。

2、一个武将竟然被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所杀,一点都不冤枉。何况一众武将,战功赫赫?所谓的武穆兵法,自欺欺人罢了。

3、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忠与不忠,该不该杀,朝廷说的算。

4、忠臣需付出生命代价,奸臣需付出骂名的代价。二者相辅相成。

5、奸臣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


中囯观察家


历史上有的说法是,王贵背叛岳飞,是为了苟且偷生,为了能够活下去,况且,王贵曾有一次差点就被岳飞砍头了。大家都知道岳飞的岳家军治军是非常严的,不允许士兵将领出一点点差错和纰漏。岳飞对士兵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当王贵犯错的时候,岳飞差点讲王贵砍了。或许王贵是为了报复岳飞,而且他可能也感受到了秦桧他们对岳飞的敌意和杀意,所以干脆就直接背叛了岳飞,既可以解了自己的恩怨,又可以继续活下去。王贵也算是一个识相的人,也是一个怕死的人,他早已看出了此时的岳飞已经很难再有机会生存下去了,所以只能选择背叛。


小成报导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搞清楚一点,岳飞是怎么死的?

岳飞之死。

岳飞,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统御军队与金军浴血奋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有力维持了南宋偏安之局面,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一生,矢志收复故土,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为酬此志,岳飞累次兴兵北伐,一度有机会光复汴梁,可惜于朱仙镇接到了来自皇帝的诏令。

眼看大业即成,作为爱国大将,岂肯就此功归一篑?于是驻军不前,希望皇上收回成命。

于是,他们等来了十二道金牌。


岳飞仰天长叹,泣血班师,所得州郡重新为金军占领。

按理来说,有这么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皇上应该高兴才对,不过赵构可不这么想。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看岳飞那句口号——迎回二圣。

二圣是谁?北宋亡国之君,靖康之变时,被金军俘虏的这两位。

随着汴梁的沦陷,皇室成员被一网打尽,赵构成为唯一的漏网之鱼,因此,他有机会获得臣民们的拥戴。

而他的皇位,更是来自于张邦昌的禅让,而非赵佶或者赵桓的旨意,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皇位来路不正,不合法。

真的把二圣迎回来了,那么作为皇上,赵构该往何处去?

这个问题,赵构日思夜想,辗转难眠。不光他想到了,他手下的大臣们也都想到了,诸如大奸之秦桧、张俊,诸如大忠之韩世忠、吴玠。

只有岳飞这个愣子,一次次在皇上面前喊口号,戳刀子。


我能说不迎吗?那肯定不能,作为儿子、弟弟,作为宋之遗人,他没法否定这个话。

能说迎吗?那自然也不能,且不说退位的问题,退位之后能不能活下来,还是未知之数,为了自保,他没法去迎。

表面上纠结,内心里肯定的问题,大家都看出来了,只有岳飞没看出来。

为什么会有十二道金牌?真让岳飞打到了汴梁,金兀术第一时间就会把赵桓抬出来,让他于汴梁复位,这个后果是极为可怖的。


既然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这是其一,其二,岳飞跟皇上怄气。

中兴四将之中,最早交出兵权的,是刘光世,刘光世打仗不行,他的部队之中,家属甚多,军营之中甚至晒有小孩的尿布。

他每次行军都是拖家带口,进军缓慢,也就不提什么战斗力了。于是逢敌便跑。

有一回各路大军联合作战,他接着跑,致使防线出现了一个大口子。

皇上龙颜震怒,下旨,如不即刻返回御敌,即军前正法。

刘光世垂头丧气,一伙人又往回奔,此次大家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也没人敢不用命,就这样,居然被他们抵御住了。

此后刘光世心灰意冷,自觉非长久之计,于是上书,交出兵权。


这一交,就是几万部队,毕竟都是正规军,总该有人来带,于是皇上挑,挑中了岳飞。岳飞当然高兴,人马越多,光复之事就更有希望了。

朝中有大臣就跟皇上讲,你要防止岳飞拥兵自重。于是皇上反悔了,不给。

岳飞来找皇上要,皇上遮遮掩掩,把他打发了,岳飞一怒之下,辞职不干。

不是怕我拥兵自重吗?好,我全部上交给国家。

这个时候,宋金还并未议和,岳飞也不是刘光世这种草包,他有着卓越的领兵作战能力。怎么可能就这样让他赋闲?虽然皇上想,可这明显不是时候。

于是哄着他,让他重新就任,可这么一来,皇上的面子就落下了,一个臣子,你凭什么跟朕怄气?


其三,岳飞为人清廉正直,无法收买。

岳飞起于军中,吃住跟将士们一起,但有赏赐,即千金散尽,从不藏私。他不贪财。

吴玠跟岳飞同为边防大将,为了搞好关系,吴玠花重金购得一名美女,送与岳飞,这名女子到了岳飞军营,岳飞固辞不受,示之苦寒艰辛,女子无奈之下,又被送了回去。他不贪色。

岳飞跟皇上讲,我的人生志愿,就是收复故土,迎回二圣,等什么时候我完成了愿望,我就辞职回家种田。他不贪权。

既然如此,皇上无法收买他,无法投其所好,也就无法掌控,无法掌控的臣子,唯有肉体清除。


其四,过问皇家家事。

赵构南逃之时,由于终日受到金军追击,心中惶然不已,有一回误以为金军又来了,正行房事之时,惊吓过度,自此患了不育之症,而他幼年的儿子没多久也死了。

自此赵构绝后,他养了两个孩子在宫中,作为继承人备选。

岳飞向皇上建议,立其中之一的建国公为太子,这又是揭皇上伤疤。

自己本就不育,让别人做继承人当然心中不愉,于是拖着。

岳飞直接跑来建议,且不说伤疤被揭开的事情,你一个大将这么为建国公说话,你们什么关系?一点都不避讳的吗?


自然,有了这些事情,岳飞是非死不可了。

岳飞也不是完全那么傻,看到张俊、韩世忠先后表态,交出兵权,他也跟着交,然后去庙里当主持,打算就此养老。

皇上可不管这些,直接下狱,你早干嘛去了?现在已经晚了。

王贵的背叛。

审判一个人,不管他是不是有罪,总得有一个合理的理由,毕竟宋高宗不是隋炀帝或者商纣王这种暴君,一言不合就动手,不需要借口。

岳飞下狱之后,受审,可是他有什么罪呢?岳飞把衣服一扒,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赫然在目。

这样一个人,你怎么审?主审官都看不下去了,辞职不干了,审不下去,实在找不到他的罪名。

秦桧一看,这样下去可不行,没有罪名嘛,那就给你罗织,然后让你最亲近的人出面诬告,这样才有说服力。

就这样,王贵被挑中了,成为了这个幸运儿。

王贵是岳飞手下大将,与张宪二人一直是岳飞的左膀右臂,深受岳飞信任,他出面,自然没有问题。

过程不表,总之王贵出面了,然后岳飞被定罪,惨死狱中。

王贵为什么出面?

有人觉得,这是岳飞斥责过他,于是心怀怨恨,借机报复。

这个很明显不成立,岳飞身边之人,谁没被他打过?就是他儿子岳云,一不高兴都能摔地上抽鞭子,王贵又有什么好不平衡的?

也有人觉得,是秦桧抓住了王贵的把柄,这个把柄足以致命,为了保全性命,他只能出卖自己的长官、兄弟。

王贵背叛是事实,但还谈不上投靠秦桧,上意裁决之下,岳飞必死,用你王贵,不过是为了找一个合适的借口,让皇上体面。

这个体面如果你成全不了,那么皇上又何须在意你的生死?

慷慨赴义固然能够千古留名,但比起这种虚妄之名,他有更加重要的东西要去顾及,比如父母妻子的性命。

为了这些,昧着良心出卖自己的长官,也就很好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