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贫苦,却对陶渊明有着极大的影响,深受陶渊明崇拜

虽不能确定陶侃是陶渊明的曾祖,但他们之间关系很密切这一点需承认,陶渊明为他的外祖父孟嘉所写的《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说:“(孟嘉)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所以他的外祖是陶侃的女婿,他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另外,陶渊明对陶侃的崇拜之情在他的诗中亦有体现,《命子》写道:“在我中晋,业融长沙。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式。孰谓斯心,而近可得。”可见在陶渊明眼里,陶侃比桓温、桓玄要高明得多。

他出身贫苦,却对陶渊明有着极大的影响,深受陶渊明崇拜

陶侃给陶渊明的影响主要在性格方面。陶侃出身贫苦,《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字士行,本都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父丹,吴阳武将军。侃早孤贫,为县吏。”因为出身卑微,陶侃经常受人莫落,他去看张华,张华说:“初以远人,不甚接遇”。(《晋书卷六十六·陶侃传》)陶侃七十多岁做了征西大将军,立了军功,却还被人笑话为“溪狗”,《世说新语·容止篇》写道:石头事,故朝延倾覆(指苏峻事)。温忠武(温嚼)与皮文康〔皮亮〕技陶公求救,陶公云:“肃祖〔晋明帝司马绍)顾命不见及;且苏峻作乱,衅由诸皮。诛其兄」弟,不足以谢天下。”于是庆在温船后闻之,忧怖无计。别日温劝皮见陶,皮犹豫未能往。温曰:“溪狗我所悉,但见之,必无忧也!”皮风姿神貌,陶一见使改观,谈宴竞日,爱重顿至。

他出身贫苦,却对陶渊明有着极大的影响,深受陶渊明崇拜

陶侃虽贫苦却很重情义,这种人格精神对陶渊明影响很深。《世说新语·贤援篇》曰: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迄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磐,而这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鬓,卖得数高斗米,有斤诸屋柱,悉割半为薪,挫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这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己,且百里许。这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这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这及洛,遂称之于羊盹、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他出身贫苦,却对陶渊明有着极大的影响,深受陶渊明崇拜

陶侃还是个振作有打算的人,《晋书·陶侃传》曰:“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壁于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垠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世说新语·贤援篇》有曰: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敖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成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睛,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后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在丁。

他出身贫苦,却对陶渊明有着极大的影响,深受陶渊明崇拜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晋阳秋》有曰:侃练核庶事,勤务稼槽,且戎陈武士,皆劝厉之。有体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役所致,欢喜慰赐;若他所得,则呵辱还之。是以军民勤于农稼,家给人足。.....侃勤而整,自强不息。从这几个故事可以看出,陶侃有着做事干练、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等好的品质。对于陶渊明来说,陶侃是自己一生的榜样。其诗《荣木》写到:“先归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虽遥,孰敢不至?”

他出身贫苦,却对陶渊明有着极大的影响,深受陶渊明崇拜

再来说孟嘉,孟嘉是陶渊明的外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陶渊明写的《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以下简称《传》)对孟嘉有详细的介绍。孟嘉的曾祖猛宗是吴司马,孟嘉自己也是“名冠州里,声流京师”,他更接近士族阶层,文化素质更高,因此对陶渊明清高傲世的气质的形成有着更大的影响。《传》其中两段写道:太傅河南柑褒,筒穆有器识,时为豫章太守,出朝宗(皮)亮,正旦大会,少府人士,率多时彦,君在座次甚远。褒问亮:“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云:“在坐;君但自觅。“褒历观,遂指君谓亮曰:“将无是耶?”亮欣然而笑,喜褒之得君,奇君为褒之所得,乃益器焉。

他出身贫苦,却对陶渊明有着极大的影响,深受陶渊明崇拜

君尝为刺史谢永另驾,永会稽人,丧亡,君求赴义。路由永兴,高阳许询有隽才,辞荣不仕,每纵心独往,客居县界,尝乘船近行,适逢君过,叹曰:“都邑吴士,吾尽识之,独不识此人。唯闻中外|有孟嘉者,将非是乎?然亦何由来此?使问君之从者,君坷其使曰:“本,这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的,有若旧交。

禧褒是当时的大政治家,许询是社会名流,他们都猜得出孟嘉,可见孟嘉当时名气之大,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孟嘉还有一种雍容华贵、镇静自若的气质。《传》云: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成在座,时佐史并着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通目左右,及宾容勿盲,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女口厕,革命取以还之。

他出身贫苦,却对陶渊明有着极大的影响,深受陶渊明崇拜

这种高贵和镇静是魏晋风度的内涵,也是当时贵族阶层所具有的生活态度和习惯,自然也影响了陶渊明。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江州刺史王宏欲识之,不能致也。”又有:“渊明常往庐山,宏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英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便一门生二儿异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宏至,亦无件也。”他是清高的,但也不愿得罪王宏。从他诗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神释》)中就可以见到他的处世哲学。

他出身贫苦,却对陶渊明有着极大的影响,深受陶渊明崇拜

孟嘉还喜欢饮酒与沉醉于大自然,这一点对陶渊明的影响更为明显。《传》记载孟嘉:好酣饮,逾多不乱。至子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桓)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之:“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进自然。”“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与陶渊明的“试酌百清远,重筋忽忘天。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连雨独饮》)何其相似!其“渐进自然”也与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一样,是又何等地热爱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