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重机枪是装配有固定枪架,能长时间连续射击的机枪,有良好的远距离射击精度和火力持续性,可以实施超越、散布射击,是重要的直接火力支援武器。在缺少重武器的民国时期,重机枪担负着支援步兵进攻、反击敌军进攻、封锁前沿交通的任务,必要时可以当作高射机枪对空射击。因此,各地军阀进口和仿制了大量的各种型号重机枪装备部队,甚至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还高价从国外购买。而如今的电视剧中,我们只能看到马克沁和九二式的身影,似乎忘记了当年真实的历史。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在民国时期到底见到多少种重机枪。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

电视剧中上镜率最高的重机枪,没有之一。它是由美国人马克沁在1883年发明的第一种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马克沁的最初发明没有得到重视,只是小规模的装备了部队,不过很快马克沁重机枪就在第一次实战中崭露头角。在非洲,英军一个装备了几挺马克沁机枪的小分队,不仅顶住了非洲土著的猛烈进攻还在战斗中打死打伤数千人。这次成功上镜令世人刮目相看,西方各国开始购买马克沁重机枪装备军队。中国也是最早接触到马克沁机枪的国家之一,该枪还在试制阶段时,清政府即对这种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1888年就由金陵制造局开始引进仿制,最初被称作“赛电枪”,后期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停止了仿制。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需要注意的是该枪属于水冷重机枪,枪管上安装了一个粗大的水冷套,射击之前需要先向这个水冷套中灌满冷却水。射击时冷却套中的水被枪管的高温加热沸腾,沸腾后产生的水蒸气通过枪口处的导管进入附带的水箱经冷却后再次使用。如果没有冷却水给枪管降温,重机枪的枪管很快会因过热而报废。因此,马克沁重机枪每次使用,必须要不断的加水才能使用。这个细节是目前很多抗战剧所遗忘的。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水冷重机枪的附带水箱和导管

英国维克斯重机枪

英国维克斯水冷重机枪是马克沁重机枪的改进型,外形基本相同,只是枪管上改用带纵向凹槽的冷却水套。维克斯重机枪参与了一战和二战,直到60年代末期才正式从英军中退役,但其他国家仍在使用,可以说是老当益壮。据称在民国年间,有维克斯重机枪流入中国,但笔者未见到照片,不过有英国刘易斯轻机枪的前车之鉴,维克斯重机枪进入民国战场的可能性也不算小。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英国人的维克斯重机枪

德国MG08重机枪

德国MG08重机枪,也是在马克沁重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最大的区别是使用了一个四脚架,脚架高度可调,射击时既可以选择坐姿也能选择卧姿,另外在枪管出加了一个圆形挡焰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就是用MG08重机枪在索姆河战役的第一天打倒了6万英军士兵,也成就了重机枪在战争中的地位。民二四式重机枪就是德国MG08机枪的中国版本,是当时国民政府的制式装备。我们在影片中见到的马克沁,其实大部分都是民二四式重机枪。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民二四式重机枪

俄国M1910重机枪

这也是马克沁重机枪的俄国改进版本,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动,最大的区别在于俄国人给M1910重机枪增加了一个轮架以便于拖行同时为了保护射手还在轮架上装了防盾。抗战期间苏联前后援助了1300挺M1910重机枪,但是弹药和国军不通用(7.92VS7.62)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老照片中的M1910重机枪

美国M1917系列重机枪

M1917A1勃朗宁式重机枪,是美国独立研制和开发的一种水冷重机枪。虽然外形和马克沁重机枪很像,但实际上双方并没有关系,最多只能算相互借鉴。勃朗宁重机枪的外形特点是,枪口简洁短小,尾部的握把为手枪式握把(马克沁为双手D形握把)。M1917研制成功后迅速装备美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就是M1917A1重机枪。美剧《太平洋》中对这一历史进行了重现。该枪于1921年由汉阳兵工厂仿制成功,并定名为卅(音sa)节重机枪或三十节重机枪,由于其水冷套由黄铜打造,故又被戏称为“老黄牛”。抗战期间,美国也向远征军援助了部分M1917水冷重机枪。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M1917A1重机枪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中国军队手中的卅节重机枪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太平洋》中使用M1917A1重机枪的海军陆战队

美国M1919系列重机枪

M1919重机枪是M1917的改进型,最大的改变在于将冷却水套去掉改为气冷散热。这一改进大大降低了机枪的整体重量,士兵携带起来更加方便和快捷,因此风冷型的M1919重机枪迅速取代了水冷型的M1917重机枪。M1919系列重机枪,在抗战后期装备给远征军和驻印军使用,后被解放军缴获,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还在使用缴获的M1919重机枪同美军作战。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M1919重机枪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使用M1919重机枪作战的志愿军战士

奥地利施瓦茨罗斯重机枪

施瓦茨罗斯重机枪,由德国人在马克沁机枪上的大胆改进而来。这种机枪有一个夸张的枪口消焰器和一个偏短的枪身,具体性能如何未知。仅知道四川和广东的兵工厂均少量仿制过,广东仿制的型号命名为“粤式六八水冷重机枪”。这种机枪过于冷门,笔者暂时未找到在民国使用时的图片。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施瓦茨罗斯重机枪

法国M1914哈乞开斯重机枪

M1914哈乞开斯(又称霍奇基斯)重机枪是一战中法军的主要装备,是第一种风冷重机枪M1897的改进。M1914重机枪使用24发弹钣供弹,枪管上没有粗壮的水冷套,而改用了5个散热片,得益于风冷散热带来的整枪重量下降,M1914在当时属于相当先进的武器。国民政府先后购买了约3000挺M1914重机枪,尤以滇军部队装备最多。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弹钣供弹的M1914重机枪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M1914

法国M1930哈乞开斯高射机枪

M1930高射机枪是专门用来打击空中目标的大口径机枪,使用弹钣或弹匣供弹。在一战中,法军用这种13.2毫米口径的重机枪平射将德军打得血肉横飞,给德国人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印象。中国战场上,滇军将为数不多的M1930投入了抗日战场,但因为弹药匮乏,无法发挥相应的实力。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M1930重机枪

日本大正三年式重机枪

日本大正三年式重机枪是以M1914哈乞开斯重机枪为蓝本仿制和改进而来。大正三年式重机枪,使用与三八式步枪同样的6.5毫米口径子弹,弹钣供弹。该枪为了增强持续射击能力,增加了散热片的数量,因此在外观上很容易和M1914区别。该枪的射击精度很高,是日军十分倚重的火力支援。在侵华战争初期,日军每个中队里专门配备有大正三年式重机枪。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大正三年式重机枪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被缴获的大正三年式重机枪

日本九二式重机枪

九二式重机枪是日本大正三年式重机枪的改进型,最主要的改进是使用了7.7毫米口径的子弹,同时将原来的D形握把改为八字形握把。改进的九二式重机枪是日军中的主力装备,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均有它的身影。该枪还有一个奇怪的外号,中国人叫它“野鸡脖子”美国人叫“啄木鸟”,盖因其发射速度较慢,发射时会有咯咯咯的声音。在风冷式重机枪中该枪重量惊人,携带和转移都很不便,也只有对羸弱的中国军队,九二式重机枪才发挥的格外抢眼。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日军使用的九二式重机枪

捷克ZB37重机枪

同ZB26轻机枪一样,ZB37重机枪同样是捷克出口的精品武器。使用7.92毫米子弹的ZB37重机枪性能远超同时期的日本九二式。射速快,威力大,重量轻的ZB37几乎是当时国军手中最好的重机枪深受国军官兵的欢迎,可惜的该枪技术工艺要求高,以当时民国的工业水平难以仿制,只能从捷克进口。在进口了不到一千挺后,1939年捷克被占领,ZB37重机枪逐渐被消耗殆尽。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ZB37重机枪

这里好多马克沁,民国战场上的重机枪

使用重机枪的德军

在民国战场,还有很多偏门和冷门的重机枪,但限于笔者能力只有部分资料而无图片,因此不敢随意再摆上桌面。若网友有兴趣,也可自行搜索查找,毕竟能知道一些冷门的小知识也是一种乐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