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是有140mm艦炮嗎?

APFSDS1


有的,而且140mm(5.5英寸)這個口徑只有在英國和日本的艦炮上使用過。日本一共有兩型140mm艦炮:3年式14cm炮和11年式14cm炮。

3年式14cm炮

3年式14cm炮於1914年開始設計,1916年服役,用於替代早在19世紀就開始服役的老式的41年式152mm炮。



↑咦,日本人為什麼要拿小炮換掉原來口徑更大的炮?原來,老式152mm炮的炮彈重達45.4kg,發射藥筒更是超過50kg。圖為老152mm炮,可見發射藥筒比炮彈還長,攝於1898年。

在沒有輔助裝填裝置的1900年代,個頭普遍矮小的鬼子水兵認為抱著上百斤的炮彈和發射藥筒進行連續裝填作業,實在是太不友好。因此,日本海軍認為,140mm炮比152mm炮更小的炮彈有利於水兵快速裝填炮彈,用數量換質量來提高火力。



↑大概就是這麼大的一發炮彈,在持續射擊的情況下,苦逼的裝填手一分鐘至少也要裝填2-3輪,不夠強♂壯還真幹不了。



↑3年式140mm炮廣泛裝備於1910-1930年代的日本大中型軍艦上。它主要作為輕巡洋艦的主炮和戰列艦的副炮,以及航母的自衛武器。與此同時,3年式140mm炮還大量作為岸防炮使用。事實上,它是二戰日本保有量最大的海岸炮。

與前輩152mm炮相比,140m炮成功“瘦身”——首先是140mm炮彈只有38kg重,相對於近100斤的152mm炮彈輕了不少。更關鍵的是,140mm炮採用了整裝彈藥,就不用把彈丸和裝藥分開裝填了。140mm炮的射速也因此從152mm炮的4發/分提升到了6-10發/分。其次是140mm炮本身也相較於152mm炮輕了近20%,只有5.5噸,適裝性更好。

上圖為夕張號實驗巡洋艦,裝有兩座單裝140mm炮,和一座雙聯裝140mm炮,攝於1924年11月。

值得一提的是,別看夕張號排水量只有不到4000噸,比當時的驅逐艦也不會大多少。但作為日本第一條探索現代化巡洋艦發展路徑的實驗艦,夕張是二戰日本龐大巡洋艦科技樹的原點。

↑在戰列艦上,140mm炮也有裝備。這是長門級二號艦陸奧號,可見她舷側甲板以下炮廓中安裝的一排副炮,那就是140mm炮。注意在她舷側水線以上部位還懸掛了一張防魚雷網。圖片攝於1922年。




↑這是世界上第一條以航母標準建造的航母鳳翔號。早期航母多是由其他類型船隻的船體改造的,而鳳翔號是第一艘設計之初就按航母標準規劃的航空母艦。可見她左舷佈置的兩門140mm炮。

而140mm炮相較於152mm炮最大的進步是射程。老式的152mm炮最大仰角只有20°,而140mm炮的最大仰角達到了35°。因此若兩門火炮都以最大仰角發射,152mm炮只有9140m射程,而140mm炮有約20574m,是前者的兩倍還多。

再加上火藥技術進步帶來的威力升級,140mm炮的威力實際上也不亞於152mm炮。加之更長身管帶來的更高彈丸初速,140mm炮的侵徹力甚至好於老式的152mm炮。

11年式潛水艦用140mm炮

眾所周知,二戰的潛艇絕大部分都裝有甲板炮。因140mm炮的優良性能,日本人很快也把它裝上了潛艇。140mm炮也成為了二戰最大口徑的潛艇甲板炮。(不要提什麼絮庫夫號潛艇,那玩意裝的就是帶炮塔的重巡主炮,不算是甲板炮)

↑與艦用和海岸炮版本的140mm炮不同,潛艇版的140mm炮採用了分裝彈藥,炮身也做了特別的防水處理,除了裝藥量略大,性能上和普通版本沒有太大差異。上圖為著名的I-400號潛艇前甲板的140mm炮。攝於日本投降之後。



↑潛艇用140mm炮裝備了舊日本海軍超過半數的潛艇:在I 1-4, I 7-48, I 52-56, I 58, I 121-124, I 361-373, I 400-402號潛艇上,裝備的都是140mm炮。上圖為另一角度拍攝的I-400號潛艇,一旁的應為I-401號。

綜上,鬼子的140mm炮在1920-1930年代的技術背景下,是一款出色的速射艦炮。



↑但是,大日本帝國窮兵黷武,欺壓著自己的鄰國,妄想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卻也壓榨著自己那本就不豐厚的國力。當四萬萬中國人團結一致、奮起抗擊;當珍珠港燃起熊熊烈火,大洋彼岸沉睡的巨人悄然崛起,末日帝國的覆滅命運就依然成為定局。像140mm炮這樣的舊日本武器裝備,或許冰冷的大洋深處,才是它應得的歸宿。

上圖是長門號戰列艦殘骸的艦橋部位。在它之下的炮廓中,就曾經安裝過兩排140mm副炮。圖片攝於比基尼環礁水下。


APFSDS1


有,14釐米/ 50年第3年型海軍炮是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的艦炮。


陸奧號戰艦的14釐米/ 50第3年型海軍炮

1914-1945使用,5,600-5,700公斤重,炮管長度7.0米(鑽孔長度)彈藥分開裝填袋裝裝藥重量38公斤,口徑14釐米(5.5英寸),射擊高度-7°至+ 35°取決於裝填角度,射速大約每分鐘6發炮彈,速度850-855米/秒,最大射程19750米/+ 35°。



它在日本許多航母中作為次要武器,並作為輕型巡洋艦和一些輔助艦艇的主要武器。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常見的日本海防炮。 “第三年類型”指的是這門炮上的後膛設計時間。後膛設計始於1914年,即大正時期的第三年。這種後膛設計還用於日本40釐米(16英寸),20釐米(8英寸),15.5釐米(6英寸),12.7釐米(5英寸)和12釐米(4.7英寸)的海軍炮。



這門炮沒有安裝在潛艇上。日本潛艇使用的是短管14釐米/ 40 11年型海軍炮。

14釐米/ 50年第3年型海軍炮用於赤木丸級武裝商船、伊桑級戰艦、金剛級戰列艦、古鷹級巡洋艦、長門級戰列艦、仙台級巡洋艦等。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有啊,日本的50倍徑三年式140毫米艦炮。1913年金剛級首艦在英國竣工,而隨金剛及遠嫁東洋的除了英制14寸艦炮以外還有5倍徑的152毫米副炮,日本將它命名為四一式,隨後在金剛級的2號、3號、4號艦,兩艘扶桑級你的副炮都是採用50倍徑的四一式152毫米炮,但是四一式的炮彈重量高達45.36公斤,這對於身材矮小的日本人來說是十分不便於操作的。所以為了追求高速和舒適性日本人急需擁有有一款符合日本人身材的艦炮。而三年式140毫米艦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三年式140毫米艦炮的炮彈重量38公斤,相比四一式的炮彈減少了6.64公斤公斤,射擊頻率也從3.45發一分鐘提高到了3.7發一分。而且不到23噸的重量比四一式的38噸輕很多,可以部署在噸位更小的輕型巡洋艦身上,而且兩艘伊勢級和兩艘長門級戰列艦也是選用了三年式140毫米艦炮作為副炮。不過該炮配置在輕型巡洋艦的甲板上時,其實用的是後部開放式炮盾只能抵擋風浪,而不能抵禦炸彈的破片,對操作人員不是很友好。而賣給中國兩艘寧海級就是使用了三年式雙聯裝140毫米艦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