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上海市府新厦再度引起全国关注甚至全世界关注,是1935年举行的上海集体婚礼。

1 934年2月,蒋介石在首都南京发起了以“礼仪廉耻”为准则的新生活运动,其关键词是:革除旧俗,鼎新风纪。上海市长吴铁城紧跟中央政府号召,号召市民“提高知识道德,衣食住行整洁简单朴素”,并布置婚俗改革。上海市政府领导的思路很清晰,要使新生活运动卓有成效,就要有好的活动让它充分体现,婚俗改革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发表《论新生活之要义》演讲

在吴铁城市长的倡导下,上海社会局官员四处征询各界人士对婚仪改革的意见,最后酝酿产生了《上海市新生活集体结婚办法草案》。 1934年年底至次年1月,吴铁城市长多次主持市政会议,讨论和修改该草案,最终草案在第274次市政会议上通过。

1935年2月7日,《上海市新生活集体结婚办法》公布。同时公布上海市第一届集体婚礼于4月3日将在市政府大礼堂举行的新闻,届时由上海市长吴铁城、社会局长吴醒亚亲自担任证婚人。

吴铁城市长特意指示社会局长吴醒亚:缜密筹备,务求成功,使之影响巨大而后来者踊跃而至。

这是上海历史上首届集体婚礼,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

消息公布,轰动上海,许多适龄青年热烈讨论,广大家长高度关注。上海青年男女踊跃报名参加,交上相片若干张和手续费20元。在预定期限内,有60对准新人报名参加。社会局对每位登记者进行资格审查,最后核准了57对准新人。

为了确保集体婚礼成功,社会局于 4月2日进行集体结婚预演,就是彩排。上海市长吴铁城、社会局长吴醒亚及所有操办人员全体出场,57对新人悉数参加。他们按照仪式从头到尾预演了一遍,并有特邀代表评论指正,以臻完美。

在万众期待中,上海集体婚礼的大日子来临了!

1935年4月3日,市政府大厦热闹非凡。大礼堂内外,红色鲜花四处开放,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礼堂门首挂着醒目的大红喜字横幅:“上海市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典。”大红喜球在半空飘荡,大红地毯从大门铺到礼堂内红色的礼台前,礼台前供奉一对“龙凤呈祥”大红花烛,礼台正中安放孙中山先生铜像,礼台两旁分别为证婚席、观礼席和乐队席。

午后,一辆辆花车载着57对准新人,浩浩荡荡地朝市政府大厦驶来。准新人被安排在休息室里,人人喜笑颜开,个个神采飞扬。新人亲友和各界来宾进入喜堂,上海滩闻人杜月笙、王晓籁等都携带眷属来到现场观礼,引得人们纷纷行注目礼。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吴铁城市长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吴醒亚局长

下午3点钟敲过,证婚人上海市长吴铁城、社会局长吴醒亚及主婚人、介绍人和市党政各机关长官进场入座。

关于喜堂情景,《申报》记者这样描述:

市政府大门前党国旗飘扬;二楼栏杆上,缀扎党徽及党国旗,气象焕然一新;阶沿上排列鲜花,礼堂正中留有隙地,下铺大红地毯,直达礼台,并排置号码,两面复以彩带排列一道,为新人竚立等待行礼之处,其旁为主婚人席;礼台前置大烛台一对,烛高可二尺,分镌螽斯衍庆、龙凤呈祥;台上亦满铺红毯,扶梯边陈设鲜花,总理遗像前置一台,左右共放红套椅三对,台边分置二几,安放证书及纪念品,台下左方设一钢琴……

婚礼参观券发出700多张,因礼堂只能容此数,持券者争先恐后,高高兴兴地跨入喜堂。市府礼堂外的广场上,聚集着笑容满面的1万多名男女,他们特地赶来观看;警察在现场维持秩序。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礼堂外围观的群众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等待入场的新娘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新娘为新郎佩戴胸花

下午3时半,上海首届集体婚礼正式开始。

欢快的婚礼进行曲响了起来,两位社会局男女青年科员手提红纱灯笼,由休息室中引导57对新人从市府大阶登入喜堂时,满堂响起热烈的掌声,响起喜庆的喝彩声。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新郎新娘分两列步入喜堂

礼堂内,市音乐队奏乐,礼堂内张廷荣女公子莲青女士及国立音专学生4人演奏钢琴及提琴,音乐声响起,一时满屋喧哗顿告静寂,音乐让人倍感婚礼庄严伟大。

人们的目光都投射向一对对站在台下等候的新人。

新娘头披白纱,胸佩证章及红色扎花,手捧一束缀有粉色绸带的鲜花,身着短袖淡红色长旗袍;新郎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蓝袍黑马褂,每人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新人穿的婚礼服,都是由著名服装设计师统一制作。

婚礼进行时,社会局王先青担任司仪,证婚人及全体职员均蓝袍黑马褂,新人胸间配有红底金字之结婚人字样,其上有一徽章,印有新生活集团结婚及各个号码。

《申报》报道记者目击见闻:

婚礼开始,为求时间经济起见,改为每对同时举行,由司仪报告双方姓名,新郎由社会局科长孙秉辉引导,新娘由陈国伟引导,从旁扶梯登台,对总理遗像立定;司仪王先青口呼对总理遗像及党国旗行最敬礼三鞠躬、新郎新娘相对立两鞠躬、复位,向证婚人致敬礼一鞠躬。分立左方之吴市长,即将证书授于新郎,右方之吴局长将纪念章授于新娘,谢证婚人一鞠躬,双方携手退下,立于规定位置……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新人行结婚礼

上海市长吴铁城和社会局长吴醒亚分别向新人颁发结婚证,赠送红色丝绒盒纪念品,以资纪念。在红色绒盒中,装有纯银的太极图形的纪念品,题有新生活集团结婚字样,下嵌国花。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婚礼进行中

行礼完毕,上海市长吴铁城宣读证词:中华民国廿四年4月3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生活集团结婚首届典礼,本市长吴铁城及社会局长吴醒亚为之证礼,正式宣布57对名单等加入,依法结为夫妻云。

继而吴铁城宣读市长训词:

各位先生,此次兄弟与社会局吴局长主持上海第一次集团婚礼,实在觉得是终生莫大荣幸之事。中国自革命以后,关于旧的礼制有很多已不合时代的精神,不复适用,新的礼制,我们一时没有完全制定,因此社会方面,关于婚丧喜庆的种种礼节,都是没有一定的规则,从而形成一种凌乱无章的状态,但是中国旧有的礼节太烦琐,婚丧喜庆是任何人一生所不能避免的事,因此我们往往因为婚丧喜庆花费了不少的金钱时间,甚至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将毕生省俭积蓄的钱,尽花于这些婚丧喜庆的大事上面,所以不但礼节繁琐,且又极不经济。

本市政府有鉴及此,特提倡集团结婚,集团结婚有三个大的目的,第一是简单,第二是经济,第三是庄严,而其中尤以庄严为最重要。因为凡是一个礼节,不论简单繁琐,却都不能不庄严,如果一个典礼不庄严,其典礼将不成其为典礼……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新人在仪式结束后走出喜堂

典礼历经1个小时15分完毕,4时3刻,在张莲青女士演奏的琴声中,礼堂大门洞开,新郎新娘退出礼堂,当他们缓步走上石阶时,蓝袍黑褂与白色婚纱相映,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奇观。

新人们在市府新厦前面排列,由王开照相馆摄影师为大家拍摄集体合影照。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集体婚礼合影

夜色降临,暮色苍茫,人们开始散去,但市府前广场上,人们仍然意犹未尽地围观着。这时,火树银花,把四周照耀得如同白昼;上海市公安局的军乐队演奏乐曲,仍然营造着喜庆的气氛。

新郎新娘以半圆形阵势站在市府高高的台阶前,市长吴铁城及社会局长吴醒亚亦含笑立于新人组成的半圆形中央,他们持续站立半小时,特地让新闻记者及摄影师摄影。约下午6时许,他们才各自散去。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新人合影

上海举办首届集体婚礼,众多报社记者云集现场采访,美国派拉蒙、米高梅和福克斯三大电影公司派员在现场拍摄新闻纪录片,报道集体婚礼的文章、图片连篇累牍地在报刊上发表,新闻纪录片在世界各大都市放映,仅仅一个月,上海首届集体婚礼传遍海内外,轰动全世界,上海市府新厦也驰名天下,为更多的人知晓。

有一个“事故”不能不提: 在上海集体婚礼进行中,突然现场出现一阵骚动,观礼的人群中跑出一对母女,高声大叫”冤枉”。原来,在57对新人中有一位公职人员是“重婚”,这位公职人员当场被带离现场。

以后,上海又举行了多届集体婚礼,报名者更加踊跃,集体婚礼成为上海新时尚。1935年1 0月2日上海举行第四届集体婚礼,参加者已增至142对。北平、天津、南京、汉口、杭州、无锡等城市,纷纷仿效举行集体婚礼,集体婚礼成为全中国的社会新时尚。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南京举行集体婚礼

老百姓追捧集体婚礼,名人也以参加集体婚礼为荣。1 936年4月25日,上海电影界3对影星赵丹和叶露茜、顾而已和杜小鹃、唐纳和蓝苹,前往杭州举行集体结婚,名人沈钧儒担任证婚人,著名导演郑君里担任主婚人。这则新闻轰动全国,各大媒体竞相大幅报道,一时传为美谈。这三对影星的集体婚礼,显然是受到上海首届集体婚礼的影响才举办的,它又扩大了上海集体婚礼的影响。

上海举办集体婚礼,是一个成功的创举。婚礼牵涉到千家万户,又是人们所关心的家庭大事,几千年来婚礼形成了固定的程式和套路,对婚礼的程式进行改革,同时又保留了它的精髓内容,理所当然地获得成功。上海市府大厦,作为上海首届集体婚祠的举办场所,自然

为海内外所熟悉,家喻户晓,名扬天下。

“大上海梦”的光荣绽放与悲壮夭折(续五)

——“大上海计划”实施的前前后后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