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官威是慣出來的,也是教出來的

年初,安徽某小學副班長受賄數萬元的新聞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如果單憑標題上的"受賄數萬元這一點",頂多讓人覺得吃驚,現在的小孩普遍早熟,小學生求官賣官的新聞早有報道,此次雖案情重大,還不至於令人震驚。看了詳細報道,震驚之餘,懼怕和擔憂也接踵而來:憑藉檢查作業、監督背書的權力,為了斂財,該副班長恐嚇、毆打同學,甚至逼同學吃屎喝尿。有"專車",有"會計",有馬仔,統共就7個人的小班級,一個小學生居然能收刮數萬元,嚴酷程度可見一斑。老師呢,幹嗎去了,疏於管理,還是視而不見,或是覺得只是小孩子之間的事,不必大人插手?

學生的官威是慣出來的,也是教出來的

小學生畢竟道行尚淺,在體制和管理上,還玩不出什麼新花樣。7月份,中山大學學生會發布了《中山大學學生會2018-2019學年度幹部任命公告》,格式正規,口氣對路,"依據……規定,經……研究……批准,決定……任命"。一個學生會,200多個正部、副部,果然人才濟濟!"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官媒和社會對這種官本位的做法及時進行了批評。教育要培養的是社會主義接班人,不是接官人。學而優則仕的觀念本身沒有問題,動機不純的人把事情給搞壞了。

學生的官威是慣出來的,也是教出來的

本以為就此結束,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一件小事上了頭條:該校的一個學生社團QQ 群裡,試用幹事艾特了學生會的楊副主席,結果被管理員怒懟"楊主席是你們直接@的?現在你是在叫學長?我不想看見第二次",意猶未盡,接著罵道"他媽自己沒點數?",另一位管理員見狀,警示道"請各位試用幹事以後主意自己的身份和方式@全體成員"。到底是什麼樣的權利制度,造就了神聖不可侵犯的楊副主席?況且只是艾特一下,稱呼學長也並無冒犯。飛揚跋扈和奴顏婢膝總是如影隨形,這兩個管理員就是活脫脫的例子。想象一下他們開會時的情景,平日裡的工作作風,本該站到歷史前沿的人卻轉身投進了泥坑裡。

學生的官威是慣出來的,也是教出來的

四川理工學院學生社團組織部的一位新成員,中秋期間給社團"領導"發祝福短信,因寫錯了名字被懲罰:"把我的名字抄寫50遍,開大會檢查"。浙大也來了,一學生幹部跟贊助商對接時爆粗口"別他媽跟我討價還價",甚至聲稱"這(浙)大的副黨委書記也不敢跟我這麼說話"。很快,浙大發聲了,稱"這位學生並不是學生幹部,是一個健身愛好者,現已對其進行批評教育,該生向贊助商道歉了"。不是學生幹部都能這麼橫?為什麼副黨委書記不敢跟他這麼說話,查清了嗎?名牌學府出了這樣的事,一道歉了之?恐怕很難令人信服。該生也確實站出來道歉了,儘管有些網友不滿意,認為全是套話,全無誠意,但此事畢竟可以告一段落了。以後呢?

學生的官威是慣出來的,也是教出來的

班幹部、學生會幹部在競選時要麼說為同學們服務,要麼說鍛鍊自己,一旦獲取職位,有多少人還能守住姿態,保持謙遜和誠懇?學生幹部真的是"幹部"嗎,稱謂本身就有問題。他們是學生身份,但當他們成為學校管理者的左膀右臂,掌握實際權利之後,他們就成了真正的幹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學校管理者有多少時間真正用在了學生管理上,教育者究竟有多少時間用在了教育上?大家都很忙,各種會議,各種考評,各種比賽,各種活動,有的忙著升職,有的忙著晉職稱,有的忙著賺錢。大權雖未落到學生會手裡,但當大權瘦身成簽字蓋章,問題已然十分嚴重了。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學生一茬一茬地來,一茬一茬地走。學生會的風氣如何,決定權不在學生幹部手裡,而是在學校管理者手裡。學生會的主管部門如果深入學生,主管領導如果工作作風踏實,學生會成員怎敢如此肆無忌憚、目中無人?學生會成了一個小王國,甚至連黨委副書記都不放在眼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高校在管理過程中,不少事務要依賴學生會去完成,學管方面更是如此。倘若主管領導責任心不強,或有言行不當,很容易導致學生會野蠻成長。入選的學生多數心眼活脫,他們主要受主管領導、學生幹部、學長的言傳身教,還有學生會傳統和風氣的影響。當大家都想著當官的時候,幹正事的人和時間就少了。學生會確實能鍛鍊學生的能力,但絕不能變成官場的試驗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